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
袁湘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讲述了他在双腿瘫痪后,通过在地坛的思考和观察,对生命的意义、死亡的必然性以及母亲的深切怀念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初读这本书,是因为老师给我们发布了任务—每人每月要阅读一本书并写下读后感,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我打开了《我与地坛》这本书,读完了却深陷其中,被史铁生老师的顶级文笔所惊艳。
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关于生命和母爱这两个话题,我想借着文中一些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句子说起,谈谈我的理解和感受。
生命是珍惜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有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摘自《我与地铁》第七小节。
每次看到这段文字,我都会心头一震,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当初决定阅读《我与地坛》这本书也是因为被这一段话吸引,于是乎,在原书中再次看到这段文字时,明明已经提前知晓书中会有这段文字,却还是如重逢旧友般,心中思绪万千。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无不再次被史铁生老师的文笔所折服,是啊,人总会迎来死亡的那一天,但是有人在逝去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新生命的到来。在抖音上看到过一个世界人口数字跳动表,上面显示每隔一秒,就会有大约2个人死亡,但同时也会有3个人左右出生。看到世界人口数字跳动表上不断跳动的橙(世界总人口)、绿(今日出生人口)、蓝(今日死亡人口)三种颜色的数字,我第一次对生命的存在有了切实的感受。
“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读到这一处时,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反问弄得不知所措。换位思考,假设我是史铁生先生,我会这样理解:当然,那不是我,因为我年老体衰,容颜枯损,被困在这轮椅上,无法奔跑;然而,那不是我吗?那样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希望,即将踏上人生之旅的孩子,跟我的青春多么相似,我看向他,如同看向当初的我自己,也好像看到了孩子以后会长成的模样——年少时长者徐徐望着我缅怀他的荣光,如今我变成了长者,生命生生不息,但我奋斗过,足够了。同时,这个世界如同太阳,每时每刻都是旭日,没有人永远十八岁,但永远有十八岁的人愿意挥洒青春。我也如同太阳一样,当我从这个群雄逐鹿的人生舞台中谢幕,我也一并开启了新的篇章。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也许你现在正因为工作上的不如意,学业上的困惑,止步不前,但是看看史铁生老师的文章,仔细想想,你会明白,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你仔细看当初觉得很困难很不解的事情,其实根本不值一提。对于生命长河而言,人无法借助走马灯回到过去,也无法乘坐时光机到未来,唯一可以把握的,便是当下。每人每天有24个小时,如果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那就试着增加生命的宽度,每天多做一些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多尝试,积极乐观。也许,我们总是把死亡看的那样悲伤,可是,死亡是一件无需急于求成且必然降临的节日,我们只需要好好珍惜当下有的一切。
母爱是活着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去你看看吧”摘自《秋天的怀念》。
记忆中,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这篇文章,作为课文的一篇,当时只是为了应付而去学习,与如今主动大有不同,很熟悉的一篇短文,现在再读,泪水已打湿眼眶,可当时不懂,这次再读,我看到了史铁生先生的痛,读懂了史铁生先生母亲那一句“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是带着多么的敏感,心疼和爱啊。铁生面对疾病的无奈和痛苦,母亲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对于母爱,我觉得是常觉亏欠的。“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在我记事时,我的作文本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句话。从家里的大大小小柴米油盐,到弟弟和我的学习,妈妈似乎永远都有操不完心。今年生日,我送了妈妈一束花,她虽然嘴里说着浪费钱,还不如买几块肉吃,脸上却洋溢着幸福和孩童般的开心。是这样的,每一个母亲在做妈妈之前,也是自己家的小公主,也是一个爱美爱打扮的小姑娘。上了大学,离家更远了,现如今甚至可能大半年才能跟妈妈见上一面,每次见面,也都会因为意见不合或者别的原因争吵,争吵过后又是无尽的自责和后悔。但是,妈妈还是会说“我希望你能理解妈妈”,她似乎总能原谅我,包容我的一切小脾气。
是的,爱是常觉亏欠,世界上所有的妈妈似乎都会觉得给自己孩子的不够多,不够好。于是乎,每每在给妈妈写信时,我都说,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你已经很好了。我在想,未来的几十年后,我可能也会成为一名母亲,虽然我口口声声说自己要是以后有小孩了一定不会像妈妈那样唠叨,但是,我不会吗?我试问自己,试着理解妈妈唠叨时的心情,是担心吧,是心疼吧。
面对母爱,我们总是歌颂和赞美。是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面对母爱,我们不仅仅是歌颂和赞美,更应该付诸实际行动的爱和肯定。昨天晚上老妈突发奇想,给我打来一通电话,扯着运动会的事情,问我是什么东西,我耐心解释着,最后老妈说“有空常给我打打电话,我很想你,当然我想你也会多看看你的西红柿头像…”那一刻我哽住了,我想老妈应该是想我了。写到这里,还是想哭。母亲总是这样的,她们很坚强,似乎在孩子面前无所不能,我想应该多关心关心他们,多跟她们说说“我爱你”,多理解她们。回到《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当中,史铁生先生在那个秋天,真正理解了母亲,也明白了母亲爱他爱的深沉,而这份爱也无比厚重。
写到这里,差不多也该结尾了,读了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对于生命和母爱,我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生命的意义是把握当下和学会珍惜,而对母爱最好的回馈是健康快乐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