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

2023-10-01 08:31:04  本文已影响人 

《孙子兵法》读后感

胜而后战,恃强凌弱
《孙子兵法》强调的核心思想是“胜而后战”,即只有在确保100%大胜的情况下才进行战斗,而不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为此,需要“知己知彼,五事七计”,即针对敌我双方的五个基本面,进行七个问题的计算,以确定谁的胜算大。这种思维也完全符合价值投资,即在投资时,要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我买入的时候就已经赢定了。正如芒格所说,只要等待几次绝佳的必胜投资机会,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这也正是《孙子兵法》的思路,可以应用于人生重大决策。即要汇集所有资源和认知能力,精心谋划和研究,然后做出战略性决策。这种决策不多,一辈子就那么几个。
《孙子兵法》的核心还有恃强凌弱,强调以石击卵。美国打那些小国都算。但美国没有做到《孙子兵法》最的最高层次,即不战而屈人之兵。当年汪精卫面对日本直接投降,其实就是日本的绝对实力和文化对汪精卫形成了接近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如果敌军就是比你强大,你无法长期逃避,必须要有一战,怎么办?《孙子兵法》就告诉你,要在不断的机动,分兵和诡诈过程中创造局部以强打弱,以多打少,以石击卵,避实击虚的优势。
但《孙子兵法》最重视的还是大战之前的基本面胜算的确立。比如全国的经济实力,军民上下一心,军队的精兵强将的训练和组织。严明的军纪的树立等等。这些战争之前的基本面胜算的确立是《孙子兵法》最重视的。实在没办法,才是使用各种手段在局部创造恃强凌弱的效果。很多人重视《孙子兵法》,往往是重视第2点。其实到了第2点都已经是落了下乘。就像孙子所说,你非得在战场上决一胜负的时候,其实都已经落了下层。最上层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让你根本就不敢对我有动武力的妄想。就比如我们的人生。你要在早期就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以及长期的内功积累。非得让自己人生跌入低谷,然后使用诡诈智计试图扳回一局,就非常被动了。
《孙子兵法》与拿破仑
《孙子兵法》是一本专为统治者及其元帅设计的书,最好是皇帝与元帅同时阅读。第一篇中讲到的绝对胜算,涉及到国家内部政治,军民一心,上下同欲,这不是军人能够决定的。可惜的是,拿破仑就是《孙子兵法》的反面典型,他的失败基本上违反了这部书的核心规则。拿破仑学习的是西方战争史,崇拜的是西方名将,对东方战争及《孙子兵法》的了解不够深入,如果他对此有所了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了。
拿破仑可能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名将之一,他一生打过五六十场战役,仅有三场大型战争的失败,但就身败名裂,帝国垮台。仔细考察拿破仑的军政,我们可以发现他违反了《孙子兵法》中的多条重要警告。早期他以法国民族自卫反击战为起点,并最终演变为帝国主义野心,最终侵略西班牙,招致全民战争陷入泥潭,令法国军队持续流血。未能征服西班牙,军力国力民心大失的同时,又召集各国心怀鬼胎的仆从军,千里迢迢讨伐俄罗斯。他面对的反法联盟在综合国力上也完胜法国。当时的英国已经发动了工业革命,庞大的海外殖民地还给它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其实根本没有绝对胜算,但他受到个人性格弱点和自尊心的伤害,未能胜而后战,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持续流血,最终在决定性的大会战中一败涂地。这与他早年灵活机动,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不硬钢的原则大相径庭。
所以拿破仑的失败首先还是认知上的失败。他在认知上缺少了类似于《孙子兵法》这样的重要军事战略思想的营养。其次是人性的弱点。拿破仑身上有一些明显的性格弱点,也是他后来失败的关键原因。所以我们看人类的失败基本上就两种。一种是你不知道。一种是你知道了,但是难以克服人性弱点。有人把它归纳为认知博弈和人性博弈。
孙武、克劳塞维茨与戚继光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无疑在西方的军事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孙子兵法》相比,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有其明显的不同之处,《孙子兵法》强调永不失败,而克劳塞维茨则特别强调消灭敌军这个目的,他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一目标。让我想起了之前读到的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学者对戚继光的研究,他认为戚继光的军事思想更接近于西方人的思维,总是想着如何大创尽歼敌军。因此,在中国军事思想中,戚继光的思想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是因为他的思想中蕴含着西方人强烈的进攻性,而这种进攻性与当时儒家士大夫统治阶层的价值观念不相符。
《战争论》是在与春秋战国相似的环境产生的,与《孙子兵法》类似。那时的欧洲恰好是拿破仑战争时期。列强争霸战争不断。孙子兵法不只是一种普通的军事思想,它更像是一种面对生存危机时,整个国家应该采取的整体战略思维。而《孙子兵法》最适合的读者是军政领导人,更适合创建帝国的统帅。而戚继光和克劳塞维茨的思想则更加适合单纯的军官,他们的思维层次也更加有限。孙子与克劳塞维茨、戚继光之间的差异可能源于他们的身份背景:戚继光与克劳塞维茨都是出自军事贵族的军官,曾在一线战场与敌人作战;而孙武则更像是一位思想家,不是纯粹的军人,他本人并不是一线军官,而是通过思考、阅读,积累了对军事政治思想的深刻见解,然后出山帮助吴国练兵谋略。孙子更接近诸葛亮,是军事家与政治家的结合体。相比之下,戚继光和克劳塞维茨则是典型的军事贵族,从中下级军官一步步晋升,戚继光的职位最初甚至比克劳塞维茨还要高,相当于是山东烟台那边的城防司令。因此,这三位军事家的出身背景可能真正影响了他们的军事思想的倾向。
戚继光一身武艺,是一位可以在战场上杀敌的英雄。他不仅自己提炼和创作了拳谱,而且一生都在研究战争、军事、战斗以及武器工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十分有趣的专业军人。戚继光致力于研究如何提升部队战斗力,在最小损失前提下杀伤最多的敌人。孙子兵法》的底层哲学原理适合生存斗争,谋划如何立于不败之地,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是顶级的军事战略思想。戚继光兵法是中国顶级的军事战术练兵手册。在中国,《孙子兵法》得到的推崇可能是戚继光兵法的100倍。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伊斯坦布尔假期》读后感—一部令整个欧洲怦然心动的爱情疗愈小
  • 下一篇:《三体》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