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论语》读书心得

2022-11-28 08:54:34  本文已影响人 

《论语》读书心得

《论语》是中华文化必读书目,记录了孔子和弟子们的对话录,是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

第一次系统的接触《论语》源于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南师通过“以经解经”、触类旁通的方式生动的还原了《论语》所表达的思想,有很多地方和宋儒的理解不太一样,个人认为更接近本源。

今年11月份,萌生了再次读《论语》的想法,这次准备由浅入深的对《论语》进行更加深入和系统的学习。所以又翻开了南师的《论语别裁》,准备以此书为开端,在理解《论语》字面意思和南师补充的背景知识后,去阅读《论语恒解》和《论语》原文。

预计用一年的时间,对《论语》进行逐字逐句的基础性学习,并准备学完一章后就写一篇读书笔记,并发布在公众号上。

“学而第一”讲什么
据南师的解读,“学而第一”展现了当年孔子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和方法等。

“学而第一”,2022年11月14日读,11月25日读完,做完笔记。基本上每晚读一会儿。

先通读《论语别裁》上的内容,然后把原文写下来,写上南师对原文解释与南师个人的解读。

原文+翻译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粗译:

做学问要随时随地的思考、练习、反思,有得于心的时候,自己会会心一笑。

做学问是很寂寞的,当自己正当寂寞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这是非常高兴的事。(只要有学问,就一定会有知己,做学问先要能耐得住寂寞)

立志做学问,就算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会怨天尤人,有这种气度才算得上是君子。(做学问首先要自得其乐,没有这点精神,是做不了学问的)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粗译:

有子,名有若,字子有,孔子学生,小孔子43岁,学问好。

有子说:一个人为人处事能够做到孝和娣(通弟)而起来闹事的,是很少的;如果一个人不好闹事,而起来作乱的,是没有的。学问之道的根本是在做人上,君子都很致力于根本,这个做人的根本立住了,孝、娣也就培养出来了。孝、娣是为人的根本,也是仁的根本。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粗译:

曾子,名参,孔子的学生,小孔子46岁,著有《大学》。

孔子说:能说会道的,很少听说是仁义的。(态度上好,好像很仁义,都是假的)

曾子说:我每日都会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我答应别人的事情有没有办到?我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言而有信?老师教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我是不是去实践了?

孔子说:治理一个千乘(行政单位)的国家,做到对每一件事都很认真,使每个人都很信服;经济上要节俭,是为了爱护老百姓;用人的时候要做到把握好时间。

子曰:学生们在家里是一个孝子,出门在外对朋友、社会有爱,做人非常谨慎而有信用,能够爱护他人,亲近有学问的人做朋友,做到最后还有余力的话,再可以学习一些爱好兴趣。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之矣。

粗译:

子夏,姒姓,卜氏,名商,,小孔子44岁,孔子逝世后,曾在河东讲学。

子夏说:看到学问修养好的人,自己的态度也能改变,肃然起敬;能够尽心尽力的孝顺父母;在社会上做事,无论朋友或同事请自己帮忙,都可以竭尽自己身、心的力量;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就算这样的人没有读过书,我也认为这个人是有学问的。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粗译:

孔子说:君子要自重,不自重就容易失去信心。没有信心,学问就不稳固;以“忠”和“信”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有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世邦也,必问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自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粗译:

子禽,名亢,又字子元,小孔子40岁。

子贡,复姓端木,儒商鼻祖,孔门十哲之一。

曾子说:与其要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这样社会道德风气,自然都归于厚道严谨。

子禽问子贡: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要打听这个国家的政治,老师是想做官吗?子贡说:孔子秉承的是温、良、恭、俭、让的行事作风。假如你认为老师是为了求官,恐怕也和一般人求官的路线有所不同。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粗译:

孔子说:父母在的时候要言行一致,乃至父母不在身边,也要保持言行一致。如果父母去世了,在三年之内仍然说到做到,这就是孝子。

礼的作用是调节中和,中国文化的先王之道是最了不起的,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由礼的精神来处理。对于一件事情,了解它的中和之道,知道去中和、调整,而不过分。调整或中和任何一件事物,都必须符合礼义的基本精神,超过了这个限度也是不可以的。

