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来就具有许许多多的情感和思想,这些思想和情感无时不刻不在支配着人们的想法和行为,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各种纷至沓来的利益诱惑无时不刻不在蒙蔽着我们的双眼,侵蚀我们的灵魂,意志品质不坚定者往往会随波逐流的选择了自己所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道路,以至于最后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无声,徒留叹息。但是,这个世界上不乏遗世而独立的智者,他们拥有高贵而清洁的精神品质和值得我们敬畏的道德操守,他们浑身散发出来的魅力人格,犹如在漫漫长夜中指引我们前行的启明星。这本书的作者亚当·斯密便是其中之一。他所著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在那个时代谈论经济学和伦理道德学的著作中无出其右者,尤其是《道德情操论》这部作品,亚当·斯密穷尽后半生反复修改,力求达到醒世育人的目的。这部凝结了他毕生心血的作品无疑是人类伦理道德思想在历经无数苦难后绽放出来的无上瑰宝,绝不会因为历史的更迭、岁月的磨蚀而腐朽暗淡,相反,它将历久而弥坚,在岁月的沉淀中又孕育出更丰富的内涵。
首先,在品读《道德情操论》这部不世之经典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亚当斯密的另外一部经典作品《国富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建立的“富国裕民”的古典经济学体系,在西方经济学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是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拜读过这两部作品的读者都知道,《道德情操论》是对《国富论》的继承和升华,《国富论》讲的是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合理运用规则攫取财富,其核心本质是经济学上的利己问题,也就是说人的物质属性是利已的,而《道德情操论》讲的是如何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接受道德的约束,其核心本质是伦理学上的利他问题,即人的精神属性是利他的,《道德情操论》从整体上讨论了人性,特别是解决了人性与道德之间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国富论》则是从人性中的一个方面作为出发点,也就是利己的动机出发,构建出经济学的大厦。
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亚当斯密的主张主要是道德的缰绳来规范约束人类的行为,由于人性的多样化的特点,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所有的人性中所折射出来的利己之心是大同小异的,如果说利己之心是人之本性,那么同情心,也就是对他人而言的利己之心也应是人之本性,亚当斯密把同情心作为其阐述所有道德情感的基础,把它看作是人类文明一切美好情感道德的根源;我们需要更多的激发利他之心,约束自己的利己之心,多为他人考虑,人与人之间传播仁义和博爱,杜绝自私自利的利己行为,才能构建一个理想中的现实世界;他在书中写道:“只能在社会中存在的人,在天性作用之下便适于自己所生长的环境。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需要互相帮助,而同样也都在彼此伤害。彼此之间必要的帮助在爱情、感激、友谊和尊重中得以满足时,社会就繁荣昌盛,人们就幸福美满。”
我们的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亚当斯密认为正义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那么,何为正义?正义就是把自己设身处地的放到他人的位置上,通过观察分析自己所做的事,对他人而言是可以接受和认可的。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阿迪克斯对斯库特说,你永远也无法真正理解一个人,直到你用他的眼睛来看世界,直到你钻进他的皮肤,和他一起走路。是的,由于我们对其他人的感受没有直接经验,不能感同身受别人的感觉,除了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考虑外,我们无法真切的知道别人的感受,无法想象别人所承受的苦难和不堪。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市场经济的运行应该是建立在讲道德的基础上,我们所信奉的诚信、公平的商业模式也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的,如果人人为了相互竞争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为了占有更多的经济资源而相互倾轧,那么,这对于市场经济无疑是一场灾难。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除了对同情心、正义、善恶、仁爱等情感因素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外,还对评判道德情操的原则和范畴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可以看出,亚当斯密创作这部作品的初心就是为了引导芸芸众生心怀善念,弘扬人间正气,修厚德以载物,从这点上来讲,与我们国家自古以来一直尊崇的儒家思想有着一定程度上的高度的内在相似性,我国数千年来一直以孔孟之道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文天祥慷慨就义前的绝笔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中国的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字箴言,分别与《道德情操论》中的同情、正义与良心、规则与秩序、审慎、自制等核心观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亚当斯密可以被看做是西方世界的“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因此,我们在拜读这笔不世出之经典时,必然会产生很多内心深处的共鸣,这种共鸣来自于我们从小接受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来自于我们对人世间真善美的极致追求和孜孜探索。
而如今,在人类基本已实现了从物质文明建设向精神文明建设过渡的重要时刻,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变迁不断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感触,人们的物质文明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的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作为人性最原始承载体的情感是更古不变的,我们对于幸福感的体验、对于喜怒哀乐的表达,对于道德力的约束依旧如亚当斯密那个时代所展现出来的一般无二,这种长期不变的一般意义上的共同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的机理,正是我们在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进程中,超越地域、种族、宗教信仰、文化差异的共同价值观的前提。因此,亚当斯密的这部《道德情操论》对人类道德基本原理的阐述和理解,无疑是值得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细细地品读和学习。
谈到这里,联想到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在朝着实现社会主义宏伟蓝图的目标高速前进。不可否认,这些成就的取得的确会让人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财富增长的严重不平衡带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贪污腐败等问题的滋生,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面前,法律约束不了的盲点区域往往成为这些不良之风的突破口,最后沦为利益的阶下囚。越来越多的这种现象表明,我们的精神文明发展并没有紧紧跟上物质文明发展的脚步,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一系列伟大的变革之后,对自身情感和道德原则的控制并没有一如我们以往那般坚定而不可动摇,在利益冲突日益激烈的今天,由于我们总是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之心,利己之心往往多于利他之心,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所考虑,社会中充斥着各种的矛盾和纷争。
而结合我们自身工作的中实际情况,我们所处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尤其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定的职业操守,一旦丧失道德的约束力,将会给资本市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什么最近几年,资本市场上会频频爆出上市公司造假的丑闻,作为市场经济维护者的注册会计师也一次又一次的被推到风口浪尖接受社会公众的拷问和质询,归根结底,是部分意志力不坚定的注册会计师的道德层面出现了问题,违背了当初宣誓时的初心。在亚当斯密看来,道德是出自“一种对光荣而又崇高的东西的爱,一种对伟大和尊严的爱,一种对自己品质中优点的爱。”他认为,道德是一种纯碎的、不参杂任何杂质的思想感情,不应受个人经济利益的支配和左右。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可否认一点,人都是具有逐利性的,注册会计师这个行业由于其特殊性,在执业过程中难免会和金钱、利益打交道,当面对大量经济利益的诱惑时,并不是每一个注册会计师都能做到坐怀不乱,无动于衷的,部分自律性不够强的注册会计师就会失去理性,唯利是图,将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抛诸脑后。因此,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这部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道德思想,值得每一个注册会计师奉为圭臬,这不仅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道德修养的提高对我们整个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于我们个人而言,对提高自身的精神属性和意志品质也是大有裨益。
坚守我们心灵的净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果把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比作是一叶颠沛流离于惊涛骇浪中的扁舟,那么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是我们得以安然归航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面对前途的凶险泰然处之,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只有在拥有了对某种道德意识形态的终极认识,才能在面对外界对肉身的威胁时毫不动摇,才能拥有高贵、坚定、无畏的灵魂。
想起了康德在《实践理性批评》中说过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廖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