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斯通纳》读后感1500字

2025-02-17 09:39:43  本文已影响人 

《斯通纳》读后感

⭐你既怕又何必想,你既想又何必怕。

       农家子弟斯通纳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高中毕业后,他带着父亲改变农场的期望,去哥伦比亚分校学习农业。但是却因为一节文学课,而改变人生轨迹。那天,斯隆教授像往常一样,用低沉而柔和的声音朗读着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而文学的力量让他开始有了新的觉醒和抉择,然后他放弃了父亲的期望,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文学,而后拿到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讲师。

      早年逢厄乃不幸中之大幸。一是试错成本低,二是尚有时间可以纠正,三是早吃亏早成熟。人生路太过平坦才是人生最大的障碍。人生的砥砺来自于人生的磨砺。

      成为大学讲师的斯通纳,本以为可以给学生们安安稳稳地授课了,可就在此时,美德战争爆发了。去不去参战,再一次成为了重要的抉择。斯隆教授盯着内心纠结的斯通纳,沉静地说:“你必须牢记自己是什么人,你要选择成为什么人。记住你正在从事的东西的重要意义。”

    斯隆是斯通纳的第一个人生导师,一个在战争胜利后唯一哭泣的人。他见过战争的残酷,当所有人欢呼时,他想到的,是无数死寂的白骨,那些本不用死去的青年。奔赴战场的还有他的学生,死去的还有他的学生,他无力,他无奈,他悲戚,他流泪。

       当斯通纳认清了自己的理想,把热情倾注在文字里时,他的课大放异彩,不仅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就连校长也赞不绝口。

⭐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

     系主任劳曼克思的得意门生沃尔克,也想当老师,于是选修了斯通纳的研讨课。课堂上,沃尔克仗着自己与系主任的关系,只乐于哗众取宠,无心踏实学习。论文答辩时,他张口结舌,答非所问,斯通纳毫不犹疑地否决了他。此后的岁月里,斯通纳便生活在系主任的百般打压中。

      劳曼克思不让他继续执教研究生的课,改为教授新生;把他的课程安排得凌乱不堪,使他不能专心写作;甚至阻止了他的晋升,让他只能做个副教授。为善而不知是善,为恶而自知是恶。

      斯通纳顶着巨大的压力,默默地承受了这一切。当同僚们将学术论文异化为晋升阶梯,他固执地守护着文学研究的纯粹性。正如资治通鉴里说的: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你选择妥协来让别人开心的时候,你就是在因为内心的恐惧而放弃自己。

      他的生活一团糟。伊迪丝像宿命般认定了斯通纳就是与她共度一生的人,颇为草率地答应了他的求婚。没有爱意的婚姻,没有热度的生活,不能共鸣的爱人。他们之间没有激烈的冲突,却充满了无形的隔阂和孤独。

     他已经四十二岁,往前,看不到任何自己渴望享受的东西,往后,看不到任何值得费心记住的事物。“他意识到,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他们之间的沉默不是因为默契,而是因为无话可说。”有太多的人在寻找理想的对象,而不是让自己成为理想的人。

    可是他在四十三岁的时候,遇到了凯瑟琳·德里斯科尔,一个物质与精神都和谐的爱人。在他们之间,有文学上的共同话题,有灵魂的默契和互通,也有身体的彼此渴求。他把爱情视为转化的人类行为,一种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一天接一天,被意志、才智和心灵发现、修改的状态。他才认识到:你最初爱的那个人并不是你最终爱的那个人,爱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一个过程,借助这个过程,一个人想去了解另一个人。

     可是啊,冷漠的妻子,叛逆的女儿,与他作对的系主任,所有都是命运般的疯狂戏谑与重蹈覆辙而已。 斯通纳62岁时被发现患有癌症,得知此事,他异常冷静,并叮嘱医生不要告诉任何人。谁能够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回到学校,他便开始疯狂工作,直到把手里的事都处理完才去做手术。术后,斯通纳不顾身体的衰弱,医生的劝阻,执意回家休养,用头脑、心灵和纸张筑起了一道墙,把自己安置其中,悠然度日,然后坦然并心怀感激地,面对必定要死亡的人生。

  ⭐ 先有自我,才无枷锁。 

     一个普通、懦弱、老实的人,出于对文学知识的热爱,他走上了与原本生活轨迹截然不同的道路;他拒绝参加一战,情愿遭受身边人的白眼;他拒绝成为系主任,甘愿一直当助手;他为了心中的正义,坚决投出反对票。人成熟与否不靠年纪判断,而是对世界的解读、对人生的态度,对自己坐标的准确定位,斯通纳谈不上成功,却也不很失败。 事业上是相对顺遂的,追求的是对文学的“文雅素净”,可是生活上也有过“乱蠢笨俗”,凯瑟琳的离去让他坦然,也让他临终之际念念不忘。就像白昼需要黑夜一样,黑夜也需要白昼,因此意义需要荒谬,荒谬也需要意义。

      如《斯通纳》腰封上的宣传语:“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要过不曾背叛自己的生活,也要允许不是那么完美地活着。只有经历了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才算是真正生活过。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我的骨头没有忘记》读后感1000字
  • 下一篇:《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14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