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悉达多》读后感1800字

2025-01-08 08:51:28  本文已影响人 

《悉达多》读后感

《悉达多》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躺了好久,前两天在问一问上浏览,看到有几个问友讨论这本书,我就想读一读,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我阅读的这个版本是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姜乙先生翻译,翻看版次,2017年1月第一版,截至2023年5月已经是第42版,由此可见这本书真的是非常畅销。

全书正文共132页,我大概用了3个多小时阅读完。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比较平静,没有多少跌宕起伏的心绪波澜。作者诗意的文字让平铺直叙的讲述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且平静。

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代入感很强,似乎被引入悉达多的角色,以他的视角去体验、观察、思考,发现所有人和事的发展都是顺其自然,一切似乎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悉达多本是高贵的婆罗门之子,每天接受神圣的洗礼,在祭祀中聆听父亲的教诲,他修习参禅的艺术和冥想的功夫,是一个善悟而渴慕知识的男人。

可是备受大家喜爱的悉达多却无法让自己喜悦,在日复一日的修习中,他怅然若失,他感受到父母的爱、朋友的爱不会一直带给他幸福、安宁和满足,他感受到自己灵魂不安、心灵不宁。

一次偶然的观察,他发现贫苦的沙门在朝圣的路上,孤独绝尘,不惜一切去献身,他感受到一股热气回旋在苦行者周围。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加入沙门的行列。

他放弃父亲的期待,屏蔽朋友的阻拦,毅然决然地告别一切,在挚友的陪伴下踏上沙门修行的路途。在艰苦的乞食途中,他多次向内寻求答案,追寻开悟和解脱,却一次又一次深陷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苦苦挣扎。

三年后的一天,挚友乔文达听说有一个智慧的佛陀乔达摩在传授法义,两人一起前往求教,在聆听世尊宣法之后,乔文达皈依佛陀,悉达多却选择独自离开。

悉达多钦佩佛陀教义的完美,只是他自负地认为佛陀法义对于世界统一且逻辑完善的解读中存在缝隙,这个缝隙让永恒统一的世界法则破碎、失去效力。佛陀没有与他争辩,只是告诉他,法义并是为了阐释世界,而是为了济拔苦难,别无其它。

那个时候的悉达多并不能真正理解佛陀的教诲,所以他无法皈依跟从。他选择了独行的路,他要坚持独自前行求道。在踽踽独行中,他意识到自己一直是在书中、在别人的教诲中修行,从没有真正进入尘世体验,如何能真正地体会到自我,寻找到自我。

觉醒之后,他告别了过去的自己,决定入世。

入世的悉达多遇见伽摩罗,一个美艳的名妓,他放纵于性的体验,又跟着商人迦摩施瓦弥做生意,享受纸醉金迷的尘世生活。

在经历了无数次尘世的生色之娱后,悉达多感受到他的感官逐一苏醒,他品尝了财富、淫乐、权力的滋味,却逐渐远离了最初的那个自我,求道的自我。只是内心的自我一直在安静等待着,等待他回头的那个时刻,他终究会醒来。

终于,他醒了,觉醒之后再次离开了尘世,在曾经渡他过河的摆渡人身边停下了,也做了一个摆渡人,倾听河水的教化,悟出“时间并不存在”这一秘密。

意料之外的是,名妓竟然孕育了悉达多的儿子,在悉达多离开几年之后,她皈依了佛陀,带着儿子加入朝圣的队伍。名妓去世后,悉达多承接了养育儿子的职责,但是习惯养尊处优生活的儿子无法认同他的教诲,最终逃离了悉达多。

悉达多尝试追回儿子,却无奈没有实现他的愿望,他体会到被至亲抛弃的痛苦,再一次回想起自己离开父亲的决然,也许一切只是轮回。

书的尾声,挚友乔文达再次与悉达多相遇,悉达多分享自己体悟到的人生道义“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智慧令人安详,智慧创造奇迹,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任何可以言说的思想都是片面的,局部的,缺乏整体、圆满和统一。”

对于时间的感悟,悉达多也分享他的思考“世界并不圆满。世界并非徐缓地行进在通向圆满的路上:不,世间的每一个瞬间即为圆满。一切罪孽都承载着宽赦,所有的孩童身上都栖息着老人,所有的新生儿身上都栖息亡者,所有将死之人都孕育永恒的生命。在最深的禅定中存在这种可能:时间被终结,人视过往、当下和未来为同时。一切皆为善、圆满和梵天。”

阅读完这本书,我查询了作者的生平,以及这本著作的创作背景,了解到黑塞当时经历的时代环境和家庭困境,感慨颇多。

当时德国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战败,国内每个人都饱受战争之苦,精神和心灵都受到了巨大创伤,黑塞在战争期间一直参与德国战俘的救济工作,生活一贫如洗。他的妻子由于精神分裂多次住进精神病院,黑塞本人也患有抑郁症,多次接受荣格及其学生的精神治疗。

在这样的人生苦难之下,黑塞依旧反复思考人生的道义,不断向内求真,为自己和人类探寻精神力量,感悟人生真谛,真的很伟大。正如他的好友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黑塞就是拥抱着这样的英雄主义生活着。

我想黑塞写完这本著作,帮助他走出了自己的人生困境,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他感悟到爱的伟大,在书中写到“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阅读完这本书,再回想书中所探寻的人生意义,我深深感受到这些感悟对于我们当代人也是同样受用。每个人生命中都会经历挫折和苦难,周围环境不如意,我们想要逃离,人性险恶,我们伤痕累累,总想找一片世外桃源安放自己的心灵,然而事与愿违。我们受困于现实的责任无法改变,内心纠结,怅然到了极点。

然而危中自带转机,物极必反之下,生活也传递给我们新的启发,人生本是一场体验,苦痛也罢,幸运也好,只是留下的一份感受。人生百味,百味杂陈,因为不完美而永远期待着美好的圆满,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悲哀。

人生如此短暂,我想能珍惜当下就已经很好了。回顾过往,人生匆匆忙忙几十年,展望未来,未来的路无人知晓。

愿新的一年,总有喜悦相伴,让苦难不会那么苦,幸福不要那么甜~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去遇见》读后感1400字
  • 下一篇:《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5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