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自由是什么》读后感1200字

2021-12-12 08:14:49  本文已影响人 

《自由是什么》读后感

此日,常与吾儿同读。

某日,她突然问我,“妈妈,你自由吗?”这个问题把我怔住了。这算一个哲学问题吗?可是哲学问题都是没有终极答案的,更没有标准答案。

犹豫之时,抬头望她。发现她手中正拿着一本儿童哲学系列的《自由是什么》。顿时,我有了“答案”。反问到,“自由是什么?”答曰,“我觉得自由就是自己可以安排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没人打扰。比如一个人安安静静地阅读,这就是我的自由。”是的,这是孩子对“自由”一词的理解。《儿童心理学》指出:“自由是指儿童的行为、心理、意志、情感不受外力的支配和压迫。自由表达了儿童在环境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及儿童在人格和身体上的尊严。”所以,我对“自由”的理解是;一个人不被另外的人或者另外一些强制的意志因素所限制。那么,他就是自由的。

这样说来,我们所倡导的“把自由还给孩子”,岂不是放任不管了?这又是一个哲学问题了。我接着把它又一次抛给了Sunny:“你觉得是不是没人管的孩子最自由?”我以为会得到肯定答复。没想到她摇摇头说,“不是的。” 我立刻投给她赞赏与期待的目光,示意她说下去。小家伙开始娓娓道来:“并不是没人管的孩子才是自由的。如果爸爸妈妈都不管他的话,他就会犯很多错误,甚至会成为一名囚犯,虽然囚犯也有自由,但是他只有思考和做梦的自由,不能实现自己的计划了。所以,我们还是需要爸爸妈妈管着的。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我们也很自由。”

孩子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的同时,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孩子需要自由吗?作为父母,我们该怎样给孩子自由?(这似乎又是一个哲学问题了)

这个学期,略读了几本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收获还是挺大的。我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爱和自由。

一个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可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然后成为实现自我的人,最后才能走出他的自我,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完成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口中的“成功人士”。

一个懂得把自由给孩子的父母,可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否则,这个孩子小时候会是老师、父母的“替代品”,长大后会是领导、社会的“替代品”,唯独不是他自己。心理学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是:“你这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所以,只有让孩子成为了他自己,他才真正地拥有了自由。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呢?我觉得:得建立“家规”,因为这是自由的前提。《儿童行为心理学》指出:“不建立规则,就等于暴力。”因为不建立起规则的话,权利就会掌握在大人的手里,大人就会根据自己的情绪和看法来对待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在单位被领导批评了,满怀怨气地回到家中,看到正在看少儿频道的孩子,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孩子狠狠地训了一顿。孩子很委屈,家长很恼火。如果建立了规则:写完作业可以看一会少儿频道,并依照这个规则来管理自己和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甚至整个家庭,我想,应该再不会出现“母愁子怨”的情景了。

在我们家,买了什么好吃的,绝不会都给孩子,而是一式三份,爸妈和宝宝同样的待遇。如果孩子的那一份先吃完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分一些给她,让她体会到这是爸爸妈妈对她的爱,而不是所有的好吃的都理所当然是她一个人的。那样的话,不仅会减少孩子体验幸福感的机会,久而久之,还会养成孩子自私自利的坏习惯。

另外,在规则方面,并不都是家长说了算,我们家的“家规”就是Sunny亲自草拟并执笔后贴在墙上的,她负责修改和监督。记得有一次,宝爸很大声地跟我讲话,就违反了家规第二条:”对任何人都要心平气和地讲话,否则罚款10元。”宝爸不得已交了罚款。

除此之外,建议家里还要有以下有弹性的家规,比如:

1. 不许说脏话和不文明的口头语;

2. 用过的东西要及时放回原处;

3. 不可在别人做事情的时候去打扰;

4. 任何人做错事情,都要及时向对方道歉;

5. 学会说:“不!”

6. 餐桌礼仪;(吃饭前要向做饭的人说“谢谢”,人不到齐不能独自享用,吃完饭把自己的碗筷送至洗碗盆。

以上规则的建立,不是纯粹为了去约束孩子,而是为了保证能让孩子在生存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爱和自由,获得尊重。为了更好地让孩子独立,因为只有独立的人才能享受自由,才能拥有心理的力量,有安全感,才能使孩子有序地适应环境,和他人友好相处。我这么做并不是一定要让她成为那个“偶然性”,而是让她顺利成长为“必然性”。“必然性”怎么去实现呢?我想,就是靠让孩子在秩序和规则的环境中体验爱和自由吧。

自由是什么?那就是给孩子足够多的爱,让她成为她自己吧!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读《红楼梦》有感1300字
  • 下一篇:《疯人说》读后感12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