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大钱细思》读后感

2023-01-10 07:46:14  本文已影响人 

《大钱细思》读后感

《大钱细思》的作者为乔尔·蒂林哈斯特,他是大名鼎鼎的彼得·林奇发现的卓越人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管理的基金规模是林奇的2倍,达到400亿美元,28年来取得了年化13.8%的回报,同期标普500指数年化为9.7%,超越指数4.1%百分点。不要小看这4.1个百分点,27年前如果投资乔尔基金1美元,今天增值到32亿美元,但如果投资标普500,只会收获12美元,差别是巨大的。乔尔可以说完全是一个实战派的投资大家,他被林奇称之为可以媲美沃伦·巴菲特、约翰·邓普顿这样的投资大师绝对是有道理的,因此他写的书绝对值得一读。本书的副标题为“优秀投资者如何思考和决断”,我觉得这揭示了本书的最大价值,很多投资大家比如沃伦·巴菲特更多的展示投资的理念,但是客观来说到底具体如何思考和决断的,由于各种原因巴菲特阐述的并不多,但是本书作者作为400亿美金基金的掌舵人,详细的阐述了作者是如何思考的,这让我们可以对大师的投资思考一窥究竟,对提升我们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还是很有帮助的。

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和“它价值几何”:频繁交易和耐心持有

作者提到,大多数投资者常常问自己两个问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和“它价值几何”,其实仔细想象还是确实这么回事,但平时没有自己总结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有价值的,我们的很多决策可以说都来源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回答,比如某公司年报低于预期,预计接下来股票价格会跌,那么就赶紧卖掉,这看似合情合理,很多热衷于短线交易的人尤其热衷于此。但未来是不确定的,未来是有很多可能的,因此频繁交易者由于摩擦成本的存在很难赚钱。

“它价值几何”是一个更有意义的问题,当然也是一个更难的问题。企业经营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当然也不是处于线性状态,大部分公司的真实经营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面对这种不断变化,要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其实是很困难的,况且即使预测对了是不是就能指导投资呢?也不一定。

那么如何探究“它价值几何的问题”,作者在刚开始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方法论。但是提出了一个如何面对这个问题的观点,那就是耐心持有,作者明确指出:耐心持有,是回答“它价值几何”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断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会促使投资者频繁交易。可是大多数人甚至一些专业人士,都很难从频繁的断线交易中获利。

二、民间传说与乌合之众:坚持真理,拒绝盲目跟风

作者认为,市场最大的危险来自投资者对现实的误解。这一误解是金融市场一直在繁荣与萧条两者之间无限周期轮回的根源。历史上著名的大泡沫,比如荷兰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1929年大崩盘、日本金融危机、科技股泡沫和次贷危机等,都是误解的产物。

那么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大多数人们都是不理智的吗?作者借用了《乌合之众》的观点,认为书中描述的怪相也可以用来描述股票市场。在群体性行为的影响下,大家都在不理智地投资,这样看起来并不孤单。但是在股市投资中,不孤单并不容易赚钱,大部分人都是跟风,此时股价已经很高了,没有任何安全边际。随着人潮的流失,股价自然一落千丈。

在《乌合之众》中,作者勒庞有深入的分析,他认为参与群体性行为的人群处在最初级、最野蛮的状态,他们聚在一起并没有其他原因,完全是受人性本能的驱使。这类人群不会理智地思考,也无法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他们只热衷于壮观的场景以及夸大的言辞,夸夸其谈的谬论在这些人群中更容易传播。想想去年11月底12月初疫情政策调整前后,整个舆论场的论调,和作者的描述简直一模一样,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深刻洞察力。在社会事件中,参与群体性行为对大部分人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危害,但是在股票市场中,参与群体性行为要非常小心了,因为股票市场胜利只属于那些坚持真理的少数,那些盲目跟风的大众最终都会遭受痛击。

