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读《白鹿原》有感

2022-12-21 07:58:04  本文已影响人 

读《白鹿原》有感

《白鹿原》这本书,其实我是断断续续看的。这两天翻起我的摘抄,发现原来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就首次翻开了。但或许是因为怀着对那个年代的作家的刻板印象,又是北方文学,我以为《白鹿原》或许就会同《平凡的世界》《四世同堂》这些书一样,不过就讲些在时代的变迁里,小人物怎样受封建所累又怎样受惠于新的统治,人怎样刻苦奋斗、怎样破除封建思想的过程。至少在这个阶段,我对这些书是处于一个审美疲劳的状态的。所以一开始我只把这本书当作一个任务,是我学习现当代路上提高自我的一个长篇阅读作业。以这样的想法去读,自然是没什么滋味在的,没读几页我就丢开了,去读别的书了。直到上学期末临近考试了,觉得自己该读些正经书了,才又想起来翻开随便看两眼,然后又丢了。就这样陆陆续续读了十分之一的样子,到了闲下来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好半途而废,还是看完吧。然后这一次,我才真正地走进了白鹿原。
这两天空余时间,我几次拿出kindle想消磨时光。但是想起我的读后感还没写,就迟迟没有看新的书。因为我怕读了别的书,辽阔的白鹿原和那群鲜活的人,就会慢慢变得模糊,直至又成为了书名和几个名字了——其实我寻访白鹿原,他们是我的朋友。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
这一段是豆瓣上,对《白鹿原》的简介。这一读,就觉得翻云覆雨,格外宏大。这么厚一本书,有家庭琐碎、鬼怪妖魅,又有时代变迁、山川更迭……我实在不知从何说起。
全书的开头是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是这句话,造成了我对这本书一开始的误解;也是这句话,造成了我对白嘉轩的误解。这样的误解,直到我看了全书的三分之一,才认识到白嘉轩真实的为人。在他终于摆脱了命运的诅咒,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是勤勤恳恳地守护着自己的土地,守护着白家族长的威严,对儿女的教育凌厉,对鹿家长工关怀,对他人以德报怨……永远挺直着腰杆,永远无愧于心。有时候我在想,或许是他自身年轻时面对六娶六丧,而妻子仙草不惧诅咒围着棒槌与他同房的那段经历,影响了他往后几十年不信不怕鬼魅游说的态度。在面对田小娥附身鹿三的时候,他一身正气,最终将小娥镇压在塔下。
和白嘉轩一起在白鹿原长大,看过白嘉轩年轻气盛、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因此当他继承起族长的位置,担负白家的重任,教育孝文孝武的时候,我难免替他捏把汗——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可不好意气用事。但是渐渐地,也不知怎的,白嘉轩就老了,是老族长了。后来再到孝文、再到孝武,我又替他们捏把汗,这个时候只要白嘉轩出来替他们出个主意,我就觉得可靠、安心。后来呢,白嘉轩已经太老了,但孝文成了县长,我又替白嘉轩觉得安心。在这部书里,我就是这样看着这两茬人的长大成熟,那几十年的人生,岁月啊、心境啊,似乎我也替他们消受了一遍。
陈忠实这样说过:
白嘉轩就是白鹿原。一个人撑着一道原。
白鹿原就是白嘉轩。一道原具象为一个人。
他看到白鹿原随着这个时代风雨飘摇,人物林林总总,但他却绝不掺合以求自保,而是踏踏实实地守着那片土地,恪守祖训,仍旧躬耕。

