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借机写写前三十卷的概况,给想读以及想温习这本书的人分享一下,同时锻炼一下自己的总结概况能力,也给以后的自己重温此书留点记录。
◎ 卷一 五帝本纪
记述了黄帝(轩辕)、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帝尧(放勋)、虞舜(重华)五位先古帝王事迹,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某拜稽首”,例如“禹拜稽首”。原因是李商隐在《韩碑》里面说“愈拜稽首蹈且舞”。读到“禹拜稽首”,有“原来如此”的感觉。
◎ 卷二 夏本纪
通俗地说,就是夏朝从夏禹(文命)至夏桀(履癸)的事迹,印象深的是一句“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
◎ 卷三 殷本纪
当然就是商朝的历史故事,起自始祖殷契,提及了契的母亲简狄吞玄鸟之卵的神话,后面简要叙述谁生谁的传承关系,然后是成汤到纣的故事。
描写纣(帝辛)的一段文字比较有意思: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后两句很有警示作用。
◎ 卷四 周本纪
从后稷(名弃)与母亲姜原履大人迹有孕的故事开始写了一些神话传说。写公刘,古公亶父等事迹,然后写到昌(西伯),西伯如何得人心,到武王伐纣。写成王时周公摄政,以及之后帝王,厉王时,道路以目,邵公谏厉王弭谤。后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后来周幽王为了褒姒烽火戏诸侯,大失民心。
平王东迁雒邑;定王元年,楚庄王使人问九鼎。
后面没有什么我感兴趣的了。
◎ 卷五 秦本纪
秦朝始皇帝之外的历史,比较值得一提的故事是缪公。有一次,缪公丢了一匹好马,后来发现是岐下百姓(原文:野人)吃了。涉案人员300有余,“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然后赦免了他们。后来这批人都像敢死队战士一样在缪公被围困时甘愿效死。
◎ 卷六 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本纪写秦始皇事迹,内含李斯刻石文字和贾谊政论文的文字。
相对来说,《秦始皇本纪》可读性变强了,记述秦始皇驾崩前后的事件尤其生动细腻。
◎ 卷七 项羽本纪
名篇,写后来并没有称帝但生前功业与立国前刘邦相当的项羽事迹(含《垓下歌》)。
这一篇我发现项羽可以说有勇有谋,有时候果断做出的决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只不过他性格中有不太适合做统筹全局的统治者的弱点,譬如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在用人方面不够开明。但是项羽虽然比刘邦讲礼貌(外在行为方面文明),但烧杀抢掠也比刘邦多。
刘邦在攻入咸阳后明显如范增所云,一改以往“贪于财货,好美姬”的个性,志不在小。但项羽还是太自信了。
无论如何,太史公还是酣畅地记述了他的功绩。包括四面楚歌及自刎前骏马赐亭长,头颅赠故人的最后的善意,都有富于诗意和人情味的描写。
◎ 卷八 高祖本纪
斩白蛇起义,以及种种行迹。入咸阳后还军霸上,约法三章。知人善任(含《大风歌》)。
高中时语文老师说:“你看看刘邦,危难之际连问张良三个‘为之奈何’一点主意没有。”老师本意是讥笑刘邦对项羽无计可施。但我今天看来,这恰恰是刘邦用人的长处,谦逊地征求下属意见。充分发挥下属才能。
◎ 卷九 吕太后本纪
写了吕后称制,诸吕专权及吕太后崩后诸吕被诛,刘氏臣子重新将政权收归刘氏,综合考虑诸王情况,重点防范母家恶的情况,拥立代王为帝(含楚歌“诸吕用事兮”)。
令人发指的是她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不仅如此,还让孝惠帝去看,孝惠帝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可以说在宫廷里,权力中心,莫砺锋老师说,皇宫里父子夫妇的关系都不是纯粹的血缘姻亲关系。我觉得嫉妒会扭曲人性,加上集权也会扭曲人性,这些极端的感情在放在一个本来可能有点阴鸷的人身上就产生了这种耸人听闻的事情。
◎ 卷十 孝文本纪
孝文本纪写了一位贤明仁厚的君主,可以说是十二本纪里专章写一个帝王的本纪中最贤明仁厚的君主。
他广开言路,认为:“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君主有这种气度,很难得。因为听逆耳之言不符合人性。
因为缇萦的契机上书,废除肉刑。
崇尚节俭:“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无所增益。”想修露台,找来工匠报价,预算高于预期,他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为人仁厚,查处受贿案件,不但没有严惩,反而赏赐金钱“以愧其心”。“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 卷十一 孝景本纪
景帝本纪相对文帝本纪简短很多。我只标记了四个字,就是“除田半租”。
◎ 卷十二 孝武本纪
写了一堆求神拜仙的事情,云里雾里。武帝希望方士帮他求仙,又屡次被骗。发现被骗又会杀掉方士,而且是暗中杀掉。
我本以为太史公借此表达对武帝的讥讽。但又觉得他应该更坚守史官的责任。后来听说是武帝看见自己的本纪,不满意,删削了。今天我们看见的是从《封禅书》里抄的。
我读《封禅书》,确实内容有重叠。目前鄙人学识浅陋,这里存而不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