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来到新学校的第一届学生,非常乖巧懂事儿。即便在普通班也有五个孩子的物理成绩在级部里名列前茅。那年他们班的自主招生成绩非常亮眼,三个孩子拿到重点高中的自招资格后,主动包揽了后续辅导同班同学物理的任务。课上我完全可以做甩手掌柜,看着孩子们讨论。孩子们也非常调皮,有时会拿道数学题为难我,然后七嘴八舌为我答疑解惑。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孩子们讨论物理问题的热情高涨,我也乐于成为中考三轮复习课的摆设。
那位通过自招进入二中院士港的孩子小李没有来,但却很难从我的记忆里抹除,毕竟教育他的历程太过艰难,直到自招考试后我还是被他气哭过,实在是恨铁不成钢啊!那年小李顺利通过了自招考试,而我原来学校最看好的那个学生小张却没有通过,但他还是通过中考进入了二中。三年后的高考,原来学校的小张考了六百八十分,而小李却……
昨天无意间翻到马伯庸的小说《长安的荔枝》,今日读完感触良多。忽然想起那个不懂事儿的熊孩子小李,当年似乎也是所有人都不看好他,但是我们从天天问问题做起,每一次听完网课都交流那些例题的解法,不厌其烦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多次和家长沟通交流,只为了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给予孩子正向的引导。终于家校合力将小李推入了二中院士港。虽说也曾反复叮嘱孩子只要努力去试,你也可以创造奇迹。奈何升入高中后,周围的强手如云,孩子的积习难改,逐渐失去了学习的自信。
三年的高中生活,有的人抓紧点滴时间去努力,有的人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有的人咬牙坚持,有的人彻底放弃,结局自然迥然不同。
试试也许真的行!翻看小说《长安的荔枝》,马伯庸笔下的荔枝使李善德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实践,设计出最合适的运送线路,在多位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找到了最佳的保鲜方式,然后在沿途多个驿站众人的齐心协力的接力中,完成了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运送鲜荔枝入长安的任务。
从现在开始,一切皆有可能。正如今日和孩子们所言,今天永远是你最年轻的一天。与其懊悔曾经的自己不够努力,不如从现在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孩子们,你们还年轻!只要坚持不懈刻苦学习,一切都还来得及!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不妨将其切割成多个小段,只要在今后的每一小段中找准参照物,大踏步的向前迈进,一定会向理想的目标靠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背后的故事里有多少人的辛劳,马伯庸刻画得入木三分。最欣赏的是《长安的荔枝》结局构思巧妙。为达目的,背信弃义的李善德,逐渐找回了迷失的自我,最终为百姓仗义执言,用发配岭南栽种荔枝来弥补曾经犯下的过错。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反思我们的教育,有些汗颜。中考指挥棒下,我们对孩子的考试成绩盯得太紧,往往忽略了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背靠大树好乘凉,孩子们总以为有父母老师保驾护航,连抄个毕业生登记表都丢三落四,还理直气壮问我,你就不能帮我补上?让我说啥好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咋就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还非得返工呢?教书育人,最重要的还是育人啊!孩子们啥时候学会分清楚主次,科学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习时就刻苦努力,玩耍时痛痛快快,张弛有度,才能真正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孩子们,从现在开始,加油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