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瓦尔登湖》读后感

2022-06-11 09:37:49  本文已影响人 

《瓦尔登湖》读后感

这本书是我初中时买的,初高中和大学尝试了多次都没有啃下来,多是被无聊的流水账劝退的,另外青年心境浮躁,不谙世事,所以也读不懂此书。网上有人讲,年少不懂瓦尔登,读懂已是中年客。我还是不到三十的小伙子,能读下来很是不易了。最近境况稍动荡,心也有些累,加之疫情封闭,对自然向往更甚,反而能与作者共鸣了。在读之前,写了几句:“年少时读不进,此静书。今年方二六,忙事缠身,心亦不静。于都市中卷,为世俗与物质,及其支撑的人与情,也愿归隐至简如君。权作调剂,不知能读进否?”。各种读前心情,都在里面了。这本书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内容极其宏大,引人深思的点很多。我便分几个标题论述了,这种形式应是最能完整反映我读毕此书的所思所感的。
1.个人意义与社会意义

人是群居动物,这一点是毋庸异议的。即使梭罗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依旧逃脱不了社会性。和社会做的必要交换暂且不论,单就精神上,梭罗也离不了社会。梭罗在“来访者”一章就直言说“我认为,我也喜欢交际…我随时做好准备,一旦有任何富有血性的客人来访,我就会像吸血的水蛭一样死死吸住他不放”,梭罗也会乐意去了解生机勃勃伐木工的故事,乐意和诗人一起去钓鱼,愿意去了解陶匠怀曼、爱尔兰人夸尔的事情。
梭罗一直强调个人意义,而贬低所谓的社会意义,这和我们一直被教育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统一唱了反调,也不同于大多数人潜意识中的行为逻辑。梭罗认为个人的需求是需要社会的提供,社会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又会剥夺个人。比如想买好看的衣服,就需要去修铁路,在修铁路的同时,实现了社会层面的意义。梭罗看见很多人“平静而绝望”,怀着悲悯心他看到了另一面,修铁路掠夺了这个人的精力和时间,让这个人辛苦不堪,真是没必要。假如不想买好看的衣服不就行了?社会创造出这样的体系就是为了不断发展“文明”,作者认为因此牺牲大多数人的生活是没必要的,起码他自己不愿意做牺牲者。但是梭罗这个人矛盾和开放的一点是:他觉得发展文明牺牲个人不好,但却劝人应该接受付出高昂代价换来的文明便利。
于是引出要节俭,降低自己的欲望,有那个时间去思考不好吗?或者发发呆也比傻不拉几得去修铁路要好。节俭的核心是降低对物质的需求,降低对社会的依赖。梭罗一直在考虑什么是必要的?衣服、食物、住房,并且必要的条件也可以尽量简陋,只要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只有物质条件足够简陋,才不会想到为文明牺牲以换取更好一点的物质的条件。所以便有了梭罗的瓦尔登湖生活,每年只要劳动六个星期,就能收支相抵,这是他引以为傲的。
梭罗强调个人意义,他认为的个人意义是什么?
在于“真理”的探索。正如《结语》一章中库洛城伟大的艺术家探索完美的艺术品,“完美的艺术品,时间对其都不起作用了”,“只有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此外,梭罗在《阅读》一章开篇坦言,“选职业慎重一点的话,学生或者观察家或许是所有人的选择,是做探索真理的工作。”
许是十九世纪人整个世界对于科学的热情都比较热切,梭罗对科学的探索也是持续的,但这种探索更多是博物学性质的,主要依靠观察和思考。
梭罗能叫出很多动物的名字:“麝香鼠、鳟鱼、小银鱼、鲈鱼、美洲鹟、知更鸟、鹧鸪、水獭、斑鸠、山鹬、蚂蚁、狐狸、土拨鼠、野鸭、松鼠、樫鸟、黄蜂、猫头鹰、麝鼠、狐狸、赤松鼠、山雀、麻雀、野兔、熊、梭鱼、鳕鱼、篱雀、乌龟、青蛙、雁、蝴蝶、山鸡、鸬鹚、鸷鹰、丘鹬、夜莺、画眉、棕鸫、鹟鸟、嘲鸫、野牛……”,也能叫出很多植物的名字:“百合、菖蒲、雪松、铺地柏、桤木、石竹、山茱萸、冬青、黑桦、黄桦、椴树、鹅耳枥、榆树、铁杉、芦苇、羊齿、越橘、葡萄、牛舌草、苹果、栗子、榛树、黑杨、草莓、木莓、覆盆子、黄栌、丁香、山毛榉、黄杨、长生草、紫菀、绣线草、狗尾草、毛蕊花、羊胡子草、针刺草、莎草、橡树、山核桃、枫树……”。很少有作家能对植物和动物这么信手拈来,梭罗不是出自兴趣花大量时间自学,就是受过良好的博物学教育。
梭罗做了一些科学上的探索,包括:(1)测量湖的深度和温度,经验式得到“瓦尔登湖多深?湖的什么部位水最深?湖的深浅和冰层融化的关系?”;(2)泥沙的排列规律;并且进行了几年的物候记录,冰层什么时候可以融化?什么动物(各种松鼠、鸟)和植物可以表征物候?这些是他引以为傲的。
作为对大自然很亲和的人,满足好奇心和对真理的追求是梭罗个人意义上的实现。
2. 梭罗的中国渊源

