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2023-06-22 07:12:17  本文已影响人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英文名叫《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我觉得比中文书名《终身成长》更贴切些。“终身成长”,听着像是鼓励读者要保持学习的热情,而“mindset”更清晰地表明了这本书想要说的是思维模式。
01.固定型思维模式 vs 成长型思维模式
书中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前者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更强调“天赋”,后者相信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升,即便是天才也要通过努力来获得成功。

作者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让读者了解两种思维模式是如何导致不同的想法和行为,引导读者自我审视,希望读者了解到其实自己可以选择改变,并从“信念”层面发生改变,去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其中提到了思维模式改变失败的意义。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更多时候会把失败从一种行为(我失败了)转变成一种身份(我是一个失败者),因而更倾向于躲避挑战,来维持自己胜利者的形象,倘若经历失败,他们也会寻找借口来修复自尊。虽然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也觉得失败的经历很痛苦,但他们往往能把它视为学习进步的机会,并且不认可失败会对自我下定义。
马斯克是一个典型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2023年4月20日,SpaceX星舰在发射不到4分钟发生偏离并发生爆炸,马斯克发推表示庆贺并表示从此次试验中学到很多。

下图是两种思维模式的典型表现。比如“对于努力的看法”,虽然对有些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他们也愿意努力,但他们可能经常炫耀自己的天赋或者觉得高人一等,无法忍受失败等等。我认为,下图是一种极端的单一举例,是想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二者的区别。拥有固定思维模式并不代表不能成功,只是拥有这种思维的人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力。

