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2024-03-08 09:12:49  本文已影响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 罗伯特·戴博德


前言

周日白天闲来无事儿,晚上还要见人,但是我想出去走走。所以早早的就出发了。到了目的地,吃个午饭,然后找个书店买杯喝的,一坐一下午。其实中午刚吃完饭掏出书来看的时候是昏昏欲睡的,总感觉下眼皮和上眼皮空前的团结,自己却在强撑,大概过了十分钟,可能是咖啡劲上来了,开始精神起来了。我翻出来的一本书是 23 年五月份加入想看书单的书。一直因为没啥兴趣也没看,这不是闲来无事儿,找了本电子版看了起来,一共没多少页,但是很多人说是属于心理学的入门了,让人知道心理咨询是怎么回事儿的启蒙读物,所以拿来读了读。

这本书的评价两极分化挺严重的,豆瓣评分的分还挺高,但是给差评的人也有不少,但是多数差评都集中在内容太浅了,故弄玄虚,不能共情。如果你给他当作给不懂心理学是怎么回事儿的人看,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一些意义的,对于一些想要自救的抑郁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引路的方式。

书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一些触动的地方的,有些地方是经历过一些内心的挣扎,有些地方写的好似鸡汤,但是如果经历过,你会理解书想表达的是什么,如果没有经历,就会觉得是在无病的呻吟。如果你看完书没共情,那我还挺羡慕你的,毕竟那种经历确实是不想再经历过一次了。

介绍

书的简介很短: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这简介看起来就像是给小孩看的童话故事一般,但是这个确实披着童话故事外壳,且实实在在的初级入门心理咨询科普读物。

先说我没做过心理咨询。但是我参加过入门的教练课程,虽然仅仅参加两次,但是感觉他们两者之间还是有相通之处的。

有些人会认为心理咨询是,你说说你的状态,然后会希望从心理咨询师那里得到一个一个睿智的话,让其醍醐灌顶,瞬间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在故事里苍鹭这个心理医生最开始并没有直接切入主题直接谈蛤蟆的问题,而是引导让蛤蟆知道,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和访谈者的合作,双方都需要出于自愿,而不是因为想取悦谁才做咨询的。虽然是蛤蟆朋友让他来做咨询的,但是蛤蟆和咨询师苍鹭却是合作关系,那么对于咨询者蛤蟆来说,他得为自己得为咨询担起责任来。然后他也知道了,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

简述一下书里十次的的咨询咨询师都做了什么。

第一次,苍鹭引导让蛤蟆知道,咨询的意愿一定是自发的,蛤蟆得为自己的咨询担起责任来,他和咨询师是合作的关系。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改变。

第二次,咨询师从感受出发。咨询师引导蛤蟆说出自己一直被自己忽视的真实感受,并将感受具像化,用感受温度计为自己打分。蛤蟆给 10 分满分的温度计,蛤蟆毫不犹豫的在 1-2 之间打了记号(PS,解释一下:书中说,温度计有 10 个刻度,最低为 1,代表感觉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中间是 5,带表感觉还不算糟糕。最高为 10,表示非常愉悦。)。可见蛤蟆的状态非常的差。明确了概念之后,咨询师再次问蛤蟆,感觉如何。咨询师通过积极倾听以及适时的发问的方式,让蛤蟆能觉察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时蛤蟆更加敏感,更容易捕捉情绪。并且让蛤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并且根据蛤蟆的叙述,引出了“儿童自我状态”的概念。

第三次,苍鹭为了更好的让蛤蟆理解概念,切换到老师的讲解模式,有些概念还是需要咨询师去切换一下讲解一下,也便于被咨询者能更好的明白和表述清楚当前所处的状态和和所处状态的特征,苍鹭详细解释了“儿童自我状态”和具体内容,某些基本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基本情感包括,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这些情感加在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儿童自我状态”。而且儿童自我状态还分为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苍鹭也说了很多,并且也强调了探索儿童自我状态的意义。最后苍鹭还给蛤蟆布置了了一个任务就是回忆童年。

第四次,咨询师和蛤蟆一起回忆童年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并在蛤蟆说出的具体往事中分析他的行为模式。在此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做到了充分的共情,这无声的支持和理解给予来访者直击灵魂的力量。听着蛤蟆的讲述,苍鹭尽力的去走进蛤蟆的回忆,去体验蛤蟆的情绪。蛤蟆感觉到了无声的支持和理解,有时候人和人的相处就很神奇,静静的坐着,一句话不说,也能感受到那份力量。通过回忆那份童年的记忆,蛤蟆找寻到了自己一些行为的原因,并且惊讶的发现成年后有很多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而且蛤蟆意识到自己目前还是没脱离依赖关系,还没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第五次咨询,具体分析上一次咨询遗留的问题:愤怒。蛤蟆说他不会愤怒,经过分析,他并不是不会愤怒,而是采用了另一种形式,比如怄气、郁闷、拖延、厌烦等等的方式来发泄愤怒。