白嘉轩就像白鹿原那样,是主角,亦是背景。原上的那一场场“风搅雪”,则与白鹿两家的后代密切相关。我最喜欢白灵。她就像她的名字,像百灵鸟一样,活泼又充满灵气。她是家里的掌中宝,却不顾父亲的威严,进城读书、加入共产党,宁与家人断绝关系也要献身于革命事业。她是那个时代解放的、自由的女性代表,一头利落的短发、坚毅的眼神,热烈的、充沛的情感。可惜的是,陈忠实对女性形象的塑造略有疏忽,对白灵的描写还是太少了,她是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啊。
白灵与鹿兆海两人原本是惺惺相惜、为国家的未来共同奋斗的战友、情人,后来一个入共、一个入国,各自坚定于自己的革命理想。我也很喜欢鹿兆海,他是那种年轻帅气又颇有想法的军官,内心很坚毅果敢,不会轻易被别人挑唆,又很重情重义。只是这两个真诚又简单的人啊,最后一个死于党内内乱,一个死于国共内战。他们是最纯粹地渴望世道变好并且付出行动的人,最终却为人所利用,没有好下场。
白孝文在堕落之前,在我心里是一个很没有存在感的人,并不能做成什么大事,只是按部就班地听着父亲的安排,试图成为一个公正凛然的族长。后来在鹿子霖的阴谋里,他进入了田小娥的窑洞,卖掉了家里的土地,过上了抽大烟、淫乱低迷的生活。白嘉轩与他断绝了关系,他到了荒郊野外,差点被野狗咬死,那一刻我和路过的鹿三一样,痛心又觉得厌恶,当真觉得他这个人已经完了、彻底完了。最后在熟人的眼皮子底下讨舍饭吃,朱先生的身体力行让他幡然醒悟,才觉羞愧,终于在鹿子霖给他的机会之下,翻身一跃成为国民党干部,干得风生水起。
白、鹿两家的家风截然不同,白家以德报怨,而鹿家则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总觉得白孝文在鹿子霖的引导下,反而是继承了鹿家的家风。譬如他朝张团长脸上开的那一枪,譬如他当上县长之后又抓捕了黑娃……他的所作所为我开始变得不理解,或者说他这个人太复杂,我自始至终都没有看透他。
白孝文重新立起门户,成为风光的白营长之后,重回白鹿原与白嘉轩道歉、想要重回祖籍的时候,我其实在为白嘉轩所抵抗。白嘉轩虽说一开始仍然不愿意接受这个儿子,最终还是接受了。也许我到底不是白嘉轩,不能体会他和孝文之间的这一份骨肉情深。我一边仰慕白孝文的功成名就,一边不能够承认他再是白家人。正如我之前说,我觉得他继承了鹿家的家风,那么他和白嘉轩所守护和敬重的东西早就背道而驰了,两人之间就算相认,大概也还存在一种无声的隔膜。
本来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白孝文、鹿黑娃在年轻时犯错被赶出家门,但后来都重回原上祭祖,与亲人相认了。但鹿兆鹏没有,他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者,是最先离开白鹿原的人,鹿子霖也说不再认他这个儿子。直到读完书我对鹿兆鹏都是带着一种赞叹的看法的,所以我觉得缺了点什么,鹿兆鹏为什么没有回家?他的弟弟已经牺牲了,哪怕他回家看望一下父母呢?书里没有写到,我本以为只是没写到,我以为是对鹿兆鹏这个形象塑造的不完整。后来我在豆瓣看了一篇书评,说白孝文是“真小人”,而鹿兆鹏是“伪君子”。若是如此,他对至亲,对黑娃,那些所作所为,便好像说得通了,那么书也就完整了。我更加叹服于陈先生的文笔塑造。
《白鹿原》之所以精彩,让人回味,是因为每个人都鲜活,没有人完美,没有人单薄,每个人都有自己处事态度。所以他们是活着的,不是单单被写出来而已。那个时代虽说国共内战,但是陈忠实先生的文字里,并没有明显倾向于谁。蒋在后期放弃进攻日寇,转而窝里斗,屠杀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为抓间谍,犯了太多左倾错误;国民党征壮丁收粮食,闹的民心皆失;共产党后期团结一致,赢得民心,一举拿下河山,这些没有倾向,这些都是事实。而参与每个党派的,都是谁呢?有白灵、鹿兆海这样革命理想大于天的理想主义热血革命者,也有白孝文、鹿子霖这样随风而倒,借此谋取私利的人……这才是时代背景之下,每个人生活的缩影。没有太多人无私,也没有太多人拥有锐利的眼光能够洞悉未来 ,更多的只是困惑于时代变幻,颤抖的、无奈的、不甘的普通人。人人借势而起,又失势而倒,但求苟全,不谈与自己无关的未来。

我认识白鹿原这个世界。我知道白家与鹿家在哪,是怎样一番的辉煌,哪儿又是他们的田地。白嘉轩的房间是怎样的炕头,鹿三的马房长什么样,吃饭又是在怎样一个大厅,冷先生的中医堂,朱先生高雅的学堂……哦,还有白灵与鹿兆鹏在城里住的房子是什么个样子,白鹿原那头镇压小娥的那座塔,黑娃当土匪时的那间屋子……虽不够清楚,但是总是模模糊糊有个轮廓。我想倘若有幸能够真正地去白鹿原走一圈,我至少不是个陌生人。黄沙漫天的黄土高原虽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但读了不少以她为背景的书,我也似乎熟悉了那一茬一茬庄稼的成熟时时间,甚至能算半个精神泊停处?虽不是梦醒之乡,不够轻松,但总之,想去看看。
我其实挺喜欢这种经典书被拍成电影电视剧的,但一定得先自己看完原著,让故事里的人物形象现在自己的脑海中野蛮生长。这时候再去看电视剧,便可以把自己心中的那个平行世界与别人眼中的平行世界进行对比,那会产生一种奇妙的火花。比如我去看海报的时候,白嘉轩是张嘉译演的。因为白嘉轩这个人物太丰满了,时空跨度又很大,很对,但又欠点儿什么,或许是缺点年少轻狂?又或是欠点年老佝偻?但该有的,又都是有了!然后就是演鹿子霖的何冰,演仙草的秦海璐,也许他们本人的形象与这些角色还有一点儿出入,但是定妆照简直与我心中的鹿子霖和仙草一模一样。还有特别棒的是白灵、黑娃、田小娥,田小娥的瘦削、娇媚与苦相全都被李沁演绎出来了。值得一提的是演鹿兆海的邓伦,其实这个形象定的不错,兆海这个军官确实应该是很帅的,但是我总觉邓伦的眼神太软了,鹿兆海应该有那种英气逼人、目光灼灼的眼神。白孝文和白孝武的形象说不上让我眼前一亮,但也没错,孝文确实要比孝武帅气又精刮一点儿。
我还看了一点儿电视剧的简介,应该是改编了一小半的,可能是因为这本书前段所涉及的内容电视剧也不好拍出来。我对情节稍微有点洁癖,不愿扰乱我心中的白鹿原,就当看一些形象,显得趣味性比较强。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家》读书笔记
  • 下一篇: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