不过,这两种思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一个人在不同的领域可能展现出不同的思维模式,而在某个领域的思维模式则会影响其在该领域的表现。举例来说,一个人可能认为自己的的性格是固定的,但工作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02.思维模式与刻板印象
“我们社会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都属于某个否定型刻板印象。首先是全部女性,然后是那些被认定不擅长做某些事的人。”
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刻板印象会让他们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印证了这一刻板印象,从而使他们无法完全集中精力去处理眼前的事情。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不受刻板印象的干扰。
书中提到一个实验,让一群非洲裔美国学生写论文,然后由一位常青藤白人教授评估,且这名教授非常挑剔。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将教授的反馈看作是一种侮辱或者攻击,并拒绝接受。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虽然也形容教授“挑剔”,但他们反倒把教授毫不留情的反馈作为自己可以改进的方向,他们明白虽然教授是一个“傲慢的混蛋”,但他们到学校的目的是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能力出众的女性小时候都很完美,各方面都会受到别人的夸赞,并因此更加相信他人的评价。当一直被视为“乖巧”、“懂事”的她们突然受到某些负面评价,更容易对自己产生质疑。而男孩小时候经常受到批评和责骂,他们反倒更容易对别人的负面评价“听而不闻”。作者提到在观察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时,男孩因自己的行为受到责骂的次数是女孩的8倍。
03.思维模式与成功
像爱迪生、莫扎特这样的“天才”,书中指出,他们也并不是从小就拥有这份天资的。爱迪生在家乡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他是通过不断的自学和研究,才从电报员的岗位一步步晋升,是他的好奇心和对发明的热爱支持着他将精力投入工作。而莫扎特早期的作品也并非完全原创,直到积累超过10年后,才有了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
再没有比运动员这个职业更加看中天赋的了。
拳王穆罕默德·阿里被形容为一个“矛盾体”,身体动作不标准,力量也不够,似乎并没有优质拳击手的天赋,但他速度够快,脑袋够聪明,懂得通过仔细研究对手,利用战术取胜,从而一战成名,让拳坛迎来了“阿里时代”。
作者认为迈克尔·乔丹是最杰出的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也可能是整个体育史上最努力的运动员。乔丹并不是一个天生就优于他人的人,但他在成功的路上付出的努力超越了常人。虽然高中的时候就被踢出校队,但他听从母亲的建议坚持训练,弥补弱点。即便是后来成名,他的艰苦训练依旧是出名的。他说:“坚韧的意志和决心比某些身体上的优势更强有力。”
书中还列举了很多世界顶级运动员的例子来解释努力对于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意义,而且这些努力都是经年累月的。相比于好莱坞大片里毫不费力突然被赋予奇特能力的普通人主角,这种才是真实。而支持他们不断努力背后的,则是被作者称为成长型的思维模式。书中也列举了许多原本天赋异禀,却因为受到固定思维模式影响,最终未能在体坛留名的运动员作为对比。
作者还探讨了思维模式和领导力是如何影响企业的发展的。可能我并未在工作中承担过管理角色,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
04.思维模式与普通人
书中数次提到了玛瓦·柯林斯。大部分时候,当一个美国孩子成绩落后,老师会给学生降低难度,然后重复教简单的内容,结果就是这些孩子花了更多的时间却什么新东西也没学到。
玛瓦·柯林斯却把孩子们当天才,对他们提出高要求。她在贫民窟里办学校,让被公立学校抛弃无处可去的孩子相信他们并没有问题。帮助孩子停止自我放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他们重燃对学习的兴趣,营造积极友好的互助学习气氛。面对上课嚼口香糖的孩子,她不是训斥一顿,而是让她去查口香糖的历史,以及制作口香糖原材料的树的信息。这个插曲引发了课堂关于植物、地理以及国际贸易的讨论。她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学习,甚至在新生挑衅她权威的时候,她居然不生气,还借机教学。她说“All children are born achievers. AlI they need is someone special to believe in them and draw out the best in them.”妥妥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播者。
玛瓦·柯林斯的话语总是既有不容质疑的权威,又有比孩子自己还坚定不移的信念——“我保证,你只要去做,你就会有所成就。我是不会让你失败的。”
优秀的教师给予爱,给所有学生设立高标准,而不仅仅是那些优秀的学生,并教会学生如何达到高标准。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做一件其他人能做的事情,一些老师仅仅是安慰孩子,但成长型思维的教育者会指出客观事实,并指导学生如何缩小差距。
著名小提琴教师多萝西·迪蕾是成长型思维者,她对每个学生都毫无保留,深信才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她说:“我认为老师特别容易说出这样的话:‘哦,这个孩子天生没才能,所以我不想浪费我的时间。’其实有太多老师用这句话掩盖了他们自身能力上的缺陷。”
思维模式也影响着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作者主张多称赞孩子的努力和过程,弱化“聪明”、“天赋”一类的夸赞。当孩子面对失败时,和孩子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去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工作。而且,“建设性批评”里的“批评”并没有什么用。
书中还提到了3点对于成长型思维的误解:
1、把开放性思维误认为是成长型思维。拥有灵活性和开放的思维,与相信人的能力可以发展是两回事。
2、认为成长型思维仅关乎努力,注重对努力的夸奖。如果努力是无效的,我们应当提醒孩子调整策略,而非仅仅夸赞他的努力。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并没有真正努力,夸赞努力同样无效。称赞过程,也要将其与结果相关联,孩子们需要明白,经过这些努力的过程,才能学到知识。
3、认为成长型思维等同于告诉孩子可以做任何事。告诉孩子这些,却不帮助他寻找正确的方法和资源去达成,相当于把责任都推给了孩子。
要想培养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父母首先需要努力让自己成为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而且困难的是,孩子都是通过父母的言行去学习的,你必须得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才行。
思维模式与人际关系,似乎是两个没有交集的词汇。思维模式在两性关系里体现得更为明显。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伴侣的特质是固定的,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认为恋爱关系可以成长和改变。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认为如果需要努力,那就证明这段关系有问题,爱能解决一切,不是吗?于是这类人就倾向于相信心有灵犀,既然是真爱,双方就应该对事物有一致的看法。但事实是,“每段婚姻都需要努力来保持不脱轨”。第二个问题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会认为有问题就是有性格缺陷。恋爱时逍遥自在的个性在婚后可能被认为是没有责任感。
我很喜欢作者说的一句话:“婚姻里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你要鼓励伴侣成长,也要让对方鼓励你自己成长。”这种想法并不是以实现改造伴侣为目的,而是以成长型思维去看待,是从make him/her change到encourage him/her to change,事实上,当你不注重结果的时候,事情可能已经悄然而变。
下图是不同思维模式者在同一场景下的反应。坦白说,我的想法就是第一种。
05.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所以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作者总结为:接受 → 观察 → 命名 → 教育。
接受你思维中固定型的部分,观察是什么激发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然后给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取个名字,并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教育ta。当了解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的触发原因,就能在它到来时保持警惕。
这个方法听起来有点傻气和不好执行,但其核心用更流行一点的词来概括,就是“觉察”和“内省”。这确实很困难,待我实践一番。
另外,成长型思维模式不是通过一些小策略就能一直保持的,需要持续的努力。无论是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孩子、老板与员工,一旦开始以成长型思维模式看问题,就从评判与被评判的关系转化为了学习与帮助学习的关系。
06.总结
这本书用了绝大部分的篇幅,通过大量实例来介绍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表现、影响,却只用了8页来介绍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而且好像还不太好用。
乍看之下是一本不“实用”的书,但我认为,当你看完书开始接受成长型思维模式并希望开始改变(如果你已经拥有,恭喜你),你已经完成了改变最重要的一步——观念的转变。
这就像两年前听陈昕老师的《从心理解孩子》心理学课程,观念转变的那一刹那就是进入新世界的开始。内功心法已传授完毕,具体招式就需要继续从各种途径再学习,并实践。而积极寻找如何成为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努力不正是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会做的事吗?
最后以一句引用来结束。
当母亲40岁因动脉瘤去世后,10岁的Patricia Miranda想:“当你躺在床上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可以说的一句很了不起的就是:‘我这一生充分挖掘了自己的全部潜能。’”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书笔记
  • 下一篇:《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