信接近于义,守信的人,讲过的话必须兑现;恭接近于礼,内心对待事情认真庄重,免得招来无谓的耻辱;助人的心行,由近及远,渐渐扩及他人,像这个样子,也可以宗仰。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犯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粗译: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吃饱,住的地方合适就行,不追求物质生活享受 ,而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做任何事情都很敏捷,不乱说话,从古人的书本上去修正自己做人做事的学问修养,这个样子就叫做好学。

子贡问孔子:老师,一个人贫穷,还不谄媚;有钱了,也不骄傲,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还可以。不如安贫乐道,有钱了而好礼。子贡说:《诗经》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我懂了,做学问要像做玉一样不断打磨。孔子说:子贡,你懂得了这个道理,现在可以开始读诗了,因为告诉你一个道理,你很快可以举一反三了。

孔子说:一个人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最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南师有趣的解读
1、知识不是学问
学习是反人性的,怎么能够开心昵?

当自己生活窘迫时,有朋友来家里连菜都买不起,怎么会喜悦昵?

人不知道自己,自己也不会发怒,这样就叫着君子吗?

"学而时习之"中的学并不是学习的知识,而是指学问。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没有知识,也会很有智慧,被人尊重。学问来自于生活体验,是指做人做事做的好,而不是指知识多,并且这个好还带有极致的意思,也就是有学问的人是通透的。

2、学问的根本是做人做事
这有些反常识,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将学问等同于知识、技能、学历等,这和孔子的教学是有很大差异的。

并且,学问的根本也不是学习,而是做人做事。这点在曾子著《大学》开篇便有体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里不说大学之道是什么,也不讲明明德和止于至善。“在亲民”就是指的做人做事,与民相亲,类似现在的“为人民服务”,是真的为人民服务。

真正的智慧都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而日常生活核心是五伦关系:上下级、父子子女、夫妻、兄弟、朋友。

做人做事做明白了,可以说什么事都可以做好,做什么都顺,对什么都明白,人生通透明澈!

3、“贤贤易色”宋儒“色”错了
宋儒对“贤贤易色”对理解停留在表面上,认为是远离情色。这个色,其实是指“态度”。

“看到学问修养好的人,自己的态度也能改变,肃然起敬。”

这就很类似我们现在说的“跟对人”,要和学问好的人在一起,不是说和“知识多、学位高、职位高”的人在一起哈,当然知识多、学位高、职位高的人可能很有学问。

和这样真正优秀的人在一起,我们自己都会不由自主的改变。比如开智学堂的阳老师,20年如一日做学问,将国外优秀知识引入国内,专注产品和用户,提供真正源头的知识,而且为人谦虚务实,这样的人就是有学问的人,值得亲近。

我们一定要小心身边“巧言令色”的人。正如: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语言上讲的好听的人,很少有仁义的。因为一个平实的人,用不着花言巧语,也没有心里花言巧语。所有花言巧语的人,都有一定的目的,而这个目的也不会是利他的,大概率都是利己的。与纯粹利己的人在一起,他们不会和你讲道义,可能只是商业上的纯粹利用。

4、自重者受人尊重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南师特地讲了一个例子:过去的儒家学究们,正在偷偷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笑的不亦乐乎,看见年轻人过来,立马把脸拉下来。

宋儒很多时候是这样理解“君子不重则不威”的,认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闹出很多笑话。

这里的重不是庄重,而是自重的意思。自重的人不会骄傲,在低谷时也不容易失去信心。

我个人的理解,自重的人会客观的认识自己,对自己优缺点都很清楚,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人内在自足,怎么能不自信昵?!

所以,要想自信,先得自重起来。

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这段文字来自于《诗经·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形容古代制作美玉的过程,先是从玉石中将石头切开,然后再是把玉旁边的石头磋掉,接着是雕琢,然后再是慢慢打磨。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过程好像我们的人生成长过程。在社会生活、工作中,我们一点点被打磨,一点点修炼,我们对生活、社会对认知一点点发生变化。

同时,这也是我们做事应该有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做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试问我们有什么事不能做成的昵?

如果你现在顺风顺水,可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升华自己;如果你现在处于人生低谷,现在开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你也会很快的从低谷中跳脱出来。

仅仅是《学而第一》这一章,就有太多的内容和智慧,限于篇幅,不能把其精华尽情展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读《论语别裁》,然后我们一起交流。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艾青诗选》读后感
  • 下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