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我与地坛》读后感1500字

2025-10-28 09:17:51  本文已影响人 

《我与地坛》读后感

     《我与地坛》买来待在书架上有一段时间了,这两天忽然想起,就把它从书架上抽出来,上面的一层薄膜还没有撕掉。空闲时翻开会读上几页。

     这是一本散文集,开篇是作者最有名的散文,也就是书的名子:《我与地坛》。《我与地坛》由七个小章节组成,每个小章节都书写了一个主题。我一边读,一边在心里惊叹:写的怎么这样好?反复读了几遍,我想写一篇笔记,就当留个记念,时间匆匆如风呼啸而过,记忆也会消褪,落在纸上的黑字,就如记忆的标本,某一天打开,发现:原来都还在呢。

      先了解一下作者吧,特意打开百度搜索了史铁生的生平介绍。史铁生:中国现代作家。1951年出生,小时候学习聪慧,爱好体育。18岁插队下乡,在陕北经历恶劣环境,得了脊髓炎。21岁双腿残废,后来最爱他的母亲去世,史铁生放弃自暴自弃,开始走上写作之路,27岁开始发表作品,走上职业作家生涯。47岁又得了尿毒症,靠透析生存,他自嘲自己:职业是生病,写作才是业余工作。他说:人活着不一定要写作,我写作是为了活着。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突发脑溢血去世,捐献了自己身体的所有器官,肝脏移植给了另一位病人。我读到这些,对着手机屏幕泪流满面。

     坚强,有韧性,乐观,善良,纯粹,伟大,这是我对作者的感受。看这本散文,常常被作者的文字感动,常常流泪,我有时候在想,人至中年,皮相衰败,心却越发的柔软、敏感了。

     《我与地坛》语言优美,它不是华丽,耀眼,它美的很细节,美的带着感情与温度,美的像一首诗,像暗黑夜空中绽开的一朵烟花,转瞬即逝,留下一缕惆怅的烟痕。

      第一小节最后写道: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的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的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有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以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第三小节读起来像一首诗,有诗歌的韵律和美感。他用时间、乐器、园子里的声音、园中的景物,以及人的心绪、艺术形式和梦来对应不同的季节。“以梦呢?以梦对应四季呢?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每一句都美的像一幅静物水粉画。

      《我与地坛》不仅仅语言是优美的,它还带着真挚的情感。第二小节,写了母亲。作者的母亲因病去世时只有49岁,那时候作者还没有发表作品,所以作者心中是充满遗憾的。在书中写道:“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儿明白:母亲不能再来园中找我了”。“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在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回忆着母亲,有思念,有愧疚,读来让人潸然泪下。

      《我与地坛》不仅仅有真挚的情感,还有引人思考与顿悟的哲理。第五节描写了一位拣栾树果的漂亮小姑娘,多年以后才发现她竟然是一位弱智女孩。作者反问道:“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吗?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于是作者又说“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我与地坛》的最后一节,作者站在宇宙的宏观视角,认为世间万物与生命相生相灭,循环往复,又生生不息。“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颠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

      地坛对于作者来说,是一座慰籍心灵的精神家园,它用宽容的,慈悲的怀抱,拥抱了那个摇着轮椅,跌跌撞撞走进它的那个年青人。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悉达多》读后感1200字
  • 下一篇:《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读书笔记10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