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我与相处得好好的世界发生了矛

2025-07-10 08:22:57  本文已影响人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我与相处得好好的世界发生了矛盾”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作者[德]赫尔曼·黑塞,最近不大看得进文学,好在这本很短,本书由一系列中短篇故事汇编而成,有时候看着觉得像看中二时期的我、没有追求和理想的我、混乱失控想逃离现实的我。

01

《童年轶事》

这篇是“我”对童年伙伴布洛西的回忆,布洛西是很善良有爱心的人,却不幸早逝,“我”从他身上学会了对生命、对自然万物的珍惜和热爱,我们改变不了命运,时间会冲淡情感,再美好的回忆也会淡化,命运捉摸不定,花儿会继续开放,永远睡去的人却不能再次醒来,我们只能珍惜当下。

人的感情是很奇妙的,是随着时间漂泊的。小时候以为深厚的友谊,几个月没见,我连这人名字都给忘记了。哪有什么深刻的需要维护的情感,喜欢的就玩在一起,分开了也就分开了。长大后却有那么多人情世故,太累了太麻烦了。

因为一些偶然的时机再次回想起童年的朋友时,想到的不仅仅是曾经鲜活的在我们记忆中的人物,更是热烈纯真无忧无虑的岁月,那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故事里饱含光阴流转的哀伤,人类的生命会消逝,大自然也在一轮轮更新,今天看到的花,已经不是去年那朵了。当年“我”面对病弱的朋友,是健康的旺盛生长的,面对衰败的残破的,“我”会本能恐惧,他的现在必然是“我”的未来,让人怎么不害怕。而今,再害怕也要面对现实,童年在田野上欢闹奔跑的人,已经垂垂老矣。

02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说到夏天,夏天的记忆总是很深刻,因为夏天热感十足(大蒸笼),又鲜甜多汁(西瓜),日照长,白天时间长,生命好像也延长了。

文中充满了对夏天的赞美和喜爱,是呀,有限的时间更让人珍惜,对克林索尔来说,夏天要消逝不是遗憾,遗憾的是,他没有机会品尝来年的夏天了,然而他需要这种感觉,他迫切需要给自己一个死亡线。

他爱着这个夏天,把它当成他最后的夏天,好像他能够把握住时间,把握厌恶又控制不了的情欲。这让他可以从痛苦、恐惧中寻求灵感,于是他放任自己去体会这种极端。

“我装出永恒与不朽的模样,而我却是最短暂、最怀疑一切、最悲惨的人类,我比你们所有的一切都更加遭受着恐惧死神的折磨。”

这样来看,克林索尔就是一个对死亡充满恐惧期盼和向往的神经症,不,艺术家,他的思想疯狂又难以琢磨。他努力用生命去解读他热爱的美丽的生机勃勃的世界和自己,画出属于他的自白作品,而他自己却永远陷入进去。

最后他完成了作品,他主动告别他爱的一切,他的世界冷静了。

本文内容像充满死亡气息的乐章,而你不知道音符什么时候停止。魔术师认为做事可以转移注意力,我此刻是现实的魔术师,未来不知道会不会成为精神上的克林索尔。

03

《我的传略》

这篇是黑塞写的传记。

从这里可以看到文字工作者的有趣和厉害之处,他们可以在作品中尽情挖苦曾经让他受苦的人,而那些人想反驳也反驳不了。

一个人经常遭到人们的误解怀疑时,他应该怎么做?起初黑塞有家里人托举,帮他换学校,但他还是会选择逃学或者被开除。最后没有学校接收他时,他就给他父亲当助手,去机械钟表工厂当学徒工。

反而没有学校读时,他开始静下心来开始自修。他家里有非常丰富的藏书,书本可以缓解他当机械工人的痛苦。而看的书越多,加上他本人在这方面比较有天赋,于是他在这一块取得了一些成就。

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感触很深,“我很自然地发觉,一个人的思想只停留在当代,停留在新的、最新的书籍之中,对于人的精神生活是无益的,只会使精神生活贫乏,只有和过去的事、历史、古老的以及原始的事维持经常联系才可能存在真正的精神生活。”

可能因为当代的思想还没有经过沉淀,很难成为公认的人生准则,而过去的经典的更能启发人,作者这是建议我们回归历史、经典书籍以及到大自然当中去啊。

当黑塞成名之后,过去嘲讽他的,认为他无可救药的亲戚朋友,也朝他亲切微笑了,这真是过于现实了。“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想起苏秦对他嫂子说:为何前倨而后恭?