第六次咨询,借由咨询前发生的獾想劝说蛤蟆退出校董事会的事儿,通过蛤蟆的表述,苍鹭引出了另外的一个“可怜弱小的我”的游戏,遇到事儿的时候,他能让所有人都能让对尽上风,而自己一直是被欺负的弱势群体,其实真实的情况可能是自己偷偷的无意识的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了不快,就是在这场游戏里,输的人才是赢家。其实这时候发现在心理咨询里,通常会引入一些反直觉的概念,很多概念乍一听会显得很蠢、不合逻辑,或者是让人害怕。但是人一般都会对突然不和逻辑得事儿产生抵触情绪,而且越是深入探讨自我的概念,越容易引发激烈得抵抗,因为它会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从拒绝到接受,过程往往痛苦。但是如果能打开学习和接纳的这扇大门,可能会对自己有更深刻的领悟。通过这个引出了另外的一个概念,“父母自我状态”,自己表现的如同父母那般,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然后犹如一个法官,用自己的道德和标准在控诉别人和给别人定罪,之后顺利成章的惩罚他们,自己处在这种状态的时候,不一定是审判别人,有时候就是在审判自己,而且审判自己往往会更强烈,书中原话说的是,“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通过沟通,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蛤蟆一直在审判着自己。

在第七次咨询之前,在去河鼠家吃饭的路上,其实通过描述看出来蛤蟆心态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去河鼠家的路上,他仿佛卸下了之前的盔甲,各种感官视力开始变得敏锐。草木得颜色分外显眼,以前怎么没发现绿色得层次这么丰富。能感受到了万物得存在,审视着自己得内心,而且也能感受出心情还不错。甚至自己拿情感温度计测量得话,他愿意给自己打 8 分。

其实我也曾有过这种经历,当真正的开心,是看到日常的烟火气,平常再平常不过的东西都心生欢喜,那你一定开始热爱了生活,而且那时的当下一定开心快乐。

第七次咨询,总结蛤蟆的变化,引出蛤蟆的变化是由“成人自我状态”产生的,成人状态,就是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因为在成人的状态下,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能合理的安排,不被父母的声音驱使,不被童年的情绪困扰。而且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并指出,一个所谓成功的人生中,儿童、父母、成人状态都是必须的,每一种状态都很重要,但是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理性考虑,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因为儿童状态只能体会过去的情绪,父母状态会重复从父母哪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而且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而且越是争辩,大家越是固执己见。只有处在成人状态的时候,这时候才能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当苍鹭指出来自己处在哪种状态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引发蛤蟆激烈的阻抗,苍鹭那一句“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让苍鹭和蛤蟆展开了探讨,蛤蟆意识到,当有些已经过去并且无力改变的事儿最后只能原谅,我们不能总拿过去来惩罚着自己。通过这次和苍鹭的对抗,蛤蟆很生气,并且他意识到,产生冲突的地方可能就是成长中的经历,所以蛤蟆决定要聊一聊他所有的经历。

第八次咨询,蛤蟆从他最早的记忆讲起,一直到现在。咨询师和蛤蟆一起探讨原生家庭,在聊的过程中,苍鹭协助蛤蟆将自己的经历和行为进行了串联,以及这些事儿是如何影响的他。蛤蟆也通过这个事儿,渐渐的获得了一种能力,他能更客观的看待事务的能力,不再谴责自己。苍鹭那不带评判地倾听蛤蟆的过往,给了他非常大的慰藉。也让他认定了让自己活的真实一点。活得真实一点,其实就是真诚的回应当下的需求。

第九次咨询,提出人生坐标、自证预言和心理游戏概念。这次的讨论对蛤蟆来说有点难懂,他们相约的下一次再进行讨论。

第十次咨询,详细分析各种人生坐标中的心理游戏,在咨询的过程中,蛤蟆感觉很不舒服,蛤蟆的感觉是苍鹭好像总是让他承认他的错误和失败,一直也没从苍鹭嘴里听到是如何看待他的。而且一直以“你感觉怎么样?”“你怎么看?”“你打算怎么做?”等反问的语句来进行提问。这次咨询蛤蟆做了一次很有意义的爆发,而且蛤蟆自己发现了自己即使爆发也不像从前,也不用扮演那个卑躬屈膝的角色了,他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而且还能说得掷地有声。通过这次的爆发之后,蛤蟆决定和苍鹭再来最后一次咨询。