三、关于自信:自信是需要的,过度自信就是傲慢

上文提到了坚持真理,拒绝盲目跟风的重要性,那如何做到呢?肯定是需要知识和技能,心理上也要自信,如果不自信,那么步入乌合之众之列是必然的。但正所谓很多真理前进一步是一马平川,后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投资人需要自信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作者也提出了一个观点:过度自信是投资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总以为自己是对的。

作者进一步阐述,如果你坚信自己是对的,出错的是市场本身,而你也不知道市场错在哪里。其实这并非是自信,而是傲慢。对自己的技能、知识、逻辑和耐心保持适当的信心是需要的,但当市场并没有肯定这一切的时候,你就应该去找到自己的局限,特别是那些涉及专业领域的问题,更不可掉以轻心。

作者的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赔钱了就怪市场错了除了能给自己一些安慰还有什么用呢?但是在股市投资中不自信也不行,不自信就容易人云亦云步入乌合之众之列,过于自信很容易变成傲慢,这个度其实很难把握。我想巴菲特提出的能力圈原则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之一,在自己能力圈内可以自信一些,能力圈外之外就别太自信了。此外,我个人以5年的视角来衡量当初的判断,如果5年内利润不增长甚至下跌,股价也没有增长,利润和股价都不达预期,那么就会认错离场。

四、投资中正确的事:知行合一,知是前提

投资者如果所有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那失败的概率是极大的。

耐心是投资者的优秀品质,冷静也是做好投资所必备的一种状态。

克服主观臆断、保持客观冷静是投资者最佳选择。

投资者需要韧性,因为在股票市场中经历失败是很常见的事。

投资者需要独立思考,愿意将与众不同的想法付诸实施。不仅如此,投资者还要尊重他人的观点,或者找出客观依据反驳他人的观点。

投资应该避开那些容易出现竞争和过时的行业。在投资中要做一个吝啬鬼,不要支付过高价格购买股票。市场只有在极端牛市的情况下才会最大程度地容忍草率的投资决定。

专注也是投资的一大利器。只在低价买入那些业务简单易懂、管理层诚实可信、产品具有垄断性的公司股票。

只有当市场极度恐慌时,自己的机会才会出现。

投资者要做正确的事,要有自己明确的投资准则。

四、凯恩斯:勇于调整投资思路,最终取得投资成功

对经济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凯恩斯的大名,他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此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投资者。在经济学家中,能把投资做好的似乎很少,目前就知道凯恩斯一位。但凯恩斯投资做的好是不是一开始就一帆风顺呢?是不是与他宏观经济学家创始人的身份有关呢?

由于对宏观经济很熟悉,刚开始凯恩斯自然从宏观经济分析入手,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利用经济和货币的分析方法来决定股票、债券和现金之间的配置,并且使用其他因子实现了在趋势中的来回切换。但从收益结果来看,他在20世纪20年代的收益是落后于英国整体市场的。也就是凯恩斯靠宏观经济分析去投资股票,结果可以说失败的。

作者由衷的感叹:如果史上最伟大的宏观经济学家,有特殊的渠道能获得信息和政策规划,都不能成功地在信贷和商业周期中实现有盈利的交易,那我真不知道谁还能做到。是啊,连凯恩斯都做不到,我们又有谁能能做的呢?现实中经常看到一发宏观经济政策就对股票投资指指点点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认为经济政策和股票投资之间有绝对的对应关系,挺天真可笑的,每当此时心中就不由得想起了凯恩斯。

凯恩斯之所以厉害就是虽然他在宏观经济领域造诣很深,但认识到他之前的分析方法在股票投资中并没有起作用,所以他调整了思路。他不再使用宏观经济学的思路,而是关注少数他非常熟悉的公司。他不再追随趋势,而是买进被低估且有丰厚股息的股票。他购买的股票平均股息收益率为6%,这一收益率远远高于英国股票或债券的平均收益率。他买入的大多是中小型公司,在之后的20多年里,以平均每年超越大盘6%的超额收益击败了市场。

