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拆开的书,周六看完了。书名是《三十岁的反击》,本以为是激昂反抗世俗观念的,看完发现并不是。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大段的明志台词,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一段普通经历。可能因为作者是一名编剧,整本书看起来有一种在看电视剧的画面感和代入感,文中的场景甚至每个角色的长相都可以很清晰地呈现,加上翻译的风格,真的就像看了一部韩剧。
主人公智慧是一个三十岁的女生,单身,租住在首尔的一间半地下室,在大公司做实习生,每天的工作就是复印、摆凳子、送资料,职位就像租住的半地下室一样,处于不上不下、可有可无的尴尬位置。在培训学校,却不认可学校里的课程体系;有自己想要做的工作,但也不是很明晰;花钱学英语,效果不是很理想;讨厌领导每天打嗝放屁抠牙,但也没有办法;午休时间不想跟同事一起无聊地八卦,就编造了一个不存在的“男朋友”郑辰每天陪她吃午饭。
在一次给老师送材料的过程中,咖啡馆里男生奎玉大声指出这位“爆款名师”抄袭、猥亵等斑斑劣迹后扬长而去,几天后,她和男生成为了同事。工作中,男生认真而细心,从不抱怨,这使她格外好奇男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目的。阴差阳错她和奎玉一起选了尤克里里课,然后结识了编剧作家武仁和全职爸爸南恩大叔。再后来,他们一起用小纸条当众指出了领导每天打嗝放屁抠牙的行为,用臭鸡蛋砸中了用不正当手段窃取南恩大叔炒年糕配方的议员,到无故开除员工的超市抗议,这些行为像极了行为艺术,但想法却是“我们不能再这样生活”“我们必须为此而做些什么”。
行为的倡议人是奎玉,最后决裂的导火索也是奎玉。奎玉在鼓励他人时,是那么充满激情,在实施计划时,也是冲在前面。但是,打嗝的领导最后被开除了,离开前举荐了已经做了十个月实习生的智慧转正,原来他曾经也是为了争取平权而游行示威的人;被扔鸡蛋的议员后来依然风生水起,在采访中提及鸡蛋事件只是云淡风轻地像是开玩笑。最后一次行动,是武仁说自己的剧本被大集团投资的电影所剽窃,大家决定要在电影发布会上讨个说法,行动前武仁退缩了,除了武仁以外,大家还是冲上去了,结果以失败告终。
武仁说行动前他收了集团的钱,说奎玉其实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慷慨激昂地鼓动大家反抗,是奎玉太过理想,是奎玉不懂生活的窘迫。争吵、辩解、误解、离散。因共同行动而聚集在一起的团体,曾经一致认为一定要在操蛋的生活中做点什么的团体,就这样散了。智慧一直是其中一员,但也一直不是。她懂得自己在其中,是想获得反抗的快感,但同时也清醒地知道反抗对改变现实状况的无力,以至于决裂的时候她有点恍惚。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无法言说的过往,对于生活,那些“反击”就像杯水车薪。那为什么还要做呢?“反击”过后,生活不还是要继续吗?那些问题不还是没有得到实际的解决吗?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切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改变,她可以对少年时期以朋友名义PUA她的人说不了,她可以勇敢地向自己喜欢的人说爱了,她可以承认郑辰先生不是真实存在的了,她可以搬出半地下室了。是的,她可以真诚地面对自己了,她真切地意识到,面对事实,只有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才有可能改变。那些“反击”带来的短暂快感,就像一次次微小的鼓励。说到底,智慧是乐观的人,黑暗里的点点星光或许永远不会变成太阳,但她愿意相信,终究是要往前走,这点点星光好过无边暗夜。说到底,我们追逐的都是自我满足,包括那些可以束缚你的枷锁,也是因为你的认可才能有机会将你捆绑。
她没有推倒她的人生重来,奎玉也没有。她坚持努力向自己想做的工作发展,奎玉也是。他们都选择在基础上建造,因为那基础也是当初自己的选择。我们终会遇见,但也终将分离,希望都能成为彼此的镜子,看清自己。
全书的每一个人物都有我们的影子,或逃避,或纠结,或自负,或挣扎。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智慧的一个朋友多彬,她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为了引出另外一位同学,但交代了背景,多彬是大学毕业勤工旅行、提倡婚礼从简、买房不靠家长的人,但是早早就结了婚,现在见面时抱怨了一堆家庭琐事。第二次出现,是她为智慧的转正而庆祝。她发自肺腑地高兴,眼角含泪地对智慧说“我希望你能一直坚持下去”。她清醒地知道自己内心一直有一个怎样的自己,绝不是现在的样子,可是她面对现实就是无法坚持自己,她走不出自己的阴影。
理想谁没有过,可是坚持的又能有几个。后来,南恩大叔不录吃播了,开了一家面馆,让更多的人可以好好吃饭;武仁不写剧本了,但是还在画画本;奎玉不做实习生了,但他用另一种方式向世人阐述了椅子就是椅子;智慧辞职了,去了能发挥她才能的“休”公司,并且与更多想要独处的人一起分享“郑辰先生”。她依旧单身,但不再因此而感到孤独;没有大富大贵,甚至没有一份稳定工作,但她不再因此而焦虑。她看得到自己拥有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并且不断地努力着。
书的第一页写着“献给在绝境中选择背水一战的你”。可能反击也不是要多不顾一切,不是要多辉煌壮烈,或许只是,你需要看清自己,然后,再坚持一下。作者说,他不想再给因忠告和指南而感到疲惫的年轻人任何的建议和说教了。世间评判标准太多,这坚持有多难,只有自己知道。三十岁的智慧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坚持都会成功,但至少不会因此而放弃,也不会因为看到别人的坚持而无法面对现在的自己。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上一篇:《邓小平时代》读后感之金句推荐下一篇:《靠自己成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