上一章节,基本上把深层次,最核心的内容都讨论了一下,作为业余的写者,难免主次不分、啰里啰嗦,甚至词不达意,但我尽量避免误解。
我认为,梭罗内核里,是一个中国人。
他广泛地引用中国经典的名人名言,尤其《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借此来表明现代人困于既定理解,不敢也无能突破既定生活;沐浴时他会想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并以洗澡作为洗涤自我精神的一种方式。“神鬼之为德,其盛矣乎”,借以感慨上帝真理之无形,“德不孤,必有邻”,借以劝慰自己,即便离群索居,修行自我不必在意社会流言蜚语。
更内核的,我认为是梭罗的诗意哲学和老庄思想。中国是追求诗意的,梭罗也是。《生活之地,缘何生活》一章中,梭罗认为生活有四种生活层次,最低是浑浑噩噩,更佳清醒可以干体力活,更佳从事有效的智力活动,最佳生活的神圣而富有诗意,这便是对诗意生活的最高赞美了。梭罗认为自己是何种生活层次呢?我觉得他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亿中无一的最高层次。
更内核的,梭罗信奉的是老庄思想,清净无为。在《倾听》一章中,梭罗写道:“我喜欢为自己的生命留出更多的空间…我终于体会到东方人所说的冥想和无为的含义了…白昼向前移动,好像只是为了照亮我的某些工作…简单自然的日子是平静安宁的,不必指责他们有多懒惰…”,多么平和的话。其实用心想想,梭罗去瓦尔登湖的选择和全书的笔触都是一种深度冥思之后的产物,无为而智慧,安静且澄明。
我常常在想,梭罗理想的社会形态是什么样的?现代社会显然不能让他满意,我得出答案: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自由探索真理的社会形态。悲悯世人,不愿牺牲个人推动文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避免无效社交,以追求真理为乐。特别像中国理想中的“桃花源”,掺杂了些许人生意义(真理)。
3. 梭罗永不过时的思想

这本书有太多精彩的表达,巧妙到无以复加,得对生活多么热爱才能写出这么多精彩的句子!比如一起殉情似的的猫头鹰,养一头公鸡提醒自己起床,草盛豆苗稀的事,被潜水鸟戏弄的捕猎,兴致勃勃看蚂蚁打架等等。
梭罗是一个作家,但我认为,梭罗更是一个思想家。《瓦尔登湖》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宝藏,特别多的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反复品味。限于时代局限,平庸的作品里的语言往往多不合时宜,但梭罗的很多思想至今仍非常前卫。
“人们夸赞的所谓成功的生活,也仅仅是生活的一种而已,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夸赞生活中的一种而贬低另一种呢?”,这也是现代社会普遍发生的,瞧不起贫穷或者落后者,认为他们因人格缺陷等问题不得上进,但不在意看似成功的人用了何种途径(依靠父母、依靠优渥的家庭给的良好教育、或是卑劣的行径)取得成功,也不在意贫穷或落后者是否享受自己的现状,抑或因为某些优良品质(如过于善良)或客观因素而不得保持现状,告诫我们生活的方式没有高低之分,有高低的只是生存的效率。
“要分到什么程度这种分工才会停止呢?…最后的结果又是什么呢?…我的思考也能让别人来代替了”,梭罗意识到社会变迁使得分工不断细化,这种趋势在现在也愈演愈烈,这是推动文明进程的有效工具,但对个人来讲,生命更加单调,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自己去挖铁矿石,又亲自熔炼他们,最终就能为自己打造一把折刀…另一个孩子听有关冶金的课,同时收到一把父亲送给他的罗杰斯牌的折刀,试想一下…哪个孩子的进步更大?”这里对教育的思考是深刻的,结合犹太人的教育方式,我认为中国式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应该向着体验式教育(梭罗举例)、创新式教育和智慧教育(犹太人)方式转变,填鸭式教育的优点很可能被夸大了,于人的培养而言,可能是最低效的方式。但以应试为目的,搞不好效率算是高的,但反过来问:一个人有必要掌握那么多科目,那么多信息吗?反正未来还是要分工的,大多数知识都是要忘记的。这是一个开放的命题,值得每个人深思。
“一千个人在砍伐罪恶的枝条,而只有一个人在砍伐罪恶的根源”,提醒我们要注意很多行为都是伪善。
“最崇高的艺术,是对当代的本质产生影响的艺术。”
“暴风雨一直下个不停的时候,便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充分享受它给我的有力保护”,下雨时我也会莫名高兴,现在知道了,享受房屋的保护是刻在基因里的情绪记忆。
“你更愿意听它的演奏而不想去准备草木灰或者灰泥了,我完全相信,这些就是一种最便宜但又最优质的肥料”。音乐能给豆子当肥料,多么具有前瞻性。
“它们纯净无比,价值根本不能用金钱来估量。”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智慧和纯洁源于亲身实践,愚昧和贪婪则源自懒惰…淫欲是智力上懒惰的一种恶习…天性很难克制,但一定要克制”,梭罗也是优秀的“窄门”践行者。
“我们应该像一个称职的游客,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经常站在船尾看看那新奇的景色,不要像愚蠢的水手一样,在旅行路上只顾埋头撕麻絮。”告诫我们如何活着。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及摘抄
  • 下一篇:《围城》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