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

2022-02-17 10:03:45  本文已影响人 

《百年孤独》读后感

当我翻开这本《百年孤独》的时候,发现它没有序言,扉页的作者介绍也寥寥几笔,只字未提“魔幻现实主义”;当我逐字逐句慢慢啃着它的时候,发现它也没有外国书籍贯有的冗杂的注释;当我读完它后,在网上查了半天“魔幻现实主义”,也没有完全弄懂这个名词的真实含义。胡适曾说:“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想我其实不必纠结于弄清文学史上的纷乱的名词,而是关注于作品本身能给我带来什么感悟就够了——毕竟我实际上也没读过多少书,难以对各种文学流派洞若观火。下面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书中的好句。

#1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P1)

感想:这是全书的开头,是一个时空错综复杂的客观而冷静的叙述。我想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也有一个童年时的“遥远的下午”吧。

A lot to worry about

Just inadvertently relieved

#2

他把诗句写在梅尔基亚德斯送他的粗糙羊皮纸上,写在浴室的墙壁上,写在自己的手臂上,而所有的诗句中都有蕾梅黛丝幻化的身影:蕾梅黛丝在下午两点令人昏昏欲睡的空气中,蕾梅黛丝在玫瑰无声的呼吸中,蕾梅黛丝在蠹虫如沙漏般的暗地蛀蚀中,蕾梅黛丝在清晨面包的热气中,蕾梅黛丝无所不在,蕾梅黛丝无时或缺。(P58)

感想:爱着别人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别人啊。

#3

何塞·阿尔卡蒂奥刚关上卧室的门,一声枪响震彻全屋。一道血线从门下涌出,穿过客厅,流到街上,沿着起伏不平的便道径直向前,经台阶下行,爬上路栏,绕过土耳其大街,右拐又左拐,九十度转向直奔布恩迪亚家,从紧闭的大门下面潜入,紧贴墙边穿过客厅以免弄脏地毯,经过另一个房间,划出一道大弧线绕开餐桌,沿秋海棠长廊继续前行,无声无息地从正给奥雷里亚诺·何塞上算术课的阿玛兰妲的椅子下经过而没被察觉,钻进谷仓,最后出现在厨房,乌尔苏拉在那里正准备打上三十六个鸡蛋做面包。(P118)

感想:这段话好像是在变魔术。

#4

他没有一刻不想她。在那些被攻陷村镇的阴暗卧室里,特别是在那些最下贱的地方,找到她的影子;在伤员绷带上干涸血迹的味道中,觅见她的身形;在致命危险所激发的恐惧中,随时随地与她相遇。(P132)

感想:这是另一个满脑子想着自己爱着的人的人。

#5

那天下午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收到了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电报。这是一次例行公事的谈话,没有为胶着的战局带来任何突破。谈话即将结束时,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望着荒凉的街道,巴旦杏树上凝结的水珠,感觉自己在孤独中迷失了。

“奥雷里亚诺,”他悲伤地敲下发报键,“马孔多在下雨。”线路上一阵长久的沉默。

忽然,机器上跳出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冷漠的电码。

“别犯傻了,赫里内勒多,”电码如是说道,“八月下雨很正常。”(P145)

感想:在长时间冷漠地从事一件机械的事情时(比如高三复习),大概会产生这样无人理解的孤独感吧。

#6

沉默寡言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对家中重新焕发的活力视若无睹,约略懂得幸福晚年的秘诀不过是与孤独签下不失尊严的协定罢了。(P177)

感想:归根结底,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即使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

#7

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她的内心不再为任何苦痛而波动。她深深遗憾没能在多年前获得这样的领悟,那时还来得及净化记忆,在崭新的光芒下重建世界,平静地唤回傍晚时皮埃特罗·克雷斯皮身上的薰衣草味道,并且将丽贝卡救出悲惨的境地,而这不是出于爱也不是出于恨,而是出于对孤独的深切理解。(P244)

感想:有些痛苦与遗憾,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抚平。

#8

他不理解上校何必用那么多言辞来解释自己在战争中的感受,其实用一个词便足够:恐惧。(P272)

感想:战火无情。

#9

如果不是身染暗疾,不是遗失信件,费尔南达才不会在乎下雨,因为她的一生中本就阴雨不停。(P276)

感想: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物:他们一生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10

加泰罗尼亚智者还说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著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P347)

感想:在我们老去的时候,或许也会有这样沧桑的感慨吧。

最后想写一点读这本书总体的感受。首先,由于《百年孤独》讲述的是拉丁美洲的故事,也就是地球另一端的故事,所以我们和作者的文化背景差着十万八千里。很多人读不下去,因为里面又拗口又容易重名的人名实在是太令人抓狂了,读着读着就不知道主语是哪个人了,十分劝退。所以笔者在读的时候画了个系谱图厘清人物关系。书中主要的人物——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都大致总结在下面了。而对于次要的人物呢,作者其实还算贴心,提及他们的时候一般会加上他们的职业,比如“尼尔诺卡神甫”、“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才不致让我们迷失在人名的迷宫中。其次,作者在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采用倒叙,先交代事情的结果,再交代事情的原因;时态错综复杂,比如全书第一句就运用了现在、过去和将来三种时态——猴年马月的事情在前文就提到了;故事情节发展差不多后,很久以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又翻出来鞭尸了。最后,这本书在读完后给了笔者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它是混乱、疯狂而荒诞的,这种感觉无法用言语表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笑着笑着就哭了。

随手画的系谱图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拙见,希望大家有空的时候去读读这本书。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读《人生的智慧》 by 叔本华
  • 下一篇:奴隶制度下的黑人女性《宠儿》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