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泡泡玛特的崛起感到好奇,想看清潮玩经济背后的商业逻辑,那《因为独特》值得一读。这本书由商业访谈的知名人李翔撰写,通过对王宁本人及公司高管的访谈,串联起一个创业者和一家零售企业的成长轨迹。虽然相比国外成熟的商业传记,它对创始人的立体呈现还略显单薄,但对想理解泡泡玛特商业模式、以及王宁本人风格的人来说,是不错的切入点。
这本书在2024年10月上市,当时泡泡玛特股价正经历震荡下行,远非神话式的疯涨。即使爆红的Labubu已经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IP,但依旧处于小圈层文化范畴,距离真正的“破圈”还有一段路要走。
我很早就在商场里看到过泡泡玛特,但至今没买过任何一款它的产品——我并不属于它的目标用户。王宁在书中提到,品牌的核心人群是18-35岁的女性。泡泡玛特也从未进入我的选股视野,只能远观它近年的市场波动。所以还是那句话:“人永远赚不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
书中王宁也提到了他对投资人的一些总结:很多投资人其实只是“撞运气”,他们对所投公司的行业认知,连入门都谈不上。
一、泡泡玛特的“重”:一个从实体走出的品牌故事
看完这本书,结合最近资本市场的反应,我最深的感触是:泡泡玛特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实体零售 + 中国品牌”依然有机会获得大估值、大回报。
这家公司从第一天起就扎根在线下,先做零售,再做品牌。品牌IP是后来的事,但零售的底子,是王宁真正的“护城河”。
过去几年,资本市场对实体零售并不友好,它被视作传统、落后的代名词,很难吸引到风险投资,普遍认为它缺乏“性感”。实体零售过去依赖于通过“收租”模式赚钱,导致对于人才重视度极低,给从业者的收入回报也不高,导致很多优秀人才对实体零售业望而却步,人才厚度薄。科技和供应链的投入也严重不足,这都是需要补的课。
实体零售是一个需要耐心沉淀、拼经营细节的行业。王宁说得好:“尊重时间,尊重经营。”
零售的世界,从选址、陈列、补货、排班、维修、灯光……每一环都需要科学的系统管理,所有细节都要被标准和体系化。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至今已有15年,靠的不是资本加速,而是时间积累。这份经验和积累,不是拿着资本就能快速敲门进入的,是后入场者难以复制的门槛。
零售是个很有意思的行业:门槛极低,却又极高。大量夫妻老婆店的存在说明,只要肯干,谁都能入行;但想做大、做强,门槛却异常严苛。中国实体零售企业千亿营收的“魔咒”,直到2014年才由沃尔玛中国打破这道“天花板”。
二、“新零售”不是错,不尊重规律才是错
书中的一些投资人包括王翔本人也将泡泡玛特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对比,试图用“线上思维”评判这家线下公司,但是王宁始终坚持实体零售店的价值表述,没有特别接话,哈哈,点赞。我始终认为,新零售的概念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很多互联网公司操之过急地想套用互联网打法来试图改造,甚至带着救世主的心态下场做实体零售,这是典型的不尊重时间和规律。
我个人隐约觉得:2025年将是线下零售的重启元年。
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线下商业地产正在重估,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不断提升,加上实体零售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未来将是“新线下”的时代。这一次的零售重塑,将催生一批真正有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我甚至大胆预测:中国本土会涌现出更多“破千亿”的实体零售企业;行业整合将提速,低质量玩家会被市场淘汰,真正有运营能力和供应链优势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三、尊重经营、尊重时间:这是泡泡玛特的底色
王宁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业,这种从“实操中练出来”的经营者,身上有很强的经营意识。他讲得最多的就是“尊重经营”。我觉得他身上有非常好的商业直觉,在大学时代他就通过摆地摊明白了一个非常朴素的零售常识,“好的选品和合理的定价,在正确的时间展现在目标用户面前”
泡泡玛特没有通过牺牲利润换规模,也没有走“补贴用户”或“投资未来”的故事路线。虽然不够性感,但这就是实打实的运营。
王宁对于商品效率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在泡泡玛特初期的时候他就提出要缩减sku的规模,不断减宽。从19年开始到24年他坚持一年只生产100个系列,坚持通过提高单个sku的产出来提升店铺的经营效率。这种“做减法”的决策,在创业初期非常困难,因为每一个SKU减少,意味着短期销售和利润的损失。但正是王宁这种对效率的坚持,让泡泡玛特建立了真正的零售能力。
四、线下做稳,线上做透:泡泡玛特的全渠道打法
王宁对线上的理解我认为也是顶级的。他坚信:线上必须靠自营商品发力,不能走传统经销商差价模式,那只会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
另外他也非常的务实,认为用户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品牌就应该去哪里。
所以你能看到,泡泡玛特从货架电商的天猫到兴趣电商的抖音,都能拿到流量红利,甚至提到不排除未来入驻拼多多。这不是“平台拥抱”,而是用户拥抱。
我引用一段他的原话:“觉得很多时候大家对很多东西都有固定印象,对我们有固定印象,对抖音、拼多多也都有固定印象。但公司都是在变的,没有必要用固定思维去看各个平台和品牌。”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王宁的务实和灵活。
现在的泡泡玛特线上占比已经达到了40%。我觉得线下的实体零售一定要拥抱互联网,随着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和社会零售形态的演进,实体零售企业一定要跟上这个变化。任何在中国做不好线上的实体零售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五、王宁的“独特”:谦逊的管理者,全球化的视野
作为87年出生的新一代创业者,王宁身上有一种少见的低调和谦逊。他具备创始人那种吸引力,个人也愿意承认错误、分享反思,给团队空间和时间,因此从大学时期起就有一批同学始终追随他,后期也吸引了北大MBA的同学加入,团队成员年轻和稳定。
更难得的是他的全球化思维。2017年,他找到在MBA时期认识的同学,说服他加入时,韩国欧巴文德一是公司全球化团队入职的第一位员工。短短七年时间,泡泡玛特的海外业务营收占比已达到40%,且增速远超国内。
爆红的Labubu反向“出圈”,也是由海外明星在社交平台自发带火,热度传回国内。这种反哺式传播,在中国品牌中尚属罕见。
在阿里巴巴工作期间我曾到日本和韩国出差,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日韩公司的全球化思维,它们公司创始人会花很大篇幅讲它们全球化的布局,即使是一个刚成立的品牌,它的生意布局一开始就是按照全球化去做的。中国品牌未来要走向世界,需要更多像泡泡玛特这样的企业做先锋。
六、结语:潮玩的“泡泡”,零售的“厚土”
泡泡玛特的伟大在于把一个原本属于小众圈层的潮玩文化,经过商业化的运营,可以被规模化放大,并让整条产业链上的参与者都分享到红利。
这就是商业的力量,也是零售的价值所在。
我始终鼓励年轻人投身零售业,它入门门槛不高,却藏着改变命运的大机会。感谢王宁,感谢泡泡玛特,再次点燃了人们对“实体零售”与“中国品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