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有感

2024-06-27 08:01:40  本文已影响人 

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有感

《八十天环游地球》主要讲的是:主人公福克是英国伦敦上流社会的绅士,与朋友下重注打赌,赌他能够在80天内环游地球。随即他与仆人开展环球旅行,途中波折不断,最后有惊无险地按时回到了家,赢得了赌博;途中还救走了一个面临“殉葬”的印度女人并娶为妻。

读书过程中,我觉得这部小说不少情节比较脱离实际,而且主人公的各种行为也有些犯傻。虽然兴趣并不浓厚,但我还是继续读了下去,或许是由于主人公的犯傻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冷幽默,也或许是由于他那极其强大的命运能够使读者在身临其境的幻想中获得些许满足感。

小说的作者凡尔纳,是著名科幻小说作家。但这篇小说似乎不能算是科幻小说,因为其中并没有出现超时代的高科技,毕竟火车、轮船之类的东西在当时应该不是新鲜玩意儿。这篇小说更不应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小说,毕竟缺乏对社会或人生的深刻思考。这篇小说更像是一场套路非常经典的戏剧,适合作为心灵鸡汤,可以从中获得出名、发财、抱美女的幻想,因为这三点,故事的主人公全都实现了。

网上搜索这篇小说的相关评论,却发现大多为小学生写的读后感。小学生几乎都是在敬佩主人公福克“勇敢无畏”。这使我想起了诗人海涅的《读〈堂吉诃德〉》。他在童年时,读《堂吉诃德》的感受是这样的:

“是五月里一个明媚的日子,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夜莺向它颂赞。夜莺的颂歌唱得温存似的软和,醉心融骨似的热烈,最含羞的花苞就此开放,多情芳草和披着薄雾的阳光就吻得更忙,花木就都一片欢欣,颤动起来……我坐下来,用这位勇士经历的大事情来娱乐我的小心灵……看见这位好汉骑士,空有义侠心肠,只落得受了亏负,挨了棍子,便为他流辛酸的眼泪……我们依然以为这位骑士的英雄气魄可敬可佩。愈是他身体又瘦又干,披挂破烂,坐骑蹩脚,愈见他的所作所为值得夸赞。”

海涅,《读<唐吉可德>》
而当他成年时,感受是这样的:

“后来我快成人,跟这位拥护杜尔辛妮亚的倒霉战士稍稍相安无事,而且嘲笑起来他了。我说,这家伙是个傻瓜。”
海涅,《读<堂吉诃德>》
或许儿时,我也会敬佩福克吧。如今,与海涅的情境相似,我深切地感受到,经过了初中、高中、大学,已经参加工作好几年的我,早已远离了那时的时光和心境。

或许儿时,当读到小说的开头——描绘主人公在俱乐部里的生活时,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成主人公入戏了。一定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年龄不大却每天不上班、只泡上流高档绅士俱乐部吃喝打牌,家务归全职仆人打理,甚至说走就走地来场环球旅行的人,是多么有钱,与我距离很远。现在看到此处,只会轻笑一声:“又一个王思聪。”

或许儿时,当读到主人公在印度英雄救美时,不但会赞叹其勇敢,也会为其遇到一个美貌、智慧的女人而庆幸。一定不会想到,现在的我看到此处,头脑马上就会联想起经常爆出的外地女游客在印度遭遇暴行的各种新闻。

总是有人怀念童年,认为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我童年时,周围洋溢着幸福满满的气氛,当然这只是当时的感觉罢了。写完作业就可以玩感到快乐,考试过90分感到快乐,午饭中有一小块儿肉感到快乐,甚至家里住破平房也感到快乐——院子里到处都可玩乐。

现在长大了,反而到处都不快乐。例如,午饭奢望能多打些肉,尽管肉已经有好几大块。孩子考试考了95分,也要追究那5分为什么疏忽了。

儿时吃得简单却很快乐;现在食品丰富,却常担忧农药残留与激素污染。儿时出行骑自行车很快乐;现在开车,却常埋怨堵车与停车费太高……

然而,也有人认为这是选择性失忆,童年没有现在所想的那么快乐。比如,吃的穿的都是父母决定的样式,很少出现孩子想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给买什么的情况(至少我是这样)。父母心情不好,被教训的情况也是会发生的,当然当时并不会明白这其实是父母的原因,只是觉得又怕又莫名其妙,不知自己哪里又做错了。

反过来看父母,不但下班从来不用写作业,天天晚上看电视,而且想吃什么想穿什么就可以买什么。心情不好时,回家看到孩子每天都傻乐傻乐的,怒火心中起,随时可以骂几句:“就知道玩!赶紧看书去!”甚至教训一下。

或许,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快乐方式。诸如看这部小说获得的快乐感受,儿时是:“情节真刺激”,“福克真厉害”;青年时则是:“这缺心眼富二代够滑稽,命真大”,“我要是这么有钱该多好”。

本书扉页简介:“本书老少皆宜”,这么看来,等我老去的时候重读此书,说不准还会获得新式快乐,也尚未可知。

当下,我只想好好回味儿时的时代。我愿化作一朵流云,飘在20年前故乡的蓝天上,看着当年的我写完作业后,在操场上和小学同学们打闹;看着当年的我开始放暑假时,坐在森林里看着波光粼粼的河流憧憬未来;看着当年的我放学后,在夕阳橙色的光辉中背着书包唱着歌,蹦蹦跳跳回到破平房的家中,吃只有一丝肉的晚饭。重温儿时的快乐,因为这些已经不会再有了。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人类简史》读后感
  • 下一篇:《活着》读后感——家珍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