在去最后一次咨询之前,蛤蟆反思了一下他和苍鹭上一次面谈发生的事儿,他发现他生苍鹭的气了,但是他生气并没有失控,他知道这种对抗是有意义的,他不在像之前的孩子了,这次的冲突是有成果、有建设性的。而且冲突过后也改变了他和苍鹭之间的关系。

最后一次咨询前,蛤蟆翻看自己的日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志本上除了和苍鹭定期面谈的记录,几乎什么都没有。而且就在他陷入抑郁而且鼹鼠还没去找他的那个阶段,他曾有过一段可怕的空虚状态。时间如没有路标的沙漠一样,他的生活只剩空虚。慢慢的他发现,随着他心情的变好,内心世界的改善,他发现他的社交也逐步增多了。而且最能证明的转变的一句就是,蛤蟆想办一家新企业这一条了。这一条也是因为和苍鹭聊过了之后,他明白了,想要继续成长和完善就得又目标,现在他当下想做的就是去拼、去赢!

最后一次咨询,蛤蟆和苍鹭探讨前一次咨询中的情绪爆发的意义。蛤蟆对苍鹭的发火,那是因为蛤蟆对咨询师发生移情,将咨询师当做曾经的那个父亲,情绪爆发实为反抗对父亲的依赖。并和蛤蟆一起总结十次咨询后发生的变化。

并在最后还讨论了一个情商的问题。他们认为高情商的人是,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行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并且他们有共情能力。

严格来说,蛤蟆一共做了 11 次咨询,前 10 次参与其中,最后一次总结过往。蛤蟆也从依赖的状态,对抗依赖,然后到独立的状态,这就像是一段心理成长之路,虽然蛤蟆还是那个蛤蟆,但是实际上那个蛤蟆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蛤蟆了。

故事到了最后,在我看来好像一场电影的大结局,蛤蟆去赴约河鼠的午宴,这次的宴会是河鼠庆祝蛤蟆的康复而举办的,因为他认为,人们太容易让重要的事件就这么过去了,往往时候才明白这个有多重要。在一场其乐融融的一场宴会中结束了故事, 大家各自有了新的前程,蛤蟆还决定卖了自己的大房子,并且买了一栋小房子,并且用他特有的管理经验去负责更好的楼盘,去做房地产公司。

故事的梗概大体如此。

读后感

为什么说有些人说这本书好,有些人说这本书不好。说好的是本身和蛤蟆有过相同的经历。说不好的很多是无法共情,反而他们奔着学知识来的,他们可能更喜欢教科书一样的学习方法。我很喜欢书中的这种方式,就是通过实际的例子去引导产生概念,但是概念如果让我后面回忆可能回忆不出来,但是我能通过现象去运用,再刻意的去学习,这样效果变成从被动接受到主观学习,效果会明显的变好一些。

读完了你会发现,这几次的咨询提出了很多的概念,但是都不是直接用刻板的书本一样,写概念,写定义,而是一步一步引导出来的。这样才能让被咨询者主动的去理解,这里主要就是第一步让被咨询者明白这是自己的事儿,然后引出来让被咨询者参与其中,了解儿童、父母、成人的三种状态,然后让我们在特定的时间点可以反思自己,逐渐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反思,慢慢的进行改变,而且要明白改变永远不是一瞬间的事儿。

我说说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有一些触动地方。我也有过一段时间和蛤蟆的经历相同,那时候胖,而且睡眠很差,半夜会惊醒,睡得不踏实,醒得又很早,每天无精打采,说话还负能量爆棚,经常性的叹气,看到很多事儿以前感兴趣的事儿都不再感兴趣,比如看电影、去外面闲逛和朋友一起聚会,这些事儿丝毫提不起兴趣,特别是见人是极度的抗拒。但是通过读这本书,我发现其实那并不是一个好的状态,而是身体好精神上都出现了内耗的问题。我分析我自己的内耗是怎么产生的,可能就是精神压力大,焦虑,会想着过去,焦虑着未来,就是不过好当下而产生的。当后来发现自己内耗情绪外显了之后,状态就不对了。

我和蛤蟆还有点不一样,我是我从经历内耗开始到自救,而且是自救成功了。我经历了蛤蟆的内心挣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挺感谢潜力教练毕老师。虽然教练并非心理咨询师,但是通过参与活动,让我感觉上教练和心理咨询有点像,正如蛤蟆所经历过的事儿我都经历过,比如认同成长是自己的事儿,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学会了“允许”和“包容”,也曾在内观中经历了自我的冲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也曾和训练营的小伙伴们分享过我的人生经历。

