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叹“无明”——言“痴”
(1)自析“题石头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满纸荒唐言”点出“妄”;
“都云作者痴”点出“无明”(《俱舍论》:“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
“荒唐”来自于这份“痴”,因为缘起性空,妄自无明
“作者”点出众生(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这部小说的作者)
之所以味觉辛酸难解,是因为“妄”它藏性随染,随缘显现,世人立妄为真,引发尘劳烦恼,众生轮回其中,颠倒执迷,变易相续,终而复始,不得超生。
(2)且看“痴情儿女”
高洁如宝钗、黛玉、妙玉者。
宝钗、黛玉,于才学,二人上下相当。于风月,一个无情动人,一个多情风流。于俗世,一个是勘透世情的山中高士,与世相推移;一个是心性灵巧的世外仙姝,遗世而独立。于宝玉,一个是能秉烛夜谈的红颜知己,一个是可临风伴读的红袖添香。
黛玉更添风露清愁。于闺阁之中吟风弄月,叹知己之情,悲身世之苦,感前路之艰,哀命不久矣,多愁善感如斯,终是病情愈沉,命薄泪尽,香消玉殒。颦儿啊颦儿,“莫怨东风当自嗟”……(屈原)
宝钗多一份处世的豁达。于人世,不戚戚于无常,“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于个人,自珍自重,保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端方气质;于生活,安分随时,朴素自适,正如冷香丸之名——“历着炎凉,知着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于情感,是超越个人之情的不着私,真真是“任是无情也动人”;于心向,身囿闺阁,却,志在千里,一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豪气十足。入世之姿犹如人间富贵牡丹花,雍容大气;出世之态似若山中高士晶莹雪,超然高洁。“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便是最后孤枕寒衾,想来亦能随时自安。(渔父)
平心度之,钗黛皆是一对妙人,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好处”,何须“钗黛相争” 扬一贬一。在四十二回的庚批言“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宝钗的无情是一种克制,或许贾府败落后,冷香丸做不了,以往的“无情”是靠冷香丸药性压制,不再吃冷香丸,宝钗的本心得以渐渐流露,也许在八十回后有某个场景——宝钗于病中作十独吟,一边咳嗽气喘,一边提笔写诗,此情此景大似黛玉,也许就是其言“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宝钗越来越像黛玉,这就是所谓的“钗黛一体”。
孤高如妙玉,高洁品格,世所颂扬,君子慕往。妙玉心性虽高洁,却是孤傲不群,正是“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砸杯之言,洗地之行……世俗之嫌,分别之心,溢于言表,看似身处槛外,实则心在世俗,正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图名甚矣,反是累己,沦落风尘,终陷泥淖。
刚烈者如鸳鸯、尤三,鸳鸯面对贾赦欲纳其为妾的企图,不轻许人,誓死守香闺,誓绝鸳鸯偶,何其忠诚不阿!尤三姐改过守分,于自己终身大事断簪为证,誓嫁柳二郎,远却杨花片,见其反悔,以剑自刎誓决绝,何等痴情刚烈!
狠辣如凤姐,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瑞病重身亡,贾瑞之果虽咎由自取,然在其即便有参汤亦不能好的情形下,凤姐拒绝为其提供人参,可见其狠;凤姐弄权铁槛寺,受赃婚拆散有情人,致使张金哥与守备之子双双殉情,可见其贪;凤姐巧语将尤二姐骗入贾府,衣食不继,暗气丛生,一计借剑杀人,弄小巧打掉腹中胎儿,万念俱灰下,尤二姐吞金自逝,可见其绝。凤姐身上背的人命一为弄权二是拈酸,皆系其要强之性,凤姐弄权目无王法,可见其狂;拈酸耗尽夫妻情分,反目成仇,可想其妒。阿凤是出尽了风头,却也失尽了人心,终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软弱如迎春,乳母赌博偷盗累金凤,丫鬟春心荡漾私会表弟,为省事而不问世事,毫无底线地一味受让,任事苟且,非道家因果之学,真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何其糊涂!终是误嫁中山狼,一载赴黄粱。
英豪如探春,探春善书,喜欢“朴而不俗,直而不倨”的物件,墙上挂着的颜真卿墨迹即验其心迹——拙朴大气;一时兴起建诗社,一番见地巾帼不让须眉;探春受命协理荣国府,改革创新为贾府兴利剔弊,显其才干;抄捡大观园时,独探春秉烛开门以待,颇有军帅升帐坐堂的大将风范,威风之气俨然,面对王善保的拉扯,怒给对方一记掌掴,凛然而不可侮。对家族形势洞若观火,奈何生不逢时,运途多舛,终是骨肉离分,“千里东风一梦遥”。
