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谈谈,工作拼搏的极致,或许不是极致,权且用来引发思考。
2010年,雷军已经40岁了,我一直希望早日退休,担心30岁后人体各项机能开始衰退,担心跟不上时代,可看到40岁的雷军带领的小米发展的10年,充满了感慨,40岁拥有的这份斗志值得钦佩。说到对苹果的致敬,面对着苹果的产品做头脑体操,发现苹果的解决方案总是最优解,苹果是一家令人“绝望”的公司。雷军跟投资者刘芹通话持续12个小时,找人才时,一个多月找5次,平均每次谈10个小时。一些小米员工,吃住在公司,最长工作43个小时才休息,给供应商打电话催货,平均每天8个小时,身为北京人,天天在北京出差,和郭台铭第一次见面,聊了19个小时,怀孕女负责人只休2个月产假,为道歉喝光5瓶红酒,在自己家一聊又是18个小时,接手一个新部门,陆续和部门的200多名同事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有近一年的时间,每天至少安排了15个会议,凌晨2点下班是一种常态,销售部门目标拆解到每个小时,最后变成15分钟一通报,质量委员会成立的当年,一共召开了254次质量会议…………,难以想象的数字和工作状态,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么一群人,是什么赋予了如此坚定的创业态度,是什么让生命只剩下工作
接着,书中最多讲到的就是不断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最初的7位合伙人,不遗余力地拜访和吸引顶尖的人才,网上查了查这些创始人的资料,一致的惊人,科技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望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人才的全球化和适岗性早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随随便随都是海归硕士,可怜我们像井底之蛙一样,真正的人才不仅仅是学历,还有他所生存的土壤。
关于互联网,小米的铁人三项模式,互联网、软件、硬件,其实直到现在我都不太理解什么是互联网,相信好多人跟我一样,在2008年雷军总结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看到小米的发展,由最初的MIUI起步,100用户到100万,1000万,小米1的出道大卖除了产品本身性价比高外,最初30万的MIUI的粉丝也是最大的助力,那种疯狂,那种迷恋,好像是一种归属,在社会大潮中,似乎给了自己一些身份,很神奇的感觉,好像跟球队的粉丝那种狂热一样。最初的100用户是最难的,写到黎万强满世界泡论坛,寻找资深用户,灌水,发广告,被封号后换账号继续发帖,一个个拉过来。销售大概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对比来看,粉丝或者用户数量跟我们坚持的程度和挖掘到粉丝的质量,后期活动举行的力度都有关系。小米相信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粉丝、口碑、身份牌,感觉跟现在的直播平台很像,而小米在10年前就做的事情,互联网思维之于工作,之于生意,到底是什么,确实值得思考。
另外,小米比较出名的是当时的“饥饿营销”,在看到这本书时,更加相信,传言总是扭曲些事实的,是因为当时的小米太弱小,供应商对小米的供货不重视,不及时,所以经常优先其他手机品牌,而小米就经常面临零件短缺,产量不足,所以不得不隔一段时间销售一次,而又因为性价比高,所以每次都销售一空,竟然还有人模仿饥饿营销的模式,也是神奇。传言总是会扭曲一些的,如果传言跟自己无关,就当笑料过去吧。
最后说,一家优秀的企业对于社会的贡献,比如红米的推出是压到山寨手机的一根稻草,结束了山寨的乱象,比如小米手机硬件的利润永远不高于5%,比如小米生态链的企业,要求极致的工业设计,极高的产品性能,极具杀伤力的价格,用电商解决商业效率问题,比如苹果一个按键解决所有问题,看到这些对人类生活的改善,对广大用户的善意,心中充满着激动,当我们创造或者该进了某些事务,传递了某种思想,让人们更加开心、健康、安全和满意时,那种幸福是持久的,纯粹的。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