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读《人生的智慧》 by 叔本华

2022-02-17 09:44:18  本文已影响人 

读《人生的智慧》 by 叔本华

比读书更好的,是读人。

因为书都是人写的。但是如果和作者不在同一时代,那只能去通过读书来和作者交流。

行万里路也是如此,路都是人建的,行过万里路的人所见所闻也皆是人的作品,人的风俗,人的习惯,人的言谈举止,人的思维想法。

大概是10年前读过本书《叔本华人生哲学》,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

哲学是强化大脑的利器,看哲学的人往往会有多层次的世界观。

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一般,那么同样的硬件,但是因为操作系统的不同,会使得整个电脑或者整部手机呈现度不一样。这里的操作系统:是哲学。

当然,哲学也有不同流派,不同流派就是不同的操作系统。所有的操作系统,都可以使得一部手机实现打电话发信息的功能,但也的确有差别。

现代社会很多思维方式也深受叔本华的哲学所影响,只是人们不知道是叔本华所想所写所作罢了。毕竟,读哲学或者哲学系的人本就少,而读过哲学之后还愿意说话的人就更少。个人感觉,读哲学的人似乎都有这样的想法:“把人与狗相比,当我越了解人性,我就越喜欢狗”,所以受到哲学思想改造了大脑的人,往往会把自己藏的很好。

叔本华的很多作品和思维受到爱因斯坦,尼采,弗洛伊德,薛定谔等人的推崇。

最有意思的是叔本华是悲观主义的代表,他悲观主义的观点与亚洲佛教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人生本苦。

下面开始摘抄:

1.

有句名言:人生就是一场化装舞会。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人都戴着面具,什么骑士、神甫、律师、哲学家、教授之类,都不过是面具,“一个人选择戴上法律的面具,用它来假扮一位律师,其真正的目的只是为了向另一个人狠狠地敲上一记竹杠;为了同样的目的,第二个人选择了爱国主义的面具,打着公众福利的幌子而到处招摇撞骗……”

2.

叔本华对于痛苦有特别深刻的理解。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中,唯有痛苦才是唯一真实的东西,而幸福不过是痛苦暂时的缺乏,不过是欲望与无聊较为迅速的交替。

”罗素虽然不怎么喜欢叔本华,但也敏锐地指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叔本华在哲学家当中有许多地方与众不同,几乎所有其他的哲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乐观主义者,而他却是悲观主义者。”

叔本华第二个非常著名的论断: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即生命意志,一种盲目冲动的力量,一种不断产生欲求的力量。一个欲求满足了,又有新的欲求,生生不息。

所以,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

3.

叔本华认为,人类有两大最常见的愚蠢。

第一是“不是在他自身的本质中去寻求幸福,而是在别人看待‘他是什么’中寻求幸福”,也就是说,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为别人而活。

第二是牺牲健康去谋求别的东西,不明白一个健康的乞丐比一位多病的国王要幸福得多。

4.

叔本华一生寂寞,却并没有在寂寞里消沉,而是锲而不舍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业。叔本华的性格以及行为有不少缺陷,不过是一个凡人。但和凡人不一样的是,他常常跳出来审视自己以及他的同类,努力揭示并面对残酷的真相,并在面对真相后,继续寻找更好的活法,继续活下去。很多人把这看作悲观,但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更乐观的了。

就像罗曼·罗兰所说,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然有勇气继续活下去,没有比这更本质的英雄主义了。

5.

人也是一样,个性决定命运,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获得什么样的幸福。

精神的力量尤其能帮助人们领略更高层次的幸福快乐。

自身精神力量如果不够强大,即便是在亲朋好友或是财富这些外界的帮助下,能获得的快乐也相当有限,只能获得夹杂着动物性的流于俗套的快乐——比如只能享受感官的乐趣、低级粗俗的消遣,能感受到的最佳乐趣充其量也不过是平庸的家庭生活而已;就连最能开拓人类视野的教育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6.

当然,“时间”是我们最强大的对手,人的生理优势和精神优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磨殆尽,唯一可幸免的只有人的品性。这样看来,时间虽然具有毁灭性的影响,却不能剥夺外在的财富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因为它们是自然界或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至少每个人都有可能得到它们。

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所具有的个人品质,并遵循符合个人品质的方向去追求发展,避免其他的情形,再选择最适合我们个性的人生位置、职业和生活方式。

幸福的本质在于“人”,那么集中精力保持身体健康、培养能力,无疑要比一心积累财富更明智,但千万不要误以为我们就应该忽略掉对生活必需品的获取。财富这个词本身的意义是“过剩”,这对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帮助不大——许多富人感觉不幸福,是因为他们精神思想很贫乏,没有真正的文化或知识,对事物没有客观的兴趣和见地。

7.

我们已经知道,一般来说,“一个人是什么”,比“一个人有什么”和“他人是如何看待他的”,更能给他带来幸福。

一个人是什么,他自身有什么,始终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

个性如影随形,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带着个人色彩。各式各样的乐趣,不管是什么性质,都得由我们亲自来体验——肉体上的乐趣是如此,精神上的乐趣更是如此。

8.

任何事都不值得你牺牲健康去追求。

缺少适量的日常锻炼,就谈不上健康——保持生命机能的正常运作需要日常锻炼,是因为人体各个器官本身也需要得到锻炼。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就是生命的本质”。

9.

只要对生活稍作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人类幸福的两大宿敌是痛苦和无聊。

10.

高度的智力乐趣植根于高度的感受力。

11.

睿智的人会从痛苦不安中争取自由和闲暇,追求安宁、简朴、尽可能不被打扰的生活。所以,一旦对人或是人性有了认识与了解,他就会回归质朴。

12.

处于痛苦另一端的人,那些智商不够、情商不足的人,一旦从贫困的痛苦中稍稍解脱出来,就会不惜任何代价去争取消遣和社交;纵情人生,只为了逃避自己——人一旦独处,自身固有的东西就会显现出来。

13.

亚里士多德所言:“无知的人虚度光阴,多么可怜!”

普通人只想着如何打发他们的时间,而稍有天赋的人就会想如何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

平庸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的原因是,他们的智力不过是受意愿所驱动;而一旦没有了外界的刺激,意愿休息了,他们的智力也就放假了——因为智力和意愿一样,都需要借助一些外在事物来促使其发挥作用,而不会主动活动起来。人的力量因此停滞郁积,这就是无聊。

14.

一个人若是智力发达,就能够毫无杂念地对纯知识方面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这样的兴趣对他来说才是必需品,有助于让他远离痛苦,并让身心感到祥和喜乐。

聪明人的典型特征还包括他们比别人多了一项需求,那就是对阅读、观察、研究、冥想和实践的需求,简而言之,他们需要不被打扰的闲暇。

15.

穷人比富人更易挥霍。

世代受穷的人家,对贫穷早已习以为常。倘若偶然的机会让他发了财,他会将之视为巨大的盈余,就该用来享受或浪费。在他们的认知中,他们会认为,即使钱花光了,他最多不过是打回原形,跟以前一样,还省事了呢!

16.

作为人类天性中一大特有的弱点,人们总是对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想太多。其实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都与我们的幸福无关。

17.

民族尊严,这是一种在面对外来入侵的时候整个民族抱成一团的荣誉感。没有法庭可以申诉,只有诉诸暴力法庭;也由于每个民族都必须准备好为捍卫本民族的利益而战,一个民族的荣誉主要在于形成一种信念,人们不仅应当去坚信这种信念,还应当敬畏这种信念。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 下一篇:《百年孤独》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