孤介如惜春,在抄检大观园时,丫鬟入画替哥哥私藏所赏财物被查出,众人皆觉其情可饶,然惜春坚持不依,入画被逐,因势杜绝宁国府,最后断绝了整个贾府,终是远离红尘遁空门,青灯古佛伴一生。
心比天高如晴雯,晴雯撕扇之行,映其率性也现其张扬;小红替凤姐传话,晴雯对她的一番言语,虽昭其磊落,却也嘴不饶人,显其刻薄;坠儿偷镯,晴雯动私撵走了坠儿,虽显真性却也现其爆炭脾气;病补雀金裘,示其上乘女红之技也现其要强之性。风流又灵巧惹人嫉,位卑而气盛招人怨,终是枉当虚名抱屈而亡。书者给予晴雯的“勇”字,实为褒中之贬。
天真如香菱,香菱跟姑娘们学诗,同丫鬟们斗草,是其可爱也;丈夫娶正房,香菱忙得欢天喜地,及至金桂进门,对她百般折挫,不知何意,仍尽力挽回,终受虐致死,是其可怜也。书者给予香菱的“呆”字,实为贬中之褒。
意淫如宝玉,警幻之言“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对女孩儿们的欣赏体贴,是其多情的一面;宝玉和金钏调笑,王夫人动怒后逃之夭夭,抄检大观园之后,晴雯被王夫人逐出,宝玉在旁不敢多言一句,多动一步,是其无能的一面。作为“绛洞花王”的贾宝玉,在“花”遭受侵害时毫无招架之力,空余悲叹,果真是“天下无能第一”,多情公子,无能纨绔。
滥淫之流如贾珍、贾蓉、贾琏,贾珍与秦氏爬灰,贾珍贾蓉父子与尤氏姐妹厮混,父子聚麀,荒淫无耻,柳湘莲言之“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贾琏国孝家孝两重在身之下,无视国法家法,偷娶尤二姐,行淫取乐。三人实属淫污纨绔,贾府由何不败!
夏金桂,模样俊俏、家世富贵的千金小姐;薛蟠,形容出落、家财万贯的富家公子;夏家甚至比薛家还富。孙绍祖,相貌魁梧、家资富饶的荫袭公子;迎春,容貌娇丽、擅长棋艺的世家小姐。两对皆是世人眼中门当户对的好姻缘,然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跋扈如夏金桂,即便号称“呆霸王”的薛蟠,婚后亦叫苦迭迭,悔不当初;凶狠如孙绍祖,“二木头”的迎春唯淌眼抹泪,终是命丧其手,芳魂永逝。面对薛蟠和迎春各自的嫁娶,戚评:“此文一为择婿者说法,一为择妻者说法。择婿者必以得人物轩昂、家道丰厚、荫袭公子为快,择妻者必以得容貌艳丽、妆奁富厚、子女盈门为快,殊不知“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试看桂花夏家、指挥孙家,何等可羡可乐。卒至迎春含悲,薛蟠贻恨,可慨也夫!”一时的体面断不等于长久的日子,只图一时,贻误一世。
……………………
红楼梦中出场人物近千人,其中如傻大姐、小鹊这样的一类“路人甲”“路人乙”的人物,就像电影中用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客串角色,完成情节需要之后便杳然无踪。
红楼梦的人物没有主次之分,书者只是在客观叙述每个人的命运走向,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舞台剧的主角,只是有的谢幕早,有的谢幕晚,谢幕早的,自然着墨少,谢幕晚的,自是着墨多,而人的主次岂因其谢幕早晚而定其角色之大小。
红楼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十分立体鲜活,恍若这些人物真在这世上走过一遭,里头的人际关系表现出的人情世故是这个世界曾经、亦或是现在、也会是未来,真实的写照。“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可见人“得陇望蜀”之情。再譬,狠命吞金逝去的尤二姐,贾府众人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生前,众人不待她,死了,众人却又念着其好——“众人虽素习惧怕凤姐,然想尤二姐实在温和怜下,比凤姐原强,如今死去,谁不伤心落泪,只不敢与凤姐看见。”可见人性的慕强是真,畏强也是真;凌弱是真,怜弱也是真。“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这是说的宝玉在黛玉逝去后娶了宝钗,可见人的多情是真,忘情也是真;面对尤三姐的自刎决绝,柳湘莲万根皆削,可见人的无情是真,至情也是真。
(二)恨“无常”——叙“变”
人的生老病死,物的生住异灭,世界的成住坏空,虽历时有长有短,但皆为一期无常的显露,一之成立、持续、破坏,又转变为另一之成立、持续、破坏,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终而复始。
(1) 世事本难全——“美中不足,好事多魔”
一则世事本难全,犹如“月有阴晴圆缺”;
二则如黛玉所言“事若求全何所乐”;
三则越求全越有缺,不免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黛玉和宝玉的一生便应谶了这八个字。
红楼中的美人,书者在刻画其样貌时皆非给予全美,总或有一不足处, 譬如黛玉是病态,宝钗是微腴,湘云有些咬舌头,鸳鸯两腮上微微几点雀斑……美中不足更显动人之处。
袭卿念姨娘之位,终嫁优伶;宝玉于富贵之乡,终失黛玉;宝钗嫁于宝玉,终守空房;凤姐管家殚精竭虑,终被休弃;妙玉最喜高洁,终落风尘……可见天下事未必都遂心如意。
