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李光耀观天下》读后感

2022-03-20 10:03:02  本文已影响人 

《李光耀观天下》读后感

本书是李光耀的问答录,点评了中美欧、东南亚和中东的各个国家和发展趋势,以及他对新加坡将来发展面临的挑战的看法。整体读下来,李光耀是个极端务实冷静的人,这可以从他以身为华人却力排众议坚持以英语为新加坡第一官方语言,毫不讳言种姓制度限制了印度人的基因库,对新马分家表示遗憾但坚决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等观点可以看出来。面对中美博弈,新加坡不选边站,致力于与各方交好。李光耀是那种对于自己认同的事情会坚定的执行,而一旦付出努力后发现达不到预期又会坚决转向的人,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某种程度上,他和邓小平属于同一类人,强硬坚定,但又不失现实和灵活。难怪他认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政治人物是邓小平。本书可以作为全球政治的科普读物,虽然成书于2013年,但很多观点即使在十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不过时。推荐。

以下是对各国的点评:

中国:中央强大

中国人认为只要中央是强大的,则国家就是兴旺的。这是几千年传下来的经验教训,深入到中国人的文化中,而外国人很难理解。基于这一点,中国无论如何不会出现一人一票的制度。中国的政治会改革发展,但一定是中国式的。中国不是新兴的大国,而是复苏中的传统强国,将来会和美国分庭抗礼,成为太平洋西岸的主宰,不管其他国家喜不喜欢,都要适应这一点。当然,中国也面临很多挑战,比如腐败问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富差距,以及低效的国有企业等。

美国:陷入困境但优势仍在

美国虽然陷入困境但仍然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国家。虽然美国发生过金融危机以及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的军事行动陷入困境,但看似变弱又疲惫的美国曾经从更为严峻的局面中回弹,美国也一定会克服困难。原因在于美国的经济非常有活力,不仅能以更少资源去实现同等的产出,还能不断创新,创造出很快被世界认为有用、可取的全新商品和服务。美国是大国,衰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即便是现在,美国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中国都更有吸引力。未来的竞争是顶级人才的竞争,而美国对于全球最优秀的移民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中国。中国人吸引移民最大的难度在于中文实在是太难学了。当然,美国崇尚竞争的文化也造成了一些问题,比如贫富差距,这是维持竞争力必要的代价。美国面临的问题在于基础教育越来越差和种族主义根深蒂固。债务问题虽然严峻,但仍然是可解的,部分原因是美国是全球储备货币,借贷成本比其他国家更低。当然,本书成书于2013年,要是李光耀还活着,看到川普上台、新冠疫情和美联储这几年的无限量宽松,不知道还会不会这么乐观。

欧洲:衰退且分歧重重

欧洲的问题在于欧元和福利制度。欧元的根本问题是,如果财政尚未整合,就不可能实行货币一体化,尤其是当一个地区同时有德国与希腊这种消费和节俭习惯如此迥异的国家。这样的不协调最终将破坏整个制度。因此,欧元注定会困难重重,灭亡早已存于其基因。出现问题的时候,各国政客几乎难以实施紧缩的财政。实现完全整合并不现实,因为那意味着成员国丧失主权,但走到解体的另一个极端也会造成非常大的痛苦和混乱。介于二者之间的是,剔除掉一些不合格的国家来勉励维持,但这仍然会挑战重重,因为谁也无法预料会不会有一个经济竞争力相对接近的欧洲核心,足以抵抗巨大的离心力,不让核心散掉。德国是唯一符合的条件的国家,但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是否还愿意承担重任?

另外,欧洲失去活力的根本原因是福利社会和僵化的劳动力市场法律,权利给出去了想要再收回来就难了。任何政府要是有胆量尝试,人民会通过选票给予它重重的惩罚,优秀如撒切尔夫人也难以成功。这让欧洲在面对美国和中国等国的竞争中毫无优势。但因为家底深厚,在一段时间内,许多欧洲人的生活仍将舒适,只不过最终仍会被外部力量弄垮。

日本:走向平庸

人口问题是日本最严峻的问题,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生育率也达不到人口替代水平。而且日本社会非常单一,对移民非常排斥,除非整个社会的共识发生变化,否则难以通过引入移民来填补人口缺口。连拉美的纯日本人血统的二代日裔都不能被日本社会接纳,回到日本后因适应不了而最终被日本政府遣返回拉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依然舒适,但终究会走向平庸。因为一个年轻且懂得英语的日本人,若想有所成就,大概率只能通过移民国外实现。

朝韩:有发展前途但短期难以改变

在可预见的未来,朝鲜半岛的形势估计将保持不变,因为眼前朝韩美中日俄并没有什么改变现有均势的强烈动力,几乎都不希望看到战争爆发或和平统一的情况出现,这其中的风险太大了。朝鲜族历史上就骁勇善战且非常顽强,且人民教育水平高,刻苦勤奋。虽然韩国的出生率也非常低,但韩国比日本人更愿意接纳外国人。如果韩国能减少国内的党争,对国家发展方向有更大共识的话,国家会更加富强。

印度:受种姓制度牵绊

中国是经过自然发展逐渐形成单一国民的,有九成人口是汉族人,而全国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同一种语言。相比之下,印度是一个由外人打造的国家,在英国人之前,印度人是由不同王公、苏丹或纳瓦布(地方行政长官)管治的多个族群,国内第一大语言印地语的使用者只有40%左右。印度难以凝聚起来,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在政治上。

