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堂吉诃德》读后感1500字

2025-11-25 09:04:31  本文已影响人 

每个男人的“骑士梦 ” ~~《堂吉诃德》读后感

       背井离乡,骑着瘦马,戴着甲胄,拖着长矛,奔走天涯。一路上救死扶伤,四处征险,抱打不平,解困济危;遇见漂亮献媚的姑娘心若止水,心中对想象中的情人忠贞不渝。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我就是至高无上的王,可以随便将一个岛屿分封给随从,让他过一把“总督”的官瘾。没有困难,我们创造困难也要上;没有敌人,我们将田野里的风车、酒店阁楼上的酒囊假想成敌人也要挑战……

       塞万提斯的小说给读者描述了一个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癫狂怪诞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五十岁左右,是西班牙曼查某村庄里的一个破落贵族;田产不多,没有妻子,干瘪猥琐。他酷爱阅读中世纪末期的“骑士小说”,对小说里提倡的“骑士道”,刻画的“骑士”形象,顶礼膜拜、推崇至圣。他的理想就是做个游侠骑士,走遍世界,赴汤蹈火,报尽天下仇,而后流芳千古。他觉得,自己虽已步入中年,但在骑士道上还一事无成;决定从当下开始,铲除暴戾,拨乱反正,制止无理,改进陋习,清理债务,如果现在不做,为时晚矣!

        堂吉诃德第一次单独征险始于七月的一天。天未亮,他没通知任何人,就全副武装,从院落的旁门骑马来到田野上。他想到首先要做的是要受封为“骑士”。游荡一天之后,傍晚来到路边一间客店;他将客店认作是“骑士小说”中描写的“城堡”,店主看作是城堡的长官。在一系列怪诞的谈话与异常地与店员及其他旅客争斗之后,店主认为堂吉诃德神经有问题,店主也就将计就计,制造氛围,让他像个武士一样枕戈待旦,然后将他封为“骑士”。

他当骑士后第一次抱打不平,是在森林里见到树上捆着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身前一个健壮的农夫正用腰带抽打他,每打一下还训斥一声。原来这个孩子替农夫放羊时,由于话多瞌睡多,每天都会弄丢一只羊。农夫想克扣小孩的工钱,让他赔偿羊的损失。堂吉诃德,举起他的长矛,对农夫吼道:“你马上付给他工钱,否则,我要用长矛将你刺穿!”……在十字路口,他遇到了一群商人,他要再一次验证他作为骑士的威武,他立马扬矛,对这群人说:“如果你们这些人不承认世界上没有谁比曼查的女皇、托博索的杜尔西内亚更漂亮,就休想过去!”--这帮人当然不知道“杜尔西内亚”就是堂哥的梦中情人、邻村相好、精神支柱---当然就拿疯癫的堂哥开涮,说是要见着美女的芳容后才能承认。双方争执中,堂吉诃德大打出手,可惜他的马不争气,先跌倒了。商队中的骡夫,将堂哥的长矛撅成几截,将堂哥打得遍体鳞伤。最后,堂哥被路过的舅父认出,扶在驴上送回村。

       回村后再读骑士小说如痴如醉的堂哥,排出众议,决定二次出征。这次,堂吉诃德说服了忠厚朴实,向往权势与名望的邻居农夫桑乔做贴身仆人。这位桑乔,几世纪以后,仍然被现实职场生活中,供奉为好下属、好员工的典范;他忠诚,勇敢,隐忍;可以接受老板的欠薪,接受老板的棍棒与呵斥,更愿意相信老板给他画的饼,给他许的官---这种对老板愿景的认同,激励他在颠沛流离的途中,忍饥挨饿,在被人裹在被单里扔上抛下时,都能矣志不渝地跟随主人游侠。   主仆二人,一个骑着马,一人牵着驴,前后又有两次出游征险。

       在四处征险的路上,他们遇到各种自私自利的人,巧取豪夺的人,虚伪造作的人,美丽善良的人,舍生取义的人,为民族争斗的人,为爱情献身的人,为财富殒命的人;有帮助他们的人,有捉弄他们的人;有规劝他们的神父;有同情他们的牧人;有睥睨他们的理发师;有接济他们的贵族;他们游历了莫雷纳山,远涉了巴塞罗纳;他们与同行交流,与高手过招;与骑士道上的“森林骑士”“镜子骑士”切磋过武艺与理想…..最后,堂吉诃德被装扮成“白月骑士”的同村人公孙学士打败,按照骑士道的法则,唐吉诃德只好隐退江湖,回乡养老。

        没有了骑士游历的生活,堂吉诃德心中郁郁寡欢;在不曾实现的梦想与狭窄平脊而又不被人理解的现实之间,他失去了活着的意义。在弥留之际,他幡然醒悟,认为骑士小说害人不浅,立下遗嘱,将财产大部分留给外甥女,前提是找一个不看骑士小说的男人结婚。

       每个男人都曾像堂吉诃德一样,为了心中的理想与执念,为了诗与远方,骑马扬鞭,倚剑走天涯---他们想纳苍生入怀,想待万物慈悲,想伴佳人飞翔,想携同伴高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实的沉重威逼过来的时候,能不忘初心、不顾众议去实践自己理想的人又有多少呢?

      我们在笑堂吉诃德疯癫怪诞之余,是否有一种辛酸的感悟,每一个男人,是否都是曾经的堂吉诃德呢?

     《堂吉诃德》是西方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作者塞万提斯一生坎坷,参过军、打过丈,手臂被砍断,几次入狱;他写这部小说的初衷是想在中世纪末期,欧洲陷入没落腐朽的时候,揭露“骑士小说”对人们的毒害;可几个世纪过去,作品及主人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当初的文学基调。有人从堂吉诃德身上读出了虚妄,有人读出了侠仗,有人读出了辛酸与落寞;更多人读出了心灵深处不可名状的自己。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200字
  • 下一篇:《广岛之恋》读后感16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