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刘醒龙先生的小说《天行者》,感触颇多。
这些在20世纪90年代,以民办教师身份为当时的中国农村教育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师,作者给予了他们最高的赞誉——“天行者”。《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想,这也许就是他们被作者称为“天行者”的原因吧。
他们每月虽然只领着几十元的工资,但是,他们心是火热的,他们把每一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给他们传授知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余校长为晚上不能回家的孩子解决食宿问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孩子们改善伙食;孙四海两次用自己种的茯苓换钱修缮校舍(茯苓三年一熟),而当在他们要转正,需缴一部分钱购买工龄时,他们却拿不出这些钱,但此时,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他们也曾时刻盼望着转正,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有公办教师这样一个体面的身份,就再也不用看“村阀”们的脸色了,但真的有转正名额时,余校长、邓有米、孙四海,却两次把机会让给了别人,虽然中间有各种波折,但他们内心最后都归于了平静、坦然。要转一起转,要留一起留,在长久的工作中,他们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身上最充分的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人格——仁爱、坚忍、勤劳、忠义、自强。余校长仁爱、坚忍,重义,古人云:“德不孤,必有邻”,最后,在他知天命之年,仍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并获得了所有人的祝福。张英才、蓝飞、叶萌、叶碧秋、夏雪、骆雨等人的人生,都受到了他的深刻影响。孙四海,侠骨柔肠,对王小兰的爱是那么真、那么纯,他为王小兰暗无天日的生活,照进了一束温暖的阳光,让王小兰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而在目睹了村长余实的种种恶行后,孙四海决定竞选村长,因村长作祟,小兰惨死,他忍受着心中的剧痛,竞选成功,在竞选时发表演说,呼吁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份温情。邓有米,最后为了给余校长和孙四海筹措转正需要的钱,在村长的误导之下,铤而走险,收受回扣,导致新建的教学楼因质量不过关而垮塌(这其中一定有村长的作祟),最后被开除公职,他愤然离开,并发誓将来一定要为界岭小学盖一座新的教学楼。所有在界岭和他们共事过的人,离开时都说中了界岭之“毒”。此刻,我终于明白,这毒是什么了,是他们的有情有义,而一旦中这“毒”,就会对这个地方恋恋不忘,对这些人牵挂惦念。终有一天,会宿命般的回到这里。
还有蓝小梅、王小兰、张英才、夏雪、骆雨、王主任、万站长、叶碧秋,甚至是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们,也都是那么的有情有义,他们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互相欣赏,最后的结局虽然不尽完美,但这就是生活。他们在一次次的生活巨浪的击打下,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经历了精神上痛苦的煎熬,但最终他们摒弃了自私与狭隘,看淡了名利,完成了精神上蜕变,寻找到了让内心变得宁静满足的道路。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场修行,在这修行之路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劫则是自己的心劫。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总是辛苦的寻找很多的看似华美的东西,来装点我们的生命,到最后,我们往往失掉了生命最本真的东西。这些华美的东西愈积愈多,反而成为我们生命的负累,得不到,闷闷不乐,得到了,舍不下,背负着前行,愈行愈累,而我们生命的真气,也在这欲望满足之路上,不断减损、耗尽。
无论是孙四海那永远忧伤的笛声,还是界岭冬天绵绵无尽的雪,都让我们更加真实的触摸到生命本身, 并清晰的感觉到,我们的生命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的生命需要坚守的又是什么。蓝小梅为余校长做的那一双布鞋,夏雪教李子写得第一首诗,叶碧秋妈妈每天抱在怀里读的那一本语文书,叶萌匆匆赶来投下的那宝贵的一票。这样的生命是真实有力的,是真诚入心的。有时候,当太多的纠结让我们变得无力时,也许真的该去投掷一枚硬币,选择后的坚守也许更重要。
心存善念,天必佑之,余校长他们让出的名额,成就了两个年轻人,而张英才、蓝飞最后也用自己所获得的权利,回报了界岭小学,曾经失去的,又以更丰厚的形式得到回报。虽然最后的转正像是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结局并不圆满,但邓有米的誓言,也助他完成精神的蜕变,孙四海也完成了老村长的遗愿,在竞选中胜出,接任村长,界岭在余实统治下的恶梦终于结束了,这一切的改变,让我们对界岭的明天充满了美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