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始于极限》读书札记

2023-06-06 08:07:18  本文已影响人 


《始于极限》读书札记

— — 结构难题下的个体挣扎在所难免

前言

可能是想谈恋爱了,但又觉得自己没想那么明白,就看看别人的思辨,给我一些启发。读了全书,总比总是汲取着别人传递的只言片语来得踏实一些。

按照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在《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书信的主题结构,填写了一些零散感受。

一、弱与非弱

是的,不愿意也不会以一种“受害者”的心态去生活。这难免落入了逞强的窠臼。但如果心安理得地以一种“受害者”姿态自居,也就没有了上进的心劲儿。

然后上野千鹤子与铃木凉美讨论的情色资本,可能就是在“为弱”的语态下形成的认知词汇。可是,一旦形成了路径依赖,会是失控的。

二、母女

和周围的朋友交谈,慢慢地长大后,我们总是更加理解母亲,更想给母亲多一点爱护。这可能也是我们的幸运之处吧,曾经与母亲的争吵或难过还没有真的给我们造成隔阂,亦或是我们的心又更宽广了些,主动消融了那些现在看起来没什么所谓的对抗。

本就有环境、时间、经历等的不同,又如何能苛责一个给予我爱的人呢。

三、恋爱与性

可能是分离的吧。但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者舒服的方式,把两者链接起来,这是你的自由,也是你的权力。

性自私与固化的形象和意识可能让人感到灰心、可悲,甚至绝望,所以最好不要陷入这样的境地。当开始一段恋爱的时候,也不要太在意结果,以致进入一种自我封存、自我表彰的状态。

看到上野千鹤子对铃木凉美曾经的遭遇的看法,最让我触动的是这句“你一直把这些经历藏在心里,认定自己无权称伤痛为伤痛”的表达。诚然,我们总在吹嘘社会变得包容了,但社会事件也暴露出来我们也有一种把“别人的伤痛”当成无关紧要、矫揉造作的倾向。很可怕,比漠视还要可怕。因为,它逼迫着伤痛者保持缄默。

关于这两者,提到了“学习装置”和“经验定义”,即我们事先已经被外界的信息教化了我们对这两者的认知,随后通过生活实践get这种已经了解到的概念、知识或经验。

四、婚姻

婚姻是一种互助选项。

五、略

六、能力

不要因为一种身份,就殉道你原本可控制的一切,这是在给自己下诅咒。

“把易碎品当作易碎品对待”。

七、工作

我觉得最离谱的是,用性换得爱的承诺,换来安全感。但是,这也可能是诱哄你的手段,如果自我心智不坚定或者没有从心而行,那么结果不外乎懊悔和不安,甚至不满。

双方又把视角放到了写作这一视角上。对于铃木凉美的经历,上野千鹤子提出了“人不能反复书写自己的历史”上野千鹤子庆幸自己是个社会学家,可能作家以自己为切入点,需要以自身认知为基点的想象力。发挥不好时,引得嘲讽。而社会学家,纪实就好。

还挺欣赏上野千鹤子的不羁与自恃,可能就是在她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机心,没有那么多“想得到”的,没有那么多“不可得”。所以,可以相对自得地顺着生活走,然后遇到自己喜欢的,然后追求这种渴望。(笑)

“过于害怕被误解,人就一句话都没法说了。”

进入组织还是自由职业,谁知道呢?

八、独立

摘录:天职(vocation)、职业(profession)、工作(job)是有区别的。三者重合是无上的幸运,但这样的情况寥寥无几。“无论能不能赚到钱都会做”的是天职,“利用专长谋生的差事”是职业,而工作是“奉人之命的有偿劳动,无关好恶”。除此之外还有爱好(hobby),指自掏腰包也要做的事。

现阶段觉得,有一份为之奋斗“职业”就足够了。不能因为志存高远(hh其实我想说空想的),就醉心于追求自己的“天职”,也许它本就不存在呢?也许它需要你历经一些事情才慢慢地凸显出来呢?那在这期间,什么都不干吗?说实话,我是有些鄙夷总是把一件事“上价值”的,可能这件事最大的价值是在于对你自己想法的满足,但并不代表它真的对他人或社会有什么意义,那么你又有什么资格强求他人为你的价值喝彩或买单呢。没必要。

九、团结

“在人生的旅途中,也许有人与你同行,也许没有。有旅伴也许是幸运的,也可能不幸。有时候,旅伴确实能为我们的人生增光添彩。不过到头来,终究是孤身一人。只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便不难做出选择了。”

这些论调其实从母亲那里听到最多,人生如戏,没有人可以一直陪你。初听来,我是满满的不解和些许生气,那母亲把我当成什么了?也是不值一提或没那么重要的的人吗,可以被不真诚地对待?现在,我认识到,母亲是想让我保护好自己。

我可以用我的真诚和热忱去对待我接触的人,这是我现在的认知和想法。但不要寄予太多希望或期待在别人身上,对方也会累或承受不住。而且,不要奢望一个人可以陪你很久很久,不要单单用时间去衡量你和一个人的关系。珍惜你们的现在,可能她或他只和你走了漫长人生的一段,但我希望自己想起来,不是懊悔曾经这个人的出现。而是感恩,万般遇见,皆是经历和馈赠。

十、女性主义

“我之所以相信别人,是因为遇到了让我觉得值得相信的人,与他们的关系带出了我最纯净美好的一面。人的好与坏取决于关系。恶意会牵出恶意,善意则会得到善意的回报。权力会滋生揣摩上意与阿谀奉承,无助会催生出傲慢和自大。我看某人不顺眼,对方可能觉得我更讨人嫌。也许大家都有狡猾卑劣的一面,若想让自己心中的美好成长壮大,远离计较得失的关系才是明智之举。”

永远相信真善美,这是自己的底色,无关他人。这也是不要极端化的另一种表达吧。

被污名化的“女性主义”可能会让人产生割席的冲动,但是也有一些人“抗住了污名,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我始终认为,是否自称女性主义者并不重要,关键不在于名头,而在于实质。”永远尊敬这些在“斗争”的人,可能结果会失败,可能结果会成功,但在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中,我希望自己面对那些事实时心里有一杆秤,标记她们做过的事,标记我自己的行为。

“同一个人格也可以既高洁又卑鄙。”

十一、自由

“自由”有法律层面的,与市民层面的。关于言论,法律干涉太多,那就没有表达了;而一旦发表了某 项言论,那他人即有权对之作出反应,赞扬亦或是批评。

“社会变革变的不是真心话,而是原则和场面话,而且能到这一步就已经是极限了”。

十二、最后一章

“其实活着就是孤独地面对自身的利己主义,只有建立起彼此对等的纠葛”,才有正经的相处。

“你现在是谁”比“你过去是谁”重要得多。

结构问题与主体问题的交织下,主体秉持一种利己主义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

很震惊且着迷于两位的真心话,这种坦诚让我觉得没有浪费时间在虚伪的说辞上,不至于还要拨开层层云雾才能窥见真相。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世界如锦心如梭读书笔记
  • 下一篇:《扶桑》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