书中提到了一个回忆童年,在参加训练营的时候,我们的游戏叫“人生奥斯卡”,你被所有人真诚的关注着,然后你娓娓道来你的人生经历,没有评判,大家就是安安静静的听, 然后去感受你经历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当你表达完,有人从你的语言上、有人通过你的表情上,去体会你的情绪并给予你反馈,他们的眼睛里就是只有你。

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也需要莫大的勇气,其实很少有人能有机会在众人面前,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而且是那种被人认真倾听,并且不被嘲笑, 不被斥责,而且还会认真的表达感受的。很多人即使是伴侣也未必听过你的完整的经历,可是现在的你就是因为那些经历过的人和事儿造就的。就像是在识人的过程中,我是喜欢听故事的,喜欢人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我也喜欢表达我的人生经历,虽然都是普通的生活,但是能被你记住的都是不普通的一天,那一天不论开心还是不开心,都是你的宝贵财富。

我发现我不再内耗的时候,心态开始会因为一些小事儿而开心,比如拉开窗帘,天气很好,走在路边看到一个丢失得小玩具会脑部一部《玩具总动员》的剧情,看到路边的花开了,可能还会觉得早餐店门前冒着热气得蒸包子的大锅而感觉幸福……这些对我来说就是转变,曾经对很多事儿都无感,现在的我会觉得听着公园里唱歌跑调的大爷大妈的歌声,走在公园中看到一个躺在婴儿车里的孩子对你展示出一张笑脸,都会觉得很开心。

人是怎么开始改变的,如果一个人是从积极变得消极,那可能是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重大变故;如果一个人从消极走向了积极,那一定是这个人经历了迷茫、思考、挣扎、尝试,最终觉醒,然后改变的。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别人的教导”而改变的,都是因为发自内心的觉醒了才会改变的。

其实想改变也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就是你先发自内心的问问自己现在做的事儿,有多少是父母、朋友、领导、伴侣要求的?你有哪些是自己主动想要去做的么?有的时候你就是因为这种别人给的要求,变成了依赖,依赖久了,没有别人给目标就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了。可对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自己直面问题的时候,自己会发现,其实我们永远有选择。当我们有底气作出自己的选择的时候,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是不是我说的这些就像是没有营养的心灵鸡汤,确实有些话确实像是鸡汤,如果你不实践,就是鸡汤,你去实践并且起效了,那就是打破你内心枷锁的力量。

当你发现如果看待一件很普通的日常都心生欢喜感受到美好,那么你将会真正的开始热爱生活,而且当下的你一定是快乐的。

现在社会上,大家都在浅层次交流着,大家总会觉得没人懂我,甚至觉得有些称之为父母或者伴侣的人,都不能真正的懂你,你们只是抚养或者搭伙过日子的关系,可是你想过没有,你们真诚的交流过么?你有发自内心的表达过么?对方真正的有认真倾听过么?有过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过么?特别是有些人把自己内心包裹的和木乃伊一样,甚至眼睛都不愿意露出来,你还指望别人懂你,你觉得可能么?人的思想就像一个你不主动表达别人就永远都无法知道你真实想法的屏障,这个屏障连三体人都打不进来。(PS:当然了,我的表达并不是让你交浅言深,而是你无意中表现出来的品质,让人发现才是会更招人喜欢。凡事儿别着急,慢慢来,你的人生还长着呢。)

读这本书,我学到了一个新名词,叫**自证预言**,自证预言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就是某人按照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简单的说,就是你自己做了个预言,然后你就会为了确保这个预言发生,而开始做符合这个预言发生的行为。

最后想说的的是:**自己才是自己的避风港,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人,即使有个人真心诚意的想帮助你,那么他仅仅是一个助力,并不是你的依赖,能真正帮你的,永远只是你自己,能自救的也只有你自己。**

还有就是河鼠为蛤蟆举办的午宴我觉得这个形式挺好,人生在有些事儿上还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因为这样起码在回忆的时候往往时候才明白这个有多重要。也不是非要午宴什么,就是一个形式,比如表白时候的一束花,朋友聚会的合影,项目结束的时候的一次庆功宴……等等等等。

我们是需要快乐的,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内耗与消沉,我看网上有研究说,“说废话的人快乐多,说话90%以上是废话的人,他快乐会多,低过50%废话的人,快乐感便会不足。”

那么我希望你每天和自己有回应的人一起说废话。

祝你每天废话连篇。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2000字
  • 下一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