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下我花一天时间读完的小说《少年曹操》。
大家且听且思索故事背后的道理和常识,关键就是学着像植物一样吸收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东西。
成长是刚需,且不分年龄和国度。
曹操小时候不叫曹操叫曹阿瞒,后来他爹找高人给他改了名字主要是为了改运。
古时候,读书是官宦人家的特权。
平头老百姓想要活着是极其困难的事,所以如今哪都能读书不就是中国人的实力体现以及祖上积德了么。
准确来说,我们如今的好日子是无数共产党的功劳。
而曹操所在的当下,只要谁能踏进帝国首都的太学大门那就等于谁拿到了入仕为官的通行证。
立威于子立慈于孙,也因此曹操对他的祖父爱护有加最终崇拜无比且为了自己的祖父曾多次大打出手。
用武力解决问题确实很快,但后患无穷。只可惜当时的曹操还不懂鲁莽是啥意思,直到他遇到了另类士大夫桥玄。
人会为了自己珍爱的人或物不顾一切,比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但财和食的背后是为了生命,所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明白古语的背后并不是说不为那些就会饿死人或者鸟。
假如你真心爱护孩子,就必然会为孩子考虑自然不可能置孩子不管不顾或将孩子架在火上烤。
当然,这里指的不是真的把孩子架在火上只是做个比喻。这类孩子长大成人后,很难管理好情绪和亲密关系。
说回来。先介绍曹操以命相护的祖父曹腾,一个太监宦官为什么会让曹操几次三番的不顾一切呢?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著名的宦官,历侍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四朝,封费亭侯,官至大长秋(皇后宫官之首)。
书里说他是文章太监,所以别看他是个宦官,而实际上曹腾在历史上评价相当之高。
比如《后汉书》称曹操的祖父曹腾“奉事四帝,未尝有过”,主要是他推荐贤能之士如虞放等人。
这也就是说,他既在其位也谋其政还能容得下士大夫,同时又为皇帝真心着想且看得出什么人是为了国家而着想予以帮助。
《少年曹操》那本书里的曹腾曾与汉家天子共患难,却不愿意与他同富贵。
最后,天子以让他为自己操持婚事为由,骗他离开家。昔日的落难太子,当时的皇帝命令下属为其翻修庭院。
投桃报李这事本就是人性。可别把人性想得既幽微又不堪,好像谁还不是个人一样。
讲到这里我们插播一个明代的历史故事,徐达的长女就是永乐大帝朱棣的结发妻子,徐皇后为人口碑很好。
徐达每次打了胜仗都乘小轿从小路回家,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前面风光无限的是自己的副将。
朱元璋为了给他搬家,要把自己曾经住过的宅子送给徐达。
徐达坚持不要,最后朱元璋把他灌醉架到他空出来的宅子,等他醒来的时候全部家当已经搬到了朱元璋的旧宅。
徐达酒醒以后赶紧跑进宫面圣认错,这也是朱元璋为何要给儿子朱棣找徐达长女的原因。
父母的为人代表孩子的为人,而这个徐皇后也确实让朱棣难以忘怀。我想,没有人会忘记对自己好的人。
我小时候奶奶和父母常对我们说,谁谁谁是好人,要向他一样做人。
只不过他们没有教遇到坏人,应该如何对付。奶奶她老人家也曾念叨“人善被人欺。”
其实,人活一世并非草木加上人是感情动物不可能不受他人干扰。
但人也只有经过了日子的历练才能明白牛鬼蛇蝇都是纸老虎,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是保护自我,也不伤害无辜。
好人有好报没毛病,至于坏人有没有坏报也不是好人应该操心的事。没时间也犯不着。
疼惜你的人不舍得让你为难,但他们却不知道你是心甘情愿的。
可正因如此他们不愿意把问题抛给对方。这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必然。
共产党讲究求真务实,但有时候真相未必容易接受可见务实很有必要。
而且你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你更不可能随亲人而去。所以自己务实,也得教会孩子务实才是根本。
说回来,曹腾的养子曹嵩使曹操的曹氏家族跻身士族行列。如今士农工商顺序有所变化,但也没有被颠覆。
曹腾的养子曹嵩本是夏侯氏之子,后过继给曹腾为养子,因而改姓为曹。
他被过继给父亲曹腾做儿子又入太学读书,一直品学兼优且留校任教各方面都很好。一切既是父亲的安排也是他刻意为之的必然。
汉灵帝时期,曹腾的养子曹嵩曾官至太尉(三公之一),位列极品。
古代的人把过继以及送养孩子当做很普遍的事,所以有些事情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你看见的不代表就是真的,你不相信只是你不愿意相信但和事实无关。
比如发小说自己的妹妹差点送给她姑,但她的爷爷对她的妈妈说,孩子不是养不起你自己想清楚。
后来,送二女儿的事黄了。但其实有没有血缘关系有啥关系?何况孩子被爱与否孩子有感知。
比如我小时候被我妈送人了,奶奶哭个不停我爸在去工作的途中又折返回来将我抱回了家。
但这并不代表我被送人就会过得不好,因为一般要女儿都是因为自家没有。物以稀为贵,只不过凡事不能一概而论。
但说实话,我宁愿在自己家。因为未知的东西如何揣测?何况自家有太多喜欢我以及我喜欢的人。
所以,我不喜欢名不正言不顺,更不喜欢越俎代庖除非是我的至亲我才会想办法帮忙。
在他人不需要帮忙的时候,冒然出手那叫不尊重彼此,何必多此一举?