人们冷眼看待那些失败者或低谷期的人,而当这些人靠自己的努力做出成绩后,他们又能厚颜无耻迎合上来。

接下来黑塞经历了战争,这时,他再次发现他和世界格格不入,作为侵略国的人民,国人都在热捧战争的时候,他却作为一个反战人士,发文对战争表示遗憾,这自然遭到了他家乡人民的排斥。作者说“我再度看到自己同一直和平相处得好好的世界发生了矛盾。”

这次,他清醒的感觉到,他不能再逃避,以前第一次他觉得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时候(他不愿意听从学校的教诲,他有太多自己的想法,无法在学校读下去),他从书本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然而这一次他意识到“我去对抗整个世界的潮流没什么用”。

他说他学习了很多很多,懂得世界上的矛盾冲突,应该听其自然进行。“我的好时光消逝了,现在正面临逆境,而它却往往是良好和有活力的学校,现在处处是忧患,我因而学习了很多很多,懂得世界上的矛盾冲突应该听其自然进行,也才能够在全部的混乱和罪行中从事自己的一份工作。”

其实面对大环境,我们没有选择的时候,能做的最好的就是独善其身。

另外,还能够看到他经常做一些新的尝试,比如画画,比如研究佛学,中国思想。他说,他画画也让朋友们不高兴,唉,他的朋友们怎么老是不高兴,朋友们明明自己也在改变,却希望他能停留在原地。好在作者意志比较坚决,他说只要自己感到需要,他就会常常改变自己。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期盼中,别人想让你做什么,那是他的事情,你要做你自己。

黑塞所处的时代比我们要混乱得多,而他在这种情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认知,真的很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有价值的自我重新在世界中沉沦,同时面对暂时性让自己列入永恒而超越时代的秩序中。”

生命的色彩应该是鲜明的,但处在这个“由办事处、纸张、公文所组成的奇特的、真正地狱一般的世界”,一切显得那么煎熬。如果你觉得在时代的洪流中很难把握住自己,那就耐心等待混乱落幕,读读黑塞,静下心来,不要放弃,不要自暴自弃,冰雪会消融,春天会到来,鲜花会再次开放。

04

《乔迁时的遐想》

由乔迁新居引发了作者对过去他所住过的房子的回忆。由此可见,只要你思考,什么都可以写,写作能帮你对回忆进行整理。

渴望有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是我们的共性,但是住久了,也许会觉得房子腻味,想要更好的。

不过房子始终是人居住的,如果这个房子充满了家庭的回忆,有一天因为种种原因家庭破裂了,于是再满意的房子也变得荒凉寂寞。

作者说他在一个他认为最别致最漂亮的房子里居住时,写了克林索尔,解除了内心的紧张不安。我想,是不是因为他把孤独和不安传递给了书中角色,并为角色们提供了彻底解决的办法,“我”做不到的事情让书中人物来完成,“我”负担不了的后果,由书中人物来承担,所以他自己的烦恼就解除了。

05

《漫游者》

这是一系列散文、诗歌,是一个没有方向、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流浪者的自我沉浸之旅,明明对现实充满恐惧,笔下却不断安慰自己。

我最近的情绪比较稳定(也许是装的),对本篇章共鸣不大,就算有触动,我也做不到放下一切去流浪。虽然每个人有自己喜欢的舒适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社会却希望我们遵循一样的模式,漫游者能逃离到哪里呢。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
  • 下一篇:《孟子的理想国》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