(2) 物极必反——“红尘乐事,不能永恃;乐极悲生,人非物换”
湘云与丫鬟翠缕说阴阳之理:“‘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一阴一阳之谓道”、 “物极必反”之理于湘云口中二三言便述清楚了。
可卿临终托梦王熙凤,言家族将败,凤姐梦中问询家族永葆无虞之法,秦可卿应以“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是人力能可保常的。”再赠言“盛筵必散”,早为后虑……奈何人深陷执迷,不悟了然;正是“凡人在平静时,物来言至,无不照见。若迷于一事一物,虽风雷交作,有所不闻”。
紫鹃在劝黛玉时用了一句俗语“老健春寒秋后热”,这句话是说春日渐暖,虽寒也不会持久;立秋转凉,再热也是暂时的。春寒秋热比喻老年人的健康不易常保,紫鹃以此劝黛玉趁贾母还明白硬朗在婚姻大事上早作主意。
“某启:数日不奉问,苦暑非常岁之比,少壮者自不能当;衰病之人,不问可知焉。辱教,承体气清安,甚慰。俗以立秋日卜秋暑多少,据今日之势,犹当更猖狂耳。然世言春寒、秋热、老健,为此三者,终是不久长之物也。”
——北宋·欧阳修《与沈待制》
“世间四事不可久恃,春寒、秋热、老健、君宠。”
——宋·太平老人张仲文《袖中锦》
增至九事:“(净)老健春寒秋后热,(小净)半夜残灯天晓月,(丑)草头露水板桥霜,水上浮沤山顶雪。”
——明·毕魏《三报恩传奇》第六折
纵是“筵开玳瑁,褥设芙蓉”,也终有一散,正是“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伴随薛宝琴、李纹、李绮、邢岫烟的到来,园子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候,同时也拉开了大观园诸芳渐散的序幕……
(3) 诸行无常一切空——“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铁槛寺”、“馒头庵”是红楼中的两个地点之名,“铁槛寺”是京中贾府人去世时停灵寄放之地,也为送灵人口寄居下榻之处;其不远处就是“馒头庵”,也叫水月寺,“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这是小说里自述的名字由来,而书者实则是化用前人的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同时妙玉很喜欢这两句诗,所以在给宝玉的庆生笺子上以“槛外人”自称。这两句诗出自宋·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而范成大的这两句的化用又来自唐代白话诗人王梵志的《城外土馒头》、《世无百年人》。
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
宋·范成大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城外土馒头
唐·白话诗人王梵志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范成大的表达言语平实宁和,王梵志诗中直言人是坟墓里的馅草,透着一份鬼片的恐怖,让人不寒而栗,表达风格虽异然所藏情理一也。
庄子在《齐物论》中用“万物与我并生,天地与我为一”抹掉了万物表面的差别,直指万物的本质——归“一”。“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句话用“铁门槛”象征显赫,用“千年”意寓长久,用“土馒头”比喻坟墓,是说一个人生前的家世再尊荣再长久,也逃不出死亡的定命。
解注好了歌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道出个人生死无常;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道出家族盛衰无常;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道出国家兴亡无常……
兴亡聚散,盛衰离合自有定数。以“周茂叔窗前草不除”之心循天理不着私;亦如“明镜当前,物来悉照,物去即空,自然十分清净。”于事理融通,自在无碍,现世安隐。
(三)红楼结局今何在?
伴随第三枝梦甜香的点燃,第八十回也近尾声,香烬梦醒,前八十回是对众生的开示,后四十回是留待众生的证悟,个人看来,红楼结局在众生之中。
《法华经》药草喻品,以药草譬喻众生,道出“性一而相殊”之理,众生之根机,深浅不一,领解随异,由此证悟不同,于红楼梦言,自是各人心中结局也各自分别。即便世人寻到书的结局,那也只是书者一人心中之果,为书者自己的证悟。红楼一梦,犹如一雨,润于人华,各得其实,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无论这缺失的结局是有意而为之,还是冥冥之中一番阴差阳错的凑巧,这番留白招显了书者“济渡众生”的慈悲般若,乃“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是也。
红楼说法,一如法华,现佛陀慈悲济世之心;又如楞严,为众生指点破魔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