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抄写员巴特比读后感

2025-07-09 08:30:19  本文已影响人 

抄写员巴特比读后感


在读韩炳哲的《倦怠社会》,给我的反思十分震惊,也补全了我的一些想法,但同时也十分的让我苦恼,苦恼于自身的无知,自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直到书中提到一个例子,梅尔维尔写的短篇:抄写员巴特比。


这让我感到一丝好奇,也可能是想找个借口,换换口味,逃脱那个枯燥的理论。韩炳哲写的已经比其他哲学书精简了很多,门槛算很低了,我也只能怨自身如猕猴般的注意力


不过,在网上,短篇小说要远比那些冷门的长篇小说还要难找,更不要提冷门的外国短篇,在主流价值体系冲击下,有很多有趣的书籍都不好找到,找到了也是没翻译的,这是一种遗憾,我也感到愤慨与怜惜。主要我附近也没有那种老旧的图书馆。


网上所谓的评判书籍标准,在我看来,无非是在品尝长沙臭豆腐与安徽臭鳜鱼一样,真是物以臭聚,连阅读这种避难所,都要升级为世俗成功论的链接,现代的人总是这么急不可耐,用肆意评价来抬高自己。


总之,网上有趣的国外冷门书籍越来越少,现在全都是主流价值观堆砌的同质化过高,商业化装饰的猴山,无味至极。例如,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我在网上找了半天的电子版,也没找到,只好买了一本旧书;还有阿纳托尔·法朗士的《企鹅岛》,以及哈兰·埃里森的科幻短篇:无声狂啸;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的《美国精神病人》,我在网上连中文实体书都没找到。


反正这是个麻烦事,我讨厌麻烦,这种被世俗价值裹挟出来的麻烦,我更讨厌,那我干脆卑鄙一点好了,直接把名字丢给同样爱读书的朋友,勾起他的好奇心,让他帮我找一找。


果不其然,有一个好奇心很强,执行能力又很强的朋友,绝对是上天赠与你的福音,三两下朋友便找到了,怀着坏坏的窃喜,我阅读了这篇冷门,却在韩炳哲这类人眼里的大热门短篇。


但读完就是另一回事了,它给我带来的困惑反而超过了韩炳哲的《倦怠社会》,让我总是抓不到内核,写《白鲸》的这个家伙,又搞了个完全不可能存在,又让他成功描述出来的人物。


故事倒是十分简单,一位律师雇佣了四个抄写员,其他三个或多或少有些小毛病,但在律师眼里不是问题,唯有最后这位巴特比,让他头疼不已。


由最开始的勤奋,到不愿意校对,直至连抄写员的本职工作也不愿意做了,甚至住在了办公室。期间,律师不断用世俗规矩,律法,道德,情感,试图说服巴特比继续工作,或者离开他的办公室,但均以失败告终,巴特比只是回复道:我不愿意。


最后无奈,律师逃跑似的换了个办公室。后来,房东找上门,要求律师带走巴比特,律师又与巴特比对话,想让巴特比找个工作,但都被巴特比回复:我不愿意,我不是个挑剔的人。


到这里,大家都会认为律师是个好人,充满了耐心与爱心,而对巴特比会充满不耐烦与怒气,尤其是以平凡与平庸自居的人,以世俗道德为标准的人,更会猛烈抨击巴特比,夸赞律师的仁慈。


事实也的确如此,所以才显得更加可怕,无论律师出于什么理由,心里盘算什么,他都是有良知的,最起码比后来房东报警把巴特比抓走强,但他的良知是根据社会而来,社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他的良知便是捏造成什么样子,也就是说,那些自诩平凡平庸的人,以世俗道德为标准的人,他们也是由社会捏造而出,并非他们自愿如此。


巴特比要是用这些文明系统的规则评判,那他注定是一个笑话,一个悲哀,一个潦草的无声申诉,但巴特比只需一句话:我不愿意。便会让这些规则,如同抓不住光滑表面的苍蝇,无力附着。


是啊!他只是阐述我不愿意,这算哪门子反抗呢?有人把他归为虚无主义的极致,是消极的虚无主义,我却无法认同,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虚无主义是彻彻底底的否定,再发展出其他的价值,而为巴特比这幅莫棱两可的样子,处于混沌中,无法直接归类于虚无主义,他要是能轻易归为虚无主义,我也不会困如此了。


那用存在主义呢?感觉又勉强沾点边,巴特比似乎只是在存在着,可是,除了存在他还有什么呢?这可比加缪提出的荒诞还要荒诞,所以巴特比他并不好归类,哪怕这个短篇已经出多少年了,依旧没有很好的分析结论,韩炳哲归为一种反抗,但这都是对巴特比理解的变体,是,巴特比是在极端的绩效环境内工作,重复机械的工作,可巴特比反抗的是谁呢?资本么?还是说,整个被加速的文明?