其次,种姓制度从基因上就限制了各阶级基因库的多样性。年复一年,印度人的总体智商会受这种孤立性的影响。从印度身上,李光耀领悟到了两件事。第一,民主制度并非什么灵丹妙药,它无法为所有人解决所有的问题。第二,社会内有一些根本的势力是难以改变的,那些历史越是悠久的国家越是如此。印度受制于其内部结构几乎无法改变的现实,并被种姓制度紧紧束缚,无法挣脱。

马来西亚:渐行渐远

与马来西亚分道扬镳是李光耀最遗憾的事情,历史上新马都是一体的,但出于对华人的担心,或是出于马来人的骄傲以及打造一个马来人的国家的向往,新加坡被逼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出来。马来西亚的问题在于种族主义政策使它认为的限制了自己的人才库,以及独立的时候废除了英语的官方语言地位,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可预见的将来,马来人的人口会进一步增加,而占少数的华裔和印度裔会更加难以在政治上争取公平合理的待遇。而且优秀的马来人也会离开马来西亚。面对渐行渐远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和维持一个强大的武装力量,以维护国家的主权。

印尼:不可逆的地方崛起

印尼由分散在5000公里范围内的1.75万个岛屿组成,有超过200个不同民族。印尼独立后第一任总统苏加诺采取中央集权和军事高压。这造成了首都雅加达的一家独大,限制了地方的发展,造成了中央和地方关系紧张,分离主义盛行。继任总统苏哈托和其后的总统们开启并推动了地方化的进程,将权力下放,这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缓和了分离主义的压力。但印尼的挑战在于中央政府陷入的政治僵局、差劲的基础建设以及普遍存在的贪污现象。

泰国:苏醒的社会底层

他信永久的改变了泰国的政治生态,在他信之前,曼谷的当权者垄断了整个政治局面,执政方针主要以首都的利益为考量。而他信将原本被曼谷政权及中上阶层独占的资源转移到泰国较贫穷的地区,并让来自北部和东北部的农民分享国家经济增长的果实。李光耀整体对泰国是偏乐观的,他认为泰国会沿着他信所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国内的生活水平差距会缩小。许多农民将加入中产阶层,协助推高国内消费。泰国的发展态势会是良好的。不过不知道他看到他信的妹妹英拉仍然被军队拉下马,以及新的泰王继位后的表现,还会不会这么看。

越南:解不开的社会主义枷锁

似乎与中国人民的感受不同,李光耀认为越南的高层普遍比中国共产党的高层更保守,更不敢进行彻底的改革开放。原因是越南没有像邓小平那样既在干部中享有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又坚信改革是唯一出路的领导人物。懂经济的南方人都在越战的时候逃离了。除非老一辈人的都谢幕,否则越南难有大的发展。

缅甸:军队将领不得不变

除非变革,否则缅甸将走入死胡同,军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缅甸过去两年(2010年前后)在改革开放上取得重要的进展。李光耀认为缅甸将继续开放,不相信缅甸的将领们这次又会打退堂鼓。如果看到昂山素季上台之后的表现,不知道李光耀会不会有新的看法。

新加坡:挑战重重,处在十字路口

这一章是李光耀着墨最多的,毕竟是他一手创立的国家。李光耀认为新加坡能取得今日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保留了英文作为第一官方语言,有一个优秀的执政团队,且与世界与世界各地建立广泛联系才得以生存发展和繁荣。但目前的新加坡在政治、人口和经济上都面临严重的挑战。

政治上,选民结构越来越年轻,而年轻的新加坡人并不像老一辈人那样认为幸福生活得来不易从而认同人民行动党。年轻人认为现在的新加坡取得的成就理所当然,而且反感人民劳动党一直执政,想要的不只是政治上的竞争,而是全面的两党制。虽然他们有这样的权利,但是新加坡是个弹丸小国,没有试错空间,一旦选出一个愚蠢的政府,新加坡就全完了。国家将会沉沦,化为乌有。

与日韩一样,新加坡也面临人口萎缩的危机,但社会对于引进移民越来越持反对意见,移民政策越收越紧,但政府几乎是在无计可施之下才出此下策,否则新加坡社会就会持续萎缩、老化和失去活力。虽然李光耀认为人口问题是新加坡面临的最大挑战,但他认为自己也无从解决,并把这个工作移交给下一代领袖,希望他们或未来的接班人最终能找到出路。

经济上,新加坡十分依赖与全球的联系,这也使得他们对世界其他角落的任何风吹草动,或不在自己控制范围内的事愈发敏感和显得脆弱。为了避免依附于任何一股单一的外在势力,只有尽可能地多边押注、分散风险。不管是国外经济或政治出现动荡,还是国内政局出现动荡,都会影响新加坡的发展。而且,新加坡还得努力维持经济上的竞争力,灵活且迅速地因应新的实际情况。新加坡将来面临的挑战将会越来越大,这是无奈但冰冷的事实。

中东:春残无夏

中东国家长期以来都是部落制,没有民主的传统,虽然近年来逐步实行了选举制度,但依然动荡不安。除了政治上的动荡之外,中东面临的真正挑战是:一旦这些有限的资源消耗殆尽,它们该如何让自己继续在世界上有存在的意义?这些国家必须从石油财富主导的经济体,转型为更可长久持续的经济模式,而且必须在几十年内完成转型。遗憾的是,石油财富容易把人惯坏,这些人总相信目前拥有的一切是世界欠他们的。这是中东各国最艰难的任务。

全球经济和能源气候还有两章,在此不表。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会好的》读后感
  • 下一篇:《活法》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