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
1、2025年10月第1本(15.4W字 261页);
2、2020年~至今,理财系列共计阅读44本;
3、2025年目前共计阅读54本(计划52本)。
看了一下我的阅读列表文档,虽然这是今年的第54本书,但是实际今年农历年前有13本是列入了2024年的指标里的。
那么,今年的52本计划,需加上13本,才算连续3年完成每周一本的阅读任务。
加油!今年算阳历还有刚好3个月,每月再看4、5本,也够了。
今天又去图书馆还了2本,手上还有在借的4本,登记待借的还有1本,合计就是5本,剩下的8本,其中2本也有计划了。
嗯,就差6本还待寻找中了。
算上今天写这一本,李娟的书目前我看了也有3本了,其中去年9月看过的《我的阿勒泰》上个月还回看过。
3本下来,感觉也就是《我的阿勒泰》的初印象最好。
当然,这是因为其实内容场景一样,第一次看短剧版本的时候,感觉很新奇、很意外,还有点小惊喜。
试想,我们这些城市人,谁会想到举家去草原跟随牧民们做生意?
住不好、吃不好、冬天又冷、夏天又热的,动不动就要跟着羊群牛群马群一起举家搬迁......!
这是一种让人感觉很“特别”的生意模式,而且,还很艰苦。
我记得当时看短剧版的时候,既觉得很有意思,又很羡慕,有意思就是在这种生意模式的选择上,羡慕,是在于生活于草原之上这件事。
碧绿的、一望无际的、伴着微风和蓝天的,草之原野。
小时候我也帮爷爷奶奶放羊,很枯燥,那时候没阅读的习惯,也没有课外书,因此一直觉得那是件很无聊的事情。
然鹅,当下的我却很怀念那时的这些时光。
记得这两年有一个热搜,是关于某奶业公司的招聘的,就是去放牛,似乎包吃包住月薪5、6000元,还不错。
以这几年的经济情况,如果喜欢草原的人,应聘上这份工作的话,估计会万分开心吧!
话说回来,李老师这本书我着实是没看懂。
幸好,新版序她还是做了解释,说当时是爱上了一个人,大概爱而不得因此在陪伴姥姥养病期间开始写作。
但我依然越看越不知道她想说的到底是什么,前面还好,依然和《我的阿勒泰》与《阿勒泰的角落》内容相似,后面一小部分,突然感觉是在尝试短篇小说创作了。
看完这本我就不打算继续看她的《羊道》、《冬牧场》等书了。
先把手上这4本看完,而且要尽快看,否则,等面试上合适的工作开始忙起来,这13本书的任务又不一定能完成了。
今年,不想再延迟至农历年前了。
过年,确定要再次回老家一趟,而这,也将是我多年来首次回老家过年。
希望,能得老天垂幸降大雪一场!
此刻我回忆上一次回老家过年,已经需要仔细搜刮脑海里的记忆碎片了,到底是哪一年回去过,发生了些什么,边写边想的时候,几乎没有记忆。
哦,想起来了,当时是和那时候的男朋友闹别扭吧,谈婚论嫁的当儿,我奶奶既不想我嫁那么远,又和我婶婶沟通到底给多少彩礼合适。
哈哈,这段记忆我似乎没写出来过,回头可以整理一下。
说回本书,我刚查了,散文书籍的命名方式,是以书中相关重点人物、事迹来定的。
难怪今年我看了几本散文,都是以书中的某一篇短文来命名的。
我有个习惯,就是看电影或看书,不喜欢看简介,喜欢通过名字来判断是否接下去深入了解。
因此,本来我以为这本书是会讲李老师写关于草原的9篇以雪为主题的内容的。
即便不是这样,也可能是由9篇以雪为主线做大纲的内容。
结果,还是只是以一篇叫这个名字的短文来命名,真奇怪!但也不奇怪,本就是我自己没了解过散文书籍的命名方式罢了。
李老师的其他几本书,我目前对于《冬牧场》是比较感兴趣的,这个名字,一看就觉得是以“冬”为背景的。
我过年回老家就希望能看到一场大雪,多年未见大雪,想想上次看到雪花还是在日本富士山旅游的时候,当时雪下得也并不大。
小时候的鹅毛大雪,记忆里的没过脚面的积雪场景,这些年的老家,还曾出现过吗?
不说了,就这,今晚要洗头,做一下运动出汗先,然后去遛狗。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上一篇:《西班牙旅行笔记》读书笔记下一篇:《影响力》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