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李光耀观天下》读后感

2023-11-17 11:45:19  本文已影响人 

《李光耀观天下》读后感

         kk说,看世界的黄金门票是他人的视角。世界是如此多姿多彩,而我们通过不同人的视角,不断的从各个方向,各个层面看它,世界会越来越清晰,能通过李光耀的视角看世界该是多么幸运。

     李光耀,曾任新加坡总理(开国元首)、新加坡最高领导人。李光耀为新加坡的独立及崛起做出卓越贡献,被誉为“新加坡国父”。这本书英文版在2013年出版,但我今年才留意到他的中文版,李光耀于2015年去世,这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本书。

        在本书中,李光耀凭借其丰富经验和深刻洞察力,对今天世界的形势和20年后世界可能展现的面貌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横跨美国、中国、亚洲和欧洲的广博叙述中,他剖析了它们的社会、探究其人民的心理,并提出了有关这些国家未来的结论,甚至还有一篇关于巴以冲突的看法。

        虽然已经过了十年,但今天再看这本书,仍然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特别是李光耀看天下的分析方法,非常值得学习。

        世界很大,也很复杂,物质的,种族的,地理的,文化的,历史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那李光耀“观天下”的方法论是什么?他从哪里入手呢?      图片       李光耀认为决定未来世界力量变化的四个最关键的指标是:人口,语言,文化,贸易。

第一,人口。

      他很担心人口减少而带来的经济衰退,他问世界上可有任何国家在人口萎缩的同时还会继续繁荣兴盛?确实二战以来,世界各个国家都迎来了人口大增长的繁荣时期。人口也包括人才,美国在这方面有天生的优势,它一直在吸纳全球顶尖人才,而中国一直在流失自己的人才,印度更甚。

     他也指出生育率下降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通病,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改变了,当妇女受过教育,想过另一种生活,而不是年纪轻轻就被婚姻和子女所困,生育率下降是一个必然趋势。

     当记者问他,很多单身人们是想结婚的,但不知什么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他回答说:“不知什么”的原因,就是他们想要过更舒适的生活。 

      确实,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养育小孩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生活很难变得更舒适。但考虑到养育小孩的愿望和乐趣,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可是就全球来说,人口增多会带来环境压力,地球能负荷的人口肯定是有上限的,他认为抑制人口增加的方法,仍然是提高妇女的教育。可以看到那些妇女地位低的国家,比如阿拉伯世界,他们的生育率依然很高。

      这么说总人口终究要减少,最后国家的实力还是取决于吸引人才的能力。在这一点上,美国仍有持续的竞争力。

第二,语言

       李光耀把英语做为新加坡的第一语言,当时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主要人口有华人和马来人,他既没有选择马来语,也没有选择中文,而是顶着压力坚定的推行英语。

       国家需要一个人人都能听得懂的共同语言,它不仅提高整个国家的行政沟通效率,也增加了国民的凝聚力。就像秦始皇当年统一中国,第一件事就是车同轨,书同文。

     在对内的语言统一上,中国和美国都很有优势,而印度多达几十种语系,内部差距太大,无法像中国一样在单一制度下保持一致。

      但在对外语言上,由于世界的秩序最早是由英国建立的,所以英语国家有先天的优势。新加坡也正是借着英语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东南亚贸易的中心,它的贸易额是国内GDP的400%多。而中文和英文是完全不同的语系,所以中国还需努力。

第三,文化

     文化是什么?我认为最合理的定义是,“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一个民族的集体人格。”文化经过历史沉淀而形成制度,有助于塑造国家的竞争力。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也一直在演变。

     下面是李光耀的观点: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意味着一个和平的国家,一个软弱的中央意味着紊乱,军阀混战。短期内中国人不会背离这个原则,这种心态深入骨髓比共产主义的历史还要长的多。

       而美国人认为,如果不实现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每隔几年就更换总统和改选议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国家,那是一种对世界先入为主的看法。中国有自己的路。

      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将陷入衰退和分歧,欧元的先天不足是由于没有统一的中央财政管理,只有一个统一的货币,过分的福利制度也会抑制社会活力。

      印度将受限于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日本会遭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而保守的传统文化很难让外来移民融入,最终日本会变得平庸。中东本质还是一个由部落组成的封建政治体,这个地区还从来没有过民主传统。

