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2020-12-06 07:36:41  本文已影响人 

《史记》读后感

大道小巷上学时,最喜欢的两门课是物理和历史,受父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影响,高考选择了理科,真是“一入高考误终生”! 几十年过去了,变成了一个老工程师,而对于喜欢的历史故事,却只有中学课本里那点残存的“记忆”了。突然,觉得应该好好了解了解中华历史了!看啥?《史记》呗~

捧起《史记》这本人所共知的史学巨著后,却发现面对复杂的历史典故,枯燥的文言文,实在是很难,很难。但不管怎么说,既然读了就硬着头皮好好读吧,不是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嘛! 边读边记录一下,也不那么枯燥,“独乐乐,不如与众乐”!

《史记》记录了自轩辕皇帝到汉武帝年间大概3000年左右的历史,而汉武帝大约在公元初年左右,这样到21世纪,前后加起来是5000年左右。所以,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应该就是这个时间跨度!

现在考古学已经发现史前文化,史前遗址等,足以颠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许人类的历史的确是循环的,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但这次文明从5000年前的皇帝时期开始,应该不差。史记里,关于轩辕皇帝、颛顼、帝喾、尧、舜的记录精简而很多不为人们所理解。因此,读后感不拘泥与顺序,读到哪里记到哪里。

中国史官历代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历史上有史官连续三代被暴君杀头而坚持记录真实历史的故事。司马迁在自述里也讲到,自己家族远古时即为史官,其父临终托付他修史的事情。

所以,这里我们认为,《史记》的记录是真实不虚的。至于一些不为现代人理解的地方,那实在是年代不同,角度不同所带来的,思维不可固化。

感恩创世主的慈悲,向中国历代圣人致敬,向史官们道谢,使我们今天能了解到5000年前的人、事、物……,中华文化作为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传承下来真是不容易,吾辈当珍惜!

             (二)代王称帝,天命使然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死后,她的老婆吕后掌权(史记把吕后也作为帝王来专门记录)。吕后死后,以太尉周勃为首的大臣们灭掉吕后的兄弟,迎接了代王作天子,代王就是孝文皇帝,也是我们历史书上说的“汉文帝”。

汉文帝开启了自春秋战国500年动乱之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之后,他的孙子武帝开疆拓土,远击匈奴的事为现代人所熟悉。

先说文帝的出生,见  史记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四十九

汉文帝的母亲薄姬是魏王豹的妾,后来被刘邦纳入宫中。薄姬有俩发小,管妇人、赵子儿,三人约定“苟富贵,勿相忘”。有一次,管夫人、赵子儿跟刘邦在一起,说起了少时的约定,言语中带有讥讽。刘邦听了,很可怜薄姬。于是,

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征也,吾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后薄姬希见高祖。

是说,薄姬前一晚晚作了个梦,梦到一条苍龙盘踞在她的腹部,后来就跟刘邦生下了代王,即汉文帝。生下代王后,薄姬就很少见到汉高祖刘邦了。

这段话,被许多人解释为“特意贴金”,就是认为是假的,特意这么说的,愚弄百姓的。对此,大道小巷觉得有待商榷。前面我们讲了史官精神,如果这点事也要造假的话,那《史记》不用看了。而且,看看更远古的描述,这种奇异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即使从现代人的思维来看,司马迁都没有必要为死人贴金。

君权神授,王者负天命治国,那是贯穿华夏始终的,是正统的天理。

薄姬在刘邦后宫中是被冷落的。后来平安的跟着儿子来到了封地(王子成年后,分封到各地作为诸侯国王)。吕后死后,诸吕被铲平。大臣们商议立哪位王子作天子。这部分记录在 史记卷九  吕太后本纪 第九。

大臣们决定立诸王中最贤者为天子。
有人提议立嫡长孙齐王,但有人反对,认为齐王母家为恶人,恐怕再出一个吕后;
有人提议立淮南王,但淮南王太小,母家又恶;
最后,有人提议代王,认为代王是刘邦现有儿子中最长的,并且仁孝宽厚,母亲家谨良。

就这样,代王成为天子,开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灿然文治。

看了这段历史,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代王运气真好。是啊,表面看起来如此,但天子系天命,是一个运气好能解释的了吗? 不说代王出生时的灵异表现,他这之前十几年的冷落,一般人能受的了吗? 被冷落,轻视,而依然仁孝宽厚。这不是运气好,是德行高,天命使然啊!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绿野仙踪》读后感
  • 下一篇:《理想国》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