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李光耀观天下读后感

2023-02-20 09:22:37  本文已影响人 

《李光耀观天下》读后感
 

每次想写点东西都要重新找回这个账号,说明我真是太懒的动笔了。但这本书激发了让我写点东西的想法,李光耀八九十岁还保持写作的习惯,其中就包括写文章或者写演讲稿。很是佩服这位老人。现在的我仍认为自己认知有限,还不足以去向外输出,这也成为懒得抬笔的借口。但对这次而言,即使10年后回来看这篇文字觉得幼稚,但也相信这篇流水账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李光耀生于1923年,据他自己讲,日本占领新加坡及新马分家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两件事。之前读过《一生家国:李光耀传奇》,是一本很简短的介绍李光耀的书,对这两件事都有涉及,如果对这两件事不了解可以去读一下。《一生家国:李光耀传奇》给我的感受是李光耀真的是能人,有超强的学习能力,且各方面均得心应手: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办企业,创社团,领导国家,教育孩子等等等等。还有一个公众号叫“一玶海岸”讲新加坡历史也推荐给大家。所以很早就对这本《李光耀观天下》感兴趣,希望了解李光耀对世界的看法。这本书是2013年书写,距今已经10年了,看了之后仍然觉得不过时,从书中是可以见到一个睿智且平和的老人。其中以他的视角对各个国家还有世界进行了评价。

美中关系:

在2013年李光耀就已经认为国际势力均衡在发生变化,美国相比较中国,已经开始变得不像以前那么强大,换另外一个说法就是中国的崛起拉近了两边的差距,但是美国仍然保持优势。美国的优势有几个方面:1. 美国吸引富有创新精神的移民,经济和技术上的竞争中,人才是关键。2. 中国劣势之一是语言,比起英语,中文更难掌握,且英语已经作为世界语言自英国殖民统治开始就已存续。3. 中国由于历史记忆塑造,普遍相信只有中央强大时,才会繁荣,美国却更鼓励竞争,中心多元化且互相挑战。李光耀虽然认可经济实力造就势力变化,但并不认为中国可以短时间取代美国。

新加坡:

(1)政治:由于新一代选民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不会像建国时代长大的一代人体会了生活水准怎么从低点大幅跃升。如果新加坡最终决定走向两党制将注定平庸,但年轻新加坡人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李光耀希望年轻人不要轻率的决定,而是考虑后果,权衡得失。
(2)人口:新加坡也在面临人口问题,越来越多人选择不结婚或者晚婚,如果不引进外来人口,年轻人将更难承担人口老化所带来的负担。李光耀认为生育率下降是由于生活方式与思维观念已经不同。李光耀的观点可能会让女权主义不适。他认为由于妇女接受教育,有了平等就业机会便不再把生儿育女照顾家庭视为首要任务。新加坡政府是因为无计可施才开始引进外来人口的。但引进移民也会带来种种问题。李光耀坦诚认为这个问题他没办法解决,也早已放弃,只能希望未来领导人可以找到出路。
(3)经济:新加坡十分依赖环球关系,为避免依附于任何一股单一的外在势力,只有尽可能的多边押注分散风险。遗憾的是随着经济持续增长,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因此找到一个平衡点十分重要,政府需要认真处理收入差距问题才能让新加坡上下一心,维持整体竞争力。一方面不能过度干预自由市场(向富人征税又不能让有能力移民的富人远走他乡),另外一方面也要注意外劳政策(不引进外劳,中小企业会垮掉,引进外劳会拉低新加坡技工工资,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他主要地区:

欧洲:欧元的根本问题是,如果财政尚未整合,就不可能实行货币一体化,这种不协调终将破坏整个制度。

日本:主要由于人口问题将会导致前景非常黯淡。于此同时还有经济停滞不前以及政治领导班底虚弱等其他问题。

印度:印度民族语言超过400种,其中约5亿人讲印地语,2亿人讲英语,6000万人讲泰米尔语。且印度受到种姓制度羁绊。
马来西亚:由于马来人特权在社会根深蒂固会,人口构成中非马来人比例也在不断下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并不愿回到马来西亚。

中东:过度依赖资源且巴以冲突仍然存续且未能很好解决。

李光耀这本书完结于2013年,距今已经十年,其实已经有很多事情可以印证,比如英国已经脱欧,美中竞争愈演愈烈。真的是睿智有洞察力的伟人。
李光耀知行合一,看到美国更开放且更加对移民友好,李光耀倾向于把新加坡奖学金得主送到英国而不是美国留学深造。英国不欢迎移民且经济比较没有活力导致就业机会较少,留学生更容易回流。并且李光耀看到了统一语言的重要性。让新加坡腾飞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新加坡采用了英文为第一官方语言,一方面选择英语是一个人人都能接受的中性语言,有助于团结人民,新加坡并不因为种族,语言或者宗教因素歧视任何人。另外一方面,英语也帮助了新加坡与世界进行了无缝衔接,造就了经济的腾飞。

李光耀也是实事求是的代表,他坦诚自己解决不了人口问题;坦诚新加坡的未来是由未来的年轻人选择的,变化也是必然的; 也坦诚相比较很多曾经被殖民的国家,新加坡自己的幸运,比如新加坡继承了英国的法制法规还有英语,帮助了新加坡的成长。相比较而言,比利时人离开刚果时任由刚果深陷部落战争,戴高乐将所有几内亚的电线及电话线扯掉。李光耀对英国制度以及其有风度离开心存感激。李光耀并不回避生死的问题,对自己去世做了预先医疗指示,希望自己人生终结时迅速且毫无疼痛的。
李光耀于2015年逝世,斯人已逝,生者长思。

最后当然是十分推荐这本书。书中有很多访谈笔录,虽已过去超十年,语言魅力永不磨灭,使人身临其境,推荐反复阅读。也希望这本书给自己种一颗榜样的种子,在未来慢慢萌芽。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圆圈正义》读书笔记
  • 下一篇: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释读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