所有指向巴特比的都会失效,反而因巴特比存在的周围却能有所定义。


我也只能总结出这么一句话,反复去询问ai,也得不出来好的回答,ai的回答也是那副苍蝇叮不锈钢的形式,也只收获了GPT的一句:意义并不由中心产生,而由对一个始终拒绝成为中心的存在所展开的反应所建构。


至此我已经与律师一样了,陷入一样的困境。


在看这短篇小说前,我有了一些可笑的想法:


人一直有一种证明自身存在的原始冲动,这种冲动无法压制抹除,所以社会系统会设计一套迷宫,由正面展示人文规则,与技术特性和利益纠缠组成的潜规则,共同组成,大多数人会碰撞人文规则,才会缓慢接触潜规则,此时当人们认为是发现了自由与自我存在的逃逸线时,实际上是社会系统提前预留好的通道,转为为社会系统服务。


其中内卷便是预留通道之一,可以理解为一种宗教化行为,把成功,努力,积极,等等,映照为主神与天堂,把失败,躺平惬意,视为恶魔,地狱,具有非常大的排他性,学校便是非常好的内卷展示模型,人们在学校内必须遵循内卷化,要不然就等同于进入地狱。


甚至心理压力承受不住时,去看心理医生,看似心理医生为患者治疗,实际上是为患者快速投入内卷化,甚至会以地狱判官形式,对患者评判,主要在功绩社会里,没有任何人能逃脱,心理医生不再以患者心理健康为第一目的,而是以功绩社会规则为服务,因为他们即是利益得益者,也是无比惧怕利益损失者,他们没有勇气质疑,所以必须服务于功绩社会,要不然他们的存在理由会彻底粉碎,所以也导致人们看不见他者,只会看见幻想镜像自我。


但追究到底,这功绩社会不仅是知识技术加速塑造的,也是各个国家的激烈对碰所导致加速的,对抗越激烈的国家,内卷可能更严重,因为对抗国家也是互相学习的存在,一方国家失败,是要进入真正的修罗地狱的。


最为可怕的是,哪怕最消极的反抗,在文明系统无主动意识或主动意识下,也只能沦为一种附庸主系统,模仿一部分主系统的子系统,无论这个子系统与有无矛盾。


可以参考那些寺庙,最开始的僧人们,追求的形而上的极致解脱,远离世俗,但最终也沦为最世俗化的地方了,反而在西藏佛学院争吵的小喇嘛们,却是最接近极致解脱,无需受文明系统的轮回,不过等这群小喇嘛长大后,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我的想法有点悲观,有点过于决定论,但它刚刚好在巴特比的对面,我们也刚刚好在这里面,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这是泥潭。


如果系统不再采取一种堵塞的方法,规训的方法,它准许你做自己,只不过它会更加隐藏的引导你,大禹治水般的治理一切,让你重新回归主系统这座迷宫,那么这是幸事,还是坏事呢?


我认为巴特比给了一个答案,一个很坏的答案。巴特比拒绝了他人赋予他的意义,也的的确确逃离出文明这隐性牢笼,这也导致他面对的是文明组建起来的原因:更加残酷的生存问题。


乔布斯患癌症死前,有一些感慨,他说道他身上的衣物,吃的食物,并不是他直接创造的,所以他褪去傲慢,更应该去尊重他的人类同胞。虽然有可能是编造的,但也提醒着我们,是啊!我们身上所有便捷之物,却来自他人之手!那你愿意舍弃这些便捷,脱离过于繁重的生活,有勇气去直面自然的生存么?


我想大多数人,是做不到,无论用任何理性抻拉,无论自身什么技能都点满了,也难做到,我们懒惰着,贪婪着,享受这些便利之物,却又抱怨我们被囚禁着。


我们自身便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意义赋予也是我们智慧的开端,可什么时候,却成为了压迫他人的道具呢?


这让我想起了那些用平庸、平凡、普通,对自我一种叙事的人们,粗看是用这些字眼,脱离了二元对立,似乎是逃离了成功与失败的教堂式评价系统,但实质上呢?他们并没有逃脱啊!他们的确推到了成功叙事学的神像,却立起了新的神像,他们不再跪拜了,可却成为了一种幻想自由的罐中跳蚤!


我更愿我身边的人说:我追求平静的生活。而不是那消极认命的平凡,普通,平庸,因为平静更不需要一种体系评价,也无需自我否定!而那些平凡,普通,平庸的字眼,无非是在扼杀自己,这是一种标签,自身对自身奴役的标签,也鞭子与镣铐,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又做自己的奴隶,这是何等分离的悲哀?又是对自身形成的奇迹的无视!


平凡与平静,看似差不多,却完全是两种时间上的总结,平凡反而更加静态,是从今往身后看,平静却是持续的流动,从如今往前看,这根本就不同,所以我更推崇平静描述自身,平凡反而是一种隐性枷锁。


说自身平凡的人,自身的动力点,就是试图脱离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评价体系。是摆脱了二元对立,但结果并没有逃脱评价体系,是一种认知固化。可世界时常处于流动中,你自身也在流动中,平凡会成为刻意的固执了。反而用平静来描述自身,却脱离的评价体系,更加符合那些想逃离评价体系的人们。


平静虽然经过评价体系,但那是解构后的,这是一种超越,却又不一定是否定的。


这才是最接近巴特比的含义吧!却又超越了韩炳哲的消极反抗,反抗便要仍在功绩体系内挣扎!仍是要被消解的存在!


不过这仍具有一种虚幻形式,虽然找到了那种本真自我的状态,也逃离了系统的评价体系,可却并没有实际改变一件事:我的身体仍在地狱。


这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并没有改变这一切的根本。有人说,那便革命吧,革命看似十分美好,但实际上仍是推翻重建罢了,那文明所带来的那股裹挟的味道仍在的,我们依旧是被塑造的,被赋予的,甚至这意义是你掏出破旧的雕像雕刻的。


你在塑造社会,社会反向去塑造人,他人又去塑造你,这便是文明系统本身自带的压迫属性吧?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牢笼》读后感:爱情的迷局与心理的深度剖析
  • 下一篇:《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