      顺便说一下,民主的基础是公民平权,意思是,即使你我在财富上,社会地位,成就,体质和智力等方面有差别,只要同为一国子民,我们还是平等的。

      在传统文化上,我们中国人温和勤劳,几千年的农耕生活,让我们自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过的更好,而不喜欢通过掠夺侵略来发展自己。但美国是由全世界各种爱冒险的人和投机者组成的国家,它的体制更开放,纠错能力更强,在创造力释放上更优。中国人更保守,美国人更乐观。

     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第四,贸易

       自由贸易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国家的经济活力。新家坡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经济体,但它只算是一个海港城市,注定只能借着与世界各地建立广泛的联系才得以生存发展。出于这个原因,李光耀怎么看重自由贸易都不为过。

        要说自由贸易,美国当然比中国更开放,但是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当一个国家某些产业占有优势的时候,它就希望把自己放在全球市场上竞争,而某些产业处于劣势时,它希望得到屏障的保护。

      如果任由全球化的自由开放,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底层收入越压越低,而顶层人才因为稀缺性和流动性高而受全球竞相招揽,收入也会更多,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会日益扩大。

      李光耀的做法是让自由市场自行运作,达到理想经济产量,政府最后才介入,向富人征税救济贫困者,但他们得谨慎行事,避免过度征税,吓跑富人。

李光耀怎么看两党制呢?

      他说万事难料,唯有一事我敢肯定,如果新加坡最终决定走向两党制,我们将注定平庸。

      他觉得两党制最大的问题是,对人才的浪费。最优秀的人才不会选择从政,参选得冒很大风险,竞选活动会变得非常不文明,甚至卑鄙恶毒。 他说如果你才干超群,事业有成,何必为了参选而冒这么大的风险。

       倘若新加坡允许平庸的人来治理,这个国家必定往下沉,沦为一个再平庸不过的城市。但与英美这些国家相比,新加坡的差别是,英美等国即使有个平庸的政府,国家一样可以继续发展,但新加坡做不到,因为新加坡实在太小了。

       我不由想到同样人口小的国家芬兰,他们的教育珍惜每一个孩子,希望能发挥和用好每一个人的潜力。但做为一个人口大国,就粗犷得多。

李光耀怎么看巴以冲突呢?

以下是李光耀的原话: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是困扰着中东地区的最大问题,它形同一个除不去的疮,不断在流脓。要终止冲突,非得达成“以巴两国”协议不可:一边是以色列国,一边是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国也必须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唯有让巴勒斯坦人感受到他们也有机会在自己的国家里取得成功,他们才会为了各自的既得利益,力求为这片长久动乱的土地捍卫和平。

      因为犹太族群说服美国采取亲以色列政策,以色列领导层所展现的强硬路线,一直受到默许。这个现象对以巴之间的和平进程可能形成无法逆转的负面影响。一个例子是,以色列在占领区不断扩建犹太人定居点,等于逐渐吞并了在未来任何以巴协议中理应归还给巴勒斯坦的领土。

      以色列极端保守派相信,扩建定居点,有助于以色列趋近历史所划定的合法边界。这个领土边界,是以《旧约》的记载为依据,他们相信收复圣地是上帝的意旨,不可违抗。扩建定居点使原来已经很复杂的现状变得更加棘手,使未来任何可行的协议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随着时间的流逝,永久化解以巴冲突的希望,看似越来越渺茫。...........美国如果不愿意对以色列施压,以巴冲突就永远看不到尽头。

      没想到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所有人都见证到这场冲突最惨烈的景象。

      不知该说什么,突然想起道德经的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强权即公理,是动物世界的法则,有能力者不负担责任,是文明的退步。

李光耀对国家看法?

        李光耀说有些国家像树,长得高达挺拔,不需要支持,有的国家则像匍匐植物,需要依赖树才能往上爬。他当然自谦的把新加坡比喻成匍匐植物,他认为未来肯定是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的世界,有人问他会倾向谁,他说如果有两棵大树可以躲雨,你为什么要选呢,让自己可以去任何一棵树下躲雨不好吗?

       “治大国若烹小鲜”,我想李光耀非常清楚,自己要烹饪的是什么食材,用什么方式去烹饪才能激发它最美的味道,而且他知道自己拿的食材也在不断变化。

       每个国家和每一个人一样,天生拥有不同禀赋,注定了会走不同的道路,但最重要的是保持纠错的能力。我觉得李光耀就是塔勒布笔下最具有反脆弱性的人,他治理下的新加坡也秉持着反脆弱性原理,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小心的调整自己。

      至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为什么会如此不同?我想到了另一本书《枪炮、病菌与钢铁》。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海子的诗》读书笔记
  • 下一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