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朱子家训》读后感

2024-12-07 09:54:08  本文已影响人 

《朱子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全文几百字。主要内容有修身立德,家庭伦理,为人处世,读书治学。

家训,家族里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说到家训,就要提一提你可能听到过的两个词:家学,隐学。为什么叫家学?隐学?因为正常途径比如教育系统,各类培训,这些隐学的东西,你是学不到的。

家族中如果没有人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有可以传承的智慧,有类似的意识,有一些事情、有一些东西就只能靠自己去学,去闯,去悟。某种程度上,可以把这些理解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这句话中所说的背后一套,即隐含意义,潜在规则;也可以说是社会制度运行的底层逻辑,又或者说是世界的运转规则。

像我这样的农家子弟,小镇做题家,翻开族谱,祖上最多可能也就是个进士之类的,族谱上,是没有家训这种相关的字眼的。

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兜兜转转,饱经社会的毒打,到了四十多岁,机缘巧合之下,感觉自己好像开悟了。说实话,在某种程度上,内心是羡慕那些有家族传承,有家训家规,有家学出身的人的。

一些东西,如果没有,想要得到,就得靠自己去闯,去悟,去学;在这个过程中,那诸多的弯路、歧路、岔路,随便走错一下,唰,几年过去了;如果没有诚信正念,没有及时纠偏的能力,半辈子甚至一辈子就都过去了。

浑浑噩噩,一辈子一事无成,真的就成了来人间凑数的了。

开悟之后三部曲:财务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探索智慧,传承。

读完这本书,虽然也记不住里面的那些具体的文字,但是至少是知道什么叫走正道,做好人,得好报。

不要走旁门左道,要走康庄大道;即便康庄大道冷冷清清,旁门左道车水马龙。

要想结果不一样,就得行为不一样;要想行为不一样,就得思想不一样。

家训也好,家学也罢,不应该只是文字,虽然文字也有它的力量,但是,家训,家学,我理解的,除了文字以外,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人生迷茫、家庭、感情、事业出现挫折、困难、打击的时候,家里人的做法、经验、应对方式等,这些榜样的力量,这些历经考验后形成的可传承的智慧,才是家学的核心。

如果祖上没有,那我就争取从我这一代开始有吧;富二代当不成,我努力争取做个富一代还不行吗?


这篇其实已经写好很久了,一直没有发出来,是因为总感觉没有一个合适的契机。

昨天写了《朱子家训》读后感,这篇今天就趁机发出来吧,刚好都在一个频道上。题目都是后改的,原来的题目是鸡娃不如自嗨之二,之前写过一篇鸡娃不如鸡自己。

这肯定不是个讨喜的话题,甚至是讨人厌的话题。

因为“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几乎所有普通人的希望所在,你现在告诉我,与其寄希望在后代身上,还不如自己来?我要是自己能成,我还费那么大力干啥?

之前写过一篇,见《鸡娃不如鸡自己》,想要再写一篇,纯属心血来潮,最近又看到了一些不该看的东西。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到的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成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从人性的角度而言,从掌控以及确定性的角度而言。只有有强烈的内驱力的人,才会追求有所成就,而内在驱动力,是靠打鸡血就能打出来的吗?

撇开这个不说,就像王国维所说的一样,为了有所成就,才会心甘情愿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才会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才会愿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有内在的驱动力,才能让自己为了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内在驱动力,是一个人终身是否能够有所成就的最微小的基础要求,这玩意,说起来好像很虚,但是,作为父母,自己都没有高标准的严要求自己,靠鸡血、高压出来的小孩,能有?我不信。这社会上,死气沉沉的年轻人见得还少吗……

榜样榜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且是终身的老师,言传身教,但是身教大于言传。

说到这,让我想起张朝阳在星空下的对话中说的在中国读书,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隔三岔五,总能听到一些老人对后辈的劝告,劝学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还有什么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还有一句什么老了才知书好读?老了方知书好读?不存在的,因为有学习障碍。说这些话的人,本身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在某种角度而言,其一是想通过他人(通常为其后辈)读书来弥补当年自己学习不了的遗憾。其二是笨鸟先飞之解释三,自己既笨又懒还不想飞,生个鸟让他代飞。其三是所谓望子成龙,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啥德性。

榜样榜样,有样学样,上梁不正下梁歪。一年到头自己都看不了一本书的人,寄希望于后代勤奋努力读书。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成效应该不大,再加上现在的学历贬值速度加快,小一辈既不聋不瞎也不傻,你猜他们,尤其是没有经过社会的毒打的他们,会听你的劝吗?

而随着孩子越大,家长越焦虑孩子的成绩、成功、成才,却往往忽视了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是成为他自己。没有理解教育的本质,是因为自己也没活明白,没有活出自己的样子。

以上,才是鸡娃不如自嗨的真正原因。有本事就自己先把自己钉到一个榜样的柱子上,打一个样板给下一代的人看着,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指手画脚,站着说话不腰疼,毫无实战经验,自己都没有活明白还想着天天指导别人。

听过坊间轶事一则:母子因教育问题吵翻,子反向询问其母为何不奋发向上,不争取升值加薪。后其母接连多年一心扑在事业上,先是多年连续评优,后职位连续升级,最终成为公司的二把手。儿子的教育?让他自己来吧,有问题就提供帮助,提供指导,而不是以他为中心,围着他转。

我们说鸡娃不如鸡自己的本意,不是说孩子不用教育了,正确的价值观,必要的指导还是需要的,但是,就像人大附中的家长会的那张图提示的一样,孩子的人生,他自己是驾驶员,父母最多就是个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换位一下,当你自个在开车的时候,总有一个人在你的旁边喋喋不休的告诉你改加速了,该减速了,该打灯了,该转弯了,该刹车了,开慢点……你啥感觉?

把注意力收回来,放回自己的身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几年房地产出了大纰漏,但是王思聪前段时间的一个采访,让很多网民对他彻底改观,他说了什么?

原因是王健林频频变卖资产抵债,甚至有人传出万达集团已经“卖空”的消息。而在这风口浪尖之上,一个记者向王思聪提出了一个看似挑衅的问题:“万达集团现在都卖空了,你家现在是不是不行了。”

王思聪既没有当场翻脸,也没有逃避问题,他坦然地回应道:“即便我们卖股份,卖地皮,卖酒店,但是我们没有卖国,没有把负担丢给社会。”

有好事者翻出了他以前的一段采访,说王健林送他出国上飞机前,对他说,振兴中华。节目中除了王思聪自己之外,其他人全都哄堂大笑。

只有读懂了他们父子的这种责任感与担当,才能真正明白在教育中,尤其是家庭的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有多强大。

此,也就是所谓的私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部分,书上不要说没有,即便有,也是文学化、艺术化、朦胧化处理。

就像那谁说的一样,从小到大,没有人教过我,该怎么面对压力,该怎么赚钱……

有一些事情,有一些智慧,需要亲自去闯、去趟过了之后,有所成就或者有些许经验,才能分享、才能教育。

而这部分,与其等子孙后辈来,还不如让我先上,这就是“我行我真上”。

怎么努力争取做个富一代,除了自己改变,还有什么途径?总不能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吧,反正我没这想法。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读《论语》学处世悟人生
  • 下一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