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

2022-08-10 08:48:57  本文已影响人 

《了凡四训》读后感

初/识


《了凡四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本书是明朝浙江嘉善人袁了凡写给儿子的一部家书,袁先生既不是大文豪、也不是大官,在接触这本书之前,甚至很多人不认识他。

看书名,发现它是一本古书,首先脑海里就蹦出一个疑问,这样的古书,我能看懂吗?后面一查,发现这本书还真不一般,不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号召学习“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了凡四训》专题。这本书也曾经被许多名人代言,比如曾国藩读《了凡四训》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日本企业管理大师稻盛和夫,早年读到《了凡四训》并将其作为人生指导,后来他在其著作中说道:我邂逅了袁了凡所写的《了凡四训》,得到了顿悟的感觉,原来人生是这样的。

看来这本书来头不小,能被古今中外名人代言,能用明朝的思想唤醒现代人的知觉和共鸣。这是一本不简单的古书,于是我也被成功“种草”。

初/读


图片
作为一本家训,这本书字数并不多,确实用一个晚上就可以读完。同时,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记载袁先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其他故事,并非纯说理。所以,无论从时间还是内容来讲,这本书非常好读。

回到这本书的内容,主要由四个章节组成: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在我看来这四个章节是有逻辑在里面的。

01


我命由我不由天

第一篇:立命之学

袁先生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位了得的会算命的孔先生,把袁先生几岁考试、考第几名、有无儿子都算无遗策、一一应验。这不仅让袁先生佩服的五体投地,也让他更相信命由天定、不要强求。其实看到这里,我心想,如果我是袁先生,我恐怕除了佩服之余,剩下的就躺平了。

然而故事没那么简单,袁先生有一次去禅修时认识了云谷禅师,并与其进行了一场改变他一生的对话。袁先生本来按照孔先生算出来的命数,都知晓了自己人生剧本,按照剧本过完一生即可,不必妄想、不要强求。但云谷禅师却告诉他:命运自己造,福报自己求。这句话对于袁先生来说超纲了,于是他追问云谷禅师,云谷禅师说:“《易经》所讲的都是为君子的生命成长所谋划,并具体教导如何趋吉避凶,如果天命是不变的,怎么能趋吉避凶呢?”,紧接着,禅师又说:“孔先生算定你考取不了大的功名,没有儿子,是过去的业力所致,但既为业力所致,就是可以改变的。怎么改变呢?就是要种植新的种子,让它发芽、开花,结出新的果实。从现在开始,你要不断扩大充实自我德行,自己造的福德,哪有享受不到的道理?”。

与禅师对话的当天,袁先生就把名号改为“了凡”,当下决定抛开命数天定的束缚,决心自己改变命运,我命由我不由天。最后袁先生突破了孔先生给他算定的命数,不仅事业上越做越好,有了子嗣,也活到了七十四岁。

02


逆天改命

第二篇:改过之法

那么问题来了,袁先生是如何“逆天改命”的呢?

改变命运先从改变自己、清空自己开始,就像电脑内存一样,只有清空固有的观念、抛却原来的恶习,人才有新的内存和空间去迎接新福气、新的我,袁先生总结了“三心”改过法:

第一要有“发耻心”。知耻才能正在从心里正视改正的必要性;
第二要有“发畏心”。敬畏才真正地愿意付出实际行动去改正;
第三要有“发勇心”。改正一定要起劲用力,当下就改,不能得过且过。


03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第三篇:积善之方

袁先生既然教给了我们“三心”改过法,让我们清空自己,必然就会告诉我们吸纳之法。《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袁先生正是通过十个故事告诉我们积善方能改变命运。同时,也告诉我们积善十法: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材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然而做善事也要注意分真假、直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其中就讲到了孔子的两个学生子贡、子路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假善。如果一个人做善事,只顾自己爽快、不看长远影响,那么就是假善。如果一个人发现身边的人做了错事,但基于宅心仁厚,不及时指出纠正,那么也不是真善,反而好心做坏事。看似浅显的道理,却时常出现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比如对待同事的工作问题、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深刻的道理往往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

04


东方智慧

第四篇:谦德之效

在传授我们改变心态、清空自己、积累善行的方法之后,为何袁先生最后以“谦虚”作为闭环?正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当你一点点改变自己,有了许多善行积累的时候,如何守住成果就变得尤为重要。袁先生说,如果上天真要赐福给一个人,那么首先就会赐予他谦虚,谦虚之人才知万物广度、才有处下胸怀、才能踏实积累,从而获得福气、运气。

历史学作家度阴山曾经这样解读“谦德之效”:越有能力的人越容易招人攻击、被孤立。保持低姿态,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嫉妒的靶子。也许很多人都知道你低姿态背后是实力,可你始终谦虚,那你的敌人就无法找到进攻你的借口,于是便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了凡四训》是一种东方智慧,那么“谦虚”就是来自东方不败的智慧。

初/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于我而言,初识、初读《了凡四训》的感悟太浅,书值得一读再读,相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感悟与收获。

作家梁晓声曾经说过“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我想《了凡四训》传导的就是那股内在力量。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第七天》读后感
  • 下一篇:《檀香刑》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