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时间读完毛姆先生所写的《人性的枷锁》,这本书的前期部分读起来有些沉闷,后期读起来较为温情,最后以喜剧收尾,符合了大众的审美要求。
这是一部巨著,取材于作者的真实生活经历,描写了主人公菲利普在父母双双去世后寄居在伯父家,因先天残疾,性格自卑,先是寄宿学校,后去德国求学,后成为一名会计学徒,但他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厌倦,经过与伯父的争执后,决定去法国巴黎学习画画,可在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发现自己不可能成为一名一流的画家,又果断为去伦敦学医,在这个过程中,菲利浦在经过和不同朋友们的碰撞和思考后,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宗教,人性和社会都有了深度认知。感情方面,菲利普疯狂得爱上了米尔德,但她并不爱他,在她有更好的选择后她抛弃了他,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又重新投奔他,情感的枷锁一直套在菲利普的心里。作家诺拉爱他,但他不爱她,所以在米尔德投奔他时,他将诺拉置之脑后,在最后菲利普终于算是脱离了米尔德爱的枷锁,情感自由,最终和萨利情感圆满。
文章中贯穿始终徘徊在菲利普脑中的疑问是: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毫无意义。菲利普曾经最大的理想是环游地球,但在与萨利最后的取舍中,他选择了留下来与萨利结婚,最终发现,他对家庭、妻子、爱情的渴望超过了他一直以来的理想,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所在。
经典语句:
1. “人生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出生还是不出生,活着还是死去,都无关紧要。生命微不足道,死亡更无足轻重。” 这句话反映了生命意义的不确定性,暗示人们在探寻意义的过程中常常感到迷茫。
2. “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 意味着成长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只有经历这些,才能真正认识现实。
3. “世界上最大的折磨也莫过于在爱的同时又带着藐视了。” 体现了在感情中复杂的心态,爱与轻视交织,带来极大的内心折磨。
4. “打翻了牛奶,哭也没用,因为宇宙间的一切力量都在处心积虑要把牛奶打翻。” 告诉我们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不必过度悲伤,要学会接受和释怀。
5. “成长本来就是一条不可逆的道路,更恐怖的是,它往往还是一条孤独的单行车道。” 强调了成长的不可逆和孤独,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只能独自前行并承担后果。
6. “他全部生活曾经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的理想后面,那是他们用语言和书本灌输给他的思想,而绝非是他自己心里的愿望。” 指出许多人在生活中盲目追随他人设定的理想,而非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7. “人们要为年轻时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付出饱尝幻灭之苦的惨痛代价。” 年轻时充满幻想,而现实往往残酷,这种落差使人痛苦。
8. “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事:你接连数月每天都碰到一个人,于是你同他的关系便十分亲密起来,你当时甚至会想没有了这个人还不知怎么生活呢。随后两人分离了,但一切仍按先前的格局进行着。你原先认为一刻也离不开的伙伴,此时却变得可有可无,日复一日,久而久之,你甚至连想都不想他了。” 揭示了人与人关系的无常,曾经以为不可或缺的人,随着时间和距离会变得不再重要。 毛姆
9. “等你年事稍长,就会发现,要使世界成为一个尚可容忍的生活场所,首先得承认人类的自私是不可避免的。” 表明要接受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以此建立对世界更现实的认知。
10. “人就像一朵花苞,读的书、做的事大都对你没有一点影响。可某些特定的东西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你会因为这些东西一瓣一瓣地绽放,直到完全盛开。” 意味着生活中的某些经历和知识能够对人的成长产生关键作用,使人逐步成熟。
11. “只有像蜂巢里的蜜蜂那样很少自我意识的人,才是生活的幸运儿,因为他们最有机会获得幸福。” 指那些不过分自我关注,简单生活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
12. “他不知道在人生的旅途上,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荒芜险峻的漫漫荒野,才能终于学会接受现实。” 再次强调了在人生中接受现实的艰难过程。
13. “贫穷就像扎进你皮肤里的钉子,他们不知道这会让人变得多么抠门,会让你遭受多少羞辱。贫穷会砍掉你的翅膀,像癌症一样吞噬你的灵魂。” 生动地描绘了贫穷带来的痛苦和对人的精神的侵蚀。
14. “所谓正常其实是最罕见的。每个人都有某种缺陷,不是身体上就是精神上。” 说明没有绝对的正常和完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
15. “他曾经想看透这生活的复杂与无为,勾勒一幅精密绝伦、美不胜收的人生图案。可他从没发现也许由出生、工作、婚姻、生育、死亡编织出的最简单的形状才是最完美的模样。” 表达了对生活复杂性的思考,以及简单平凡也许就是最美好的可能。
16. “人生的道路还长着呢,时间充裕得很。只要高兴,他可以花几年时间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在陌生的人群中到处漫游,而在那些地方,人们以各种各样的离奇古怪的方式生活着。” 展现了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和广阔性。
17. “青春是美好的,是一段你会做出很多傻事,而回顾起来又会发笑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