一个不懂尊重为何物的人,又如何能够尊重自己的孩子甚至他人呢?
反过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爱护因何而来?想必除了道德也再没有啥利器可用了。
说回来,曹操小时候不知道祖父的英勇神武。等他知道祖父就是他嘴里的英雄人物时,他发誓要做和他一样的人。
所以,曹操的人生底色在祖父去世前就被定格了。那时的小男孩六岁多。
童年如何重要的话我就不列举了,但人生逆风翻盘的人比比皆是。
所以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基因负责上膛,环境扣动扳机。
小男孩曹阿瞒在祖父去世前一家人生活在帝国的首都洛阳,虽然母亲去世早但他在祖父那享受到了所有的快乐。
祖父去世,他随父亲回乡落叶归根。祖父曹腾以及父亲曹嵩都不想再回到洛阳的权力中心。
但人算不如天算,曹操幼年丧母经继母和父亲养育的曹阿瞒回乡后成天与一堆孩子混得一副游手好闲的样子。
对于曹嵩来说,在家乡可以颐养天年但他的独苗苗曹阿瞒受不到良好的教育这又让他忧心忡忡辗转反侧。
最终,在他的运作之下且他为父亲曹腾守孝三年已满后举家回到了帝国的首都洛阳。
他父亲曾经的人脉,以及威望让他能够在洛阳立稳脚根还能让儿子进入太学都不是事。
他们新家的对面是袁绍一家。袁绍是庶出的却生得好看,居然被哥哥袁术经常用“小娘养的”在称呼上欺压他。
袁术在同父异母的弟弟跟前耀武扬威获取优越感,而袁绍很快就和阿瞒成了一伙。
结果在袁术骂阿瞒是“太监养孙”时,被曹阿瞒暴揍了一顿。彼此两家成了仇人,但袁绍与阿瞒还玩在一起。
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但他们当时肯定也想不到,最终他们会在沙场相见。
当时的太学分为小学部和大学部,曹阿瞒入学以后打架,逃学,捉弄老师是常态化日常。
所以,阿瞒最终在他父亲的赔情道歉以及担忧里被太学退学了。
有一段时间,太监和士大夫们斗得不可开交。最终太监利用皇帝的情绪获胜得以去太学抓人。
却又导致了当时习惯路见不平还没退学的曹阿瞒,他受不了当兵的抓太学的老师,一股气冲上来他就与当兵的扭打在一起了。
自然,当爹的又去想办法捞儿子。
最终事情弄清楚之后,阿瞒回了家尽管这中间曹嵩也知道两党之争但他没办法不执行,或者去站士大夫。
所以,他当时想办法拖延时间是为了让一些得到消息的人逃离。那费劲吧啦还必须做的不显山不露水。
但小小年纪嫉恶如仇的曹阿瞒不知内情,虽然自己被父亲救回来却又与他的父亲大吵一架。
气得老父亲肝疼又也很无奈,谁让他膝下只有一子呢?其实后来他有了二儿子也并没有对长子阿瞒少一分心疼。
他总觉得长子离娘太早,自己忙于工作又陪不了儿子。
继母也尽不到亲娘的心,所以他自己的内疚,以及自我救赎的感受让他早早就满头白发了。
天大的事情也会平息,所以为了儿子不辞辛劳的曹嵩找到了能为儿子说情的桥玄士大夫。
桥玄素来清高孤傲,但在他得知高官嘴里的犬子是曾经出手相助太学老师的孩子后。
当下就愿意鼎力相助,最终他让阿瞒入了太学的大学部并为其改名为曹操。意在指他将来有操守。说明读书还是有用。
刚好桥玄本人在宦海沉浮多年又想为国家培养些人才,所以他辞官做了太学的总长。
其实与谁斗都不如与自己斗,因为与自己斗最终可以获得自律。这事既有趣又好玩还能言传身教给周边的孩子。
桥玄想一手调教自己认为的可造之才曹阿瞒,以及万千学子从而为帝国大厦添砖加瓦。
结果,他的上任三把火烧得特别好而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自己被贵族踢下了太学闲赋在家。
改革历来如此也不缺从来再来,太监与士大夫的党争说到底是皇帝默许的结果。
后来,桥玄退位他的助手蔡邕接替了他。居然还把太学治理得风声水起。
这时候的阿瞒,已经被桥玄改名为曹操,字孟德了。
从小被祖父用故事喂养的曹操心怀天下,而他也与袁绍袁术弟兄几个都称兄道弟多年了。
