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

2024-12-25 09:30:36  本文已影响人 

《道德经》读后感

    (读后感:不嫉妒、不指责、不抱怨什么家庭条件生活,什么环境生存,别人怎样的成功这些真的很重要!什么样的家庭出生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但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改变自己;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存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不是吗?别人的成功也是通过无数次努力,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煎熬,无数次的跌倒又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跌倒以后重新站起来,这样反反复复换来的。说实话,之前我多多少少有过羡慕过我闺蜜,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但那种想法只是一瞬间的;指责、抱怨过爱人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指责过孩子不好好学习,想想这些都是我的负能量,都是我自己的自私我的不甘而已不是吗?我也应该学习一下我闺蜜,学习一下周边的女性姐妹们,学习一下全民阅读优秀的家人们,他们当中有企业家,有高级白领,有国家公务员,有教授、有研究生、博士生等等;其中还有一部分的非常特殊人群:留守老人、不识字的农村妇女、还有一群与社会脱轨的女性姐妹宝妈,以及身残志坚的兄弟姐妹们(有因意外导致身残志坚的家人,还有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生活不能自理的家人等等)!不管是大到企业家,还是小到一直被人瞧不起的(伸手向上)的这些兄弟姐妹们,他(她)们都在努力的拼搏,不断的进取,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除非我就想这样继续浪费我的后半生,虚度余生不是嘛!)

老子继续讲水的特性。

    “居善地”,水特别能适应环境,不管它倒进什么地方,它都会选择自己的位置,选择自己的形式。比如,你把它拖到沙子里,它就渗进沙子里去;你把它放到低处,它就成水洼;你把它放入大海,它就变成大海;你在水旁边挖条沟,他就流入沟里,变成小溪。水就是这样,你把它放到哪里,它就会觉得最适合自己。做什么事,它都全然接受,毫不争辩。

      佛教中有“全然接受”的说法,就是目前你遇到的,都是最好的:你遇到的人是最好的,全然接受;甚至你得的病,也是最好的,也全然接受,不要有任何的怨言,你该得就会得,得了也没有什么。

      密乘中一些佛像的头发是分开的,上半部分扎成发髻,征佛教的根本智慧不动摇;下部分散开,代表恒顺众生,随缘顺世。修道也是这样。有个根本的内涵不变,其他的可以随顺世界。

      所以,如果老是埋怨环境,你就不是真修道者。真修道者接受一切,随缘应世。虽然因为因缘,他可能会选择地方,但他不会被任何地方影响他的快乐。这就是“居善地”。他所在的地方,永远都是最适合他的地方。

    “心善渊”,心要像深深的潭水,无论多深、多么丰富,水面都很平静。心不是浅碟子。私人的心就像潭水,深不见底。“桃花潭水深千尺”,但水面却很平静。他的深不可测,不是在想算计什么东西,也不是张牙舞爪的卖弄。私人的心思丰富、博大、深刻的,他不是肤浅、浮躁的。

    “与善仁”,和别人打交道时,圣人总抱着一颗仁义之心,就像你只要把水贡献给别人,别人就能得到益处:给口渴的人,他就能解渴;给洗衣服的人,他就能洗衣服;给花农,他就能浇花;给种树者,他就能给小树浇水;给老天爷,老天爷就下一场及时雨,让地球上的万物受益。水就是这样,它有无穷的妙用。这人能像水一样善巧任运,冬天结成冰,春天融为水,夏天蒸发了变成水蒸气,雨季一来,水蒸气又变成了雨。

   “言善信”,说话要有诚信。

   “政善治”,一般指面对世界的态度,它说的仍然是圣人。有人理解为善于统治、善于管理,但是对圣人来说,也指善于处理日常事务。因为,圣人是无求、无欲、无为的,他心里没有私利性的东西,所以也无争。表面看来,他什么都不做,或者说不执著,即做,又不执著,实际上他能做很多事情,因为圣人有大智慧。老子和庄子都是这样,所以他们才能影响世界。

     “事善能”,做事容易成功。面对任何事,他都明白要变通,但他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是他知道这个事情该怎么做。它就像水一样,进了圆杯子,就是圆的;进了方杯子,就是方的;进了塑料袋,就是塑料袋的形状;背锅盛着架在火上,又会变成开水;温度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蒸发;蒸发到天上,就变成云彩;如果放到城市的喷泉里,它又会变成喷泉。它是千变万化的,你需要什么,它就变成什么;你用什么形状的容器装它,它就变成什么形状,什么容器都能容纳它。

      圣人也像水,无论处在啥环境中,它都是最好的。为什么?因为他不管环境,只做最好的自己。当他做最好的自己时,就没有任何的矛盾,没有任何的争斗,也没有任何的冲突了。

    “动善时”,“动”就是行动,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办。

    “夫唯不争,故无尤”,“争”是一种对立,有争就必然有二元对立。正因为圣人不去和别人争名夺利,所以他跟别人不是对立的,别人也不会埋怨他。“尤”,就是埋怨,或者是罪过、过失的意思。

      还有一种涵义,就是你不跟别人争,别人也不会跟你争。江湖上的很多纷争,都是名利之争的江湖仇杀。所以,缺乏仁爱之心的人,老是跟别人闹矛盾,老是想用暴力解决问题,自己也不会快乐。所以,很多增强好胜的人之所以命运不好,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心不好。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 下一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