凯恩斯最后成功的选股思路可以概括为几个点:投资熟悉的公司、低估值且股息丰厚,中小型公司。

五、影响价值主要的四个要素:盈利能力或收入、生命周期、成长性和确定性

作者提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影响价值主要有四个要素,即盈利能力或收入、生命周期、成长性和确定性。其实仔细探究,这几点与巴菲特提出自由现金流折现理论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利润丰厚的公司,在经营确定性较强的情况下,行业的周期性越弱,存活的时间越长。除了规模较小的非耐用消费品行业,大部分公司都很难兼得确定性和快速增长。就分析的公司来看,很多高增长的公司,比如安图生物和珀莱雅,未来几年可能年增长率达到30%甚至更高,但分析竞争优势后会发现,这样的公司确定性要差一些,能兼得确定性和快速增长的公司太少了。

如果一家公司在行业内没有替代品,也没有竞争者,那么它往往会获得较高的回报,存活时间也会很长,其价值不言自明。大部分公用事业属于此类,但公用事业一般回报都不太高,核心原因是产品定价受到严格的管制,通常是公司成本加上一个合理的回报率。

发掘价值首先要做的就是辨别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你筛选的公司盈利能力很强,那么接下来要考虑就是这种能力能持续多久。不同行业差别很大,整体而言,品牌消费品公司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利润率要高于其他任何行业。这也就是作者推荐个人投资者最好从消费品公司研究的最重要原因,也就是芒格说的要在尽可能有鱼的地方钓鱼。在真正有价值的公司必备的四个要素中,品牌消费品占了3个,盈利能力强、生命周期长和确定性强,唯一欠缺的就是销量的爆发。

高科技公司一般初期增长强劲,盈利能力令人震惊,投资者往往趋之如骛。可惜这些公司要么生命周期短,要么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与日用消费品不同的是,电子产品一旦有了更好用或更廉价的替代品,品牌忠诚度几乎毫无作用。

一般来说,我会避免投资于那些市场潮流类产品或明显会过时的产品,同时也会避开竞争过于激烈的行业。除非未来利润空间清晰可见,否则我也不会投资已经出现亏损的公司。

重资产行业(房地产、能源、公用事业、航空公司和金融)以其看似充裕的抵押物来吸引放贷机构,但是如果没有财务杠杆,这些行业的股本回报率乏善可陈。

重资产行业中倒闭的公司,大部分最终是被银行喝其他金融机构击垮的。

我(作者)最喜欢的是那些不使用杠杆,仍然具有盈利能力,并能够实现增长的公司。

改变让生活更加美好,但那些必须不断改变的公司,注定会在某次改变时做出错误的决定,最终走向灭亡。

易受大宗商品周期影响、产品容易过时或消费偏好容易发生变化的公司,投资者应该进行自信甄别。

六、价值几何:永远倾向于投资低市盈率的股票,远离高市盈率的股票

作者列了一份简短而重要的检查清单来找出分析漏洞。

(1)股票是否有高收益,即低市盈率?

(2)公司是否做了一些独特的事情,让它有更大的概率赚取超额利润?它是否具有护城河?

(3)公司是否能够永续经营,或公司是否面临竞争、衰退、过时或过度负债的风险?


(4)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公司发展的前景是否明朗?是否具有周期性?财务状况、未来发展是否具有确定性?

作者进一步提出了四个要素:

要素1:低市盈率

要素2:盈利增长

要素3: 永续经营

要素4:确定性

能符合上述标准的公司太少了,可能13-14年的白酒符合,当时茅台和五粮液都在10倍市盈率以内。目前的中药龙头白云山,符合低市盈率、永续经营和确定性,但未来盈利能否增长这是很多人有疑问,个人认为随着老龄化的来临,整体持谨慎乐观态度。

作者一直是低市盈率的坚定拥护者,他提出了一个观点:纵观市场历史数据,在任意阶段,如果随意挑一只股票,其市盈率超过30倍,那么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太好。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肯定是绝对了,但从中那看出作者的态度,就我个人而言,对30倍以上的市盈率,甚至25倍以上的市盈率都是非常小心的。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遥远的救世主读书笔记
  • 下一篇:《认知觉醒》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