而且,他的父亲把夏侯家兄弟俩也搞来太学和他做了同窗好友。
朝中有人好办事,但也有可能因一人坏整盘棋都是有可能的。
只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所以办法总比困难多。美好时光总是飞快,比如曹操太学毕业在即。
他伙同好友三人合伙做的毕业设计是一辆车,居然得到了当朝天子的称赞。
为这事曹操的爹比曹操还高兴,因为天子称赞等于他家长子的前途一片光明。
那是他的心病,以及他对为自己再生孩子时殒命黄泉亡妻的一份告慰。可是好景不常在。
毕业以后,曹操如当时的学子们一样出门去壮游。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也不难,反正在哪都得努力。
记得我堂哥从大学毕业骑自行车回老家,如今回想说明他也很有毅力。
最初,曹操的父亲阻挡儿子不要远游。结果挡不住他不说,远游归来写的文章得罪了曹节,也让曹操的前途变得堪忧。
皇帝的新衣服是啥也没穿,这事总得有人说,也总会有人说。
之所以一直没人说,那是因为隐忍背后的道德感太强悍了。可那是最愚蠢的。
令曹操的老父亲更忧心的是他在壮游途中居然捡回来一个家里人死绝了的女孩,关键是曹操坚决不让父亲把她送走。
气的曹嵩既骂又哄,就差上手了。总之,就是没能够换下那个捡回来的女孩。
父亲嘴里说的婢女再好,曹操说啥也不愿意与父亲达成共识。中间也没有人调和,可见中人需要存在。
从小品学兼优的曹腾养子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父亲官居高位的他每次都能在长子曹操这败下阵来,且他没有一点办法。
真爱是舍不得,是刀口朝内。
对于曹操来说,订婚的未婚妻是父亲定的没法更改。他也会如约娶了表姐,但他对捡回来的女孩有种莫名的情愫。
两人回洛阳时一路的同甘共苦,以及长子曹操对她的行为举止让老父亲曹嵩下定决心为他迎娶定好的白富不美的表姐。
表姐是曹操外公的长孙女,他们两家都认为不论从哪方面来看,这女孩都是曹操原配妻子的最佳人选。
实际上曹操中意的是舅舅家的二女儿,只不过当初他看老父亲由于他想临时换人居然动大怒了,他也就妥协了。
因为当时的他,不认为娶妻是个啥事。
小说《少年曹操》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没有父亲和儿子不一样。只是不同的年龄彼此对事物的解读不同。
我读《少年曹操》后的感觉,就像是走了一趟我爸曾经的心路历程。但我没有曹操那么调皮。
因为女孩天生容易规训,加上心软容易妥协所以我小时候很听话但长大后也确实让我的老父亲操碎了心。
他生怕别人对我不好,但他不知道我对别人好并不能换来别人对我好。所以大家要记住善良,一定要带点锋芒。
曹操的出身因祖父曹腾的太监身份,常被政敌攻击。比如后来天下大乱后,袁绍称曹操为“赘阉遗丑”。
但曹家家族通过曹腾和曹嵩两代人的努力,成为了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的豪族。
曹操后来起兵时,曹氏(如曹仁、曹洪)和夏侯氏(如夏侯惇、夏侯渊)两大家族均为其核心支持力量。
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是因为彼此可以放心把后背交给对方。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所以大家要学会保护自己。
其实有没有兄弟姐妹不关键,关键是你要学会,以及教会孩子立足世间的生存法则。
利他是极致的利自己。懂的人不多所以人往高处走。因为懂的人彼此托举,不懂的人彼此踩踏。
最终,踩踏事件中有没有受益人呢?关注我,每天都有好故事相伴,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