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重启人生》和《心灵奇旅》读后感

2024-04-26 07:33:26  本文已影响人 

《重启人生》和《心灵奇旅》读后感

最近因为我对于未来的选择比较焦虑,所以选择看《心灵奇旅》和《重启人生》来疗愈自己。相对而言,这两部才是以更温柔、宽容姿态引起人反思“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作品。因为这次是我第二次看《心灵奇旅》,画面和技术带来的新鲜感有所减少,其中的建议和道理依然印象深刻;而《重启人生》观感细腻复杂,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不知道以我的表达能力能不能讲尽。

《重启人生》这部剧里对于“重生”的定义和其意义的解释都与传统的“重生文”不同:传统“重生文”希望通过积累前世经历、规避风险,以至达到世俗认可的成功地位,集中体现的是【功利社会对成就的推崇】;《重启人生》和《心灵奇旅》都通过诸多细节告诉我们”微小的幸福感“才能对冲掉功利社会的浮躁气,积累这些珍贵而美好的生活体验,才能疗愈我们自己,达到自己的幸福。

《心灵奇旅》里有一段话,是主角Joey在看到22拿到通往地球的通行证时,问Jerry的:“我不知道22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她的‘火花’是被什么点亮的?”,而代表宇宙当中所有量子集合体的Jerry答道“灵魂不需要找目的,你怎么会这么想?火花才不是什么人生目标呢,你们导师都这样,喜欢谈热情、谈追求、谈人生意义,太无聊了”(最后一句话的原文是So basic,还有一版翻译是“累不累啊”)我们总是不知道该为什么而活,但灵魂本无目的,被目标牵绊的人生在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同时,也极有可能会变成“执念”。

《重启人生》里对于“功利社会的成就“也并无明显的推崇之意。麻美没有因为重生而渴望成为“人上人”,因为重生的目的就在于积累功德,所谓世俗成就已然不重要;想要成为稍显传奇的“29岁制片人”“东大研究员”和“29岁机长”都需要从小开始的学习、甚至还需要真里积累四世的经验;核心的“功德”的评价标准,更类似于“拯救他人的性命”“使他人幸福”,是一种可以在微观层面实现的、对外的社会福祉,不是说个人实现了成功就可以获得功德的;我们因为麻美能记住几世要施行的、在微小处“积累功德”的事件节点而感到惊奇,进而想到诸如买比特币、炒股或者投资这种更不确定的事件,要想通过记住一些节点来一劳永逸地完成是更加不现实的,可见主创团队并不认为重来的、积累了某历史阶段固定人生经验的人,能对这段历史造成多大的影响;最后,河口小姐之所以能在第一世积累相当数量的功德,是因为她独特的生活方式——有点儿自我、有种不顾他人死活的美感,但绝对善良。这种善良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制高点,而是正面的人性关怀。这可能也是创作者向往、喜爱的生活方式。

剧中以一种稍显“成人童话”的方式,化解了我们对于职业高低、阶级跨越、乃至于物种差异之间的焦虑。在闲聊谈及同学们是何种职业的过程中,麻美、夏希和美穗虽然会对当上飞行员的真里表示“她现在真是在云端之上了”,但对于放弃音乐、在唱吧当店员的小福,她们关心的是“你现在这样幸福吗”;麻美一次次重生后为他人努力、积累微小功德的要点也是“我希望这样做能让你幸福”;甚至于重生业务的前台人员,对麻美想要重生为人的解释也是“物种之间没什么差别,只是因为自己是人才会对重生为人更留恋吧,就像白蚁下辈子也更想成为白蚁一样”。同学们之间没有歧视和攀比,聚在一起更多的是泪与笑的回忆。

剧中的一些表现手法也是非常有意思的。闲聊占据了很大的篇幅,编剧的对白水平很高,不仅把诸多事件线索穿插在闲聊和八卦里,还通过对话塑造了非常真实的角色。这种写法也许有点缺失戏剧性,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和荧幕上呈现的角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后者经过了精细的艺术加工、凸显了更多不常被发现的人性特质;本剧中除了主角麻美外,其他角色稍显单薄。瑕不掩瑜,通过闲聊串起大量线索这种极富创意和逻辑性的手法还是非常精彩的,前期主要事件发生之后,观众的注意力自然会放在乍看之下有些冗长的闲聊上,从而更能发现这些谈话的有趣之处。

另一个就是涉及到了大量日本90年至今的流行文化元素。我对早期一点的影视作品、明星歌手不甚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10年代后涉及到的很多音乐、流行元素我都比较熟悉,在看的过程中也时常能发现更多的惊喜。相信和主角同一年代出生的日本当代年轻人能感受到更多的惊喜和感动吧。

最后一部分我想来谈谈自己的焦虑,虽然《心灵奇旅》和《重启人生》并没有完全解决我的问题,但是他们舒缓、幽默的节奏在告诉我“嘿,你可以不那么紧张,看看你的生活吧”。

麻美的人生有五世,她有足够的时间来尝试想要的工作,虽然她的目的是为了“积累功德”,但编剧也借河口小姐之口表达了对“尝试多样的人生”的羡慕。我也在诸多选择里纠结,我想看到更大的世界,我想知道更多不同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为什么要过这样的人生,而我到底要走怎样的道路?对于无法重生的我们来说,在这一世我们已经到了“不能既要又要”的阶段,“到底如何选择”还是要听听心灵的声音。

最近我焦虑的点还是升学、跨考,每次和其他人谈起总会遭遇很多质疑“为什么要跨,你现在不是学的很好吗,你现在花了这么多时间金钱在这个专业上”“你对要跨的专业又懂什么,你能坚持多久”“你不关心自己未来的收入吗”等等等等。我对世界并不苛刻,一旦有问题我总是会接受然后反思,虽然这也是积极解决问题的表现,但太多的质疑会让我倍感消沉。这些问题在以前也总是遇到,我只能在每次发生这种心灵危机时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我们活在巨大的差异中,人们总是以一种普世标准来衡量你,他们的家庭、社会环境、心境都和你不一样。和大家一起做一样的事确实能更快收到反馈,但你所需要的幸福,是一种长期投资,这只有自己才知道。”

我是一个了解自己的旨趣、会适当调整自己的选择的人,我对世界宽容因为我的眼光放在更深、更远的地方,我需要重新捡起“我明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对我有何帮助”的清晰态度,以及“我需要这个东西,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得到”的行动力。反复讨论、记录并且总结在评论、小说、杂记里,也是我成长的见证。

所以,面对“不能既要又要”的两难局面,我的心灵已经能够告诉我,我要去通过观察生活收集微小的幸福感,这样不会让我被他人的成就和环境缺陷造成的“苦难感”淹没;我要去找寻自己的“火花”,那是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心流感”,会告诉我“你的存在对自己来说就是有价值的”。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源泉》(安兰德)读后感
  • 下一篇:"沈从文的情书"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