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山月记》读后感

2022-11-03 07:54:18  本文已影响人 

《山月记》读后感

​    中岛敦的《山月记》是闺蜜推荐我阅读的又一部日本作家的作品。去年曾读过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介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以及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虽有所感触,但印象不是太深刻,这次读中岛敦的《山月记》,却令我颇为震撼。​​​


     这部《山月记》共收录了中岛敦十篇短篇小说,是中岛敦借用中国历史和古代人物为题材,并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解读,以及对中国哲学、现实的诠释,以小说的形式为载体完成的作品合集。首篇《山月记》改编自唐朝的传奇作品《人虎传》,这个故事我竟是第一次听说,且是从外国人的著作里读到,羞愧汗颜的同时,深感《山月记》里所叙述的故事主人公,几乎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及众多同胞的写照。

   《山月记》讲叙的故事,简单又简短,却蕴含太多深层的寓意,发人深思。故事主人公李征,是一位没落皇族,自视学问渊博文才出众,不屑于官场做小吏的职位,以为自己饱读诗书又会写诗,做小吏是大材小用,遂辞官闭门绝交,潜心诗作,意欲走另一条成为人上人的捷径——以诗成名。

    意欲以诗成名,一鸣惊人,成为牛人,等待有人赏识,像诸葛孔明那样被请出山高居人上的李征,足不出户拒绝与人来往交流,只沉浸于写诗,想要像深埋土中之美玉那样被人发现,却不等扬名于世,就迫于生活窘迫,迟迟写不出好诗而焦躁不安起来。试想,一心追逐功名利禄,急于求成的人,哪里能静下心来潜心学问?

      数年后,李征非但没有写出精美诗作因诗成名,反倒生活越发窘困不堪。陷入困顿的李征不得不再次出山,求得地方小官为妻儿谋取衣食。然时过境迁,曾经同僚都已身居高位,令天性狷介,自恃甚高,却不得志的李征,相形见绌并郁郁寡欢。倨傲偏激,狂悖不羁的秉性让李征难以承受居于人下被呼来唤去差遣的落魄,又不甘承认自己无能失败的怯弱,过重的心理负荷,使得李征发疯,变成了一只老虎。

     变成老虎的李征,时而清醒短暂恢复人性,时而又会丧失人性成为一只食人猎物的畜牲。文中写到“恐怕无论是野兽还是人类,原本都是别种物体,最初还记得自己是什么,尔后便渐渐忘却,认定自己从来就是如此模样了。”人大概最难坚持的就是初心,以及对自我的认识,许多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人或兽。

     变成老虎的李征,随后与出使岭南已为高官的好友袁傪相遇于李征蛰伏的山岭,其时正好李征恢复人性,认出袁傪,没有将其扑食。逃窜隐身草丛黯然啜泣的李征,亦被袁傪认出,于是,借夜色,两位曾经同年进士及第的好友,开始叙旧攀谈起来。

      李征向袁傪诉说自己离奇遭遇后,又趁机托付袁傪,将他曾精心写作的数百首诗,至今依然记诵的恳求好友记录下来,以留后世。袁傪同情他的遭遇,自然满口答应,并让随从笔录了李征吟诵的或长或短三十来首自己的诗歌。这些诗歌令袁傪大为赞叹惊为天人,但感叹之余,袁傪感觉诗的确算是一流,但却欠缺一点什么。

     李征的诗歌欠缺什么呢?中岛敦借李征之口确认,他的诗欠缺人性。再怎样辞藻华美,看起来高大上的诗作,缺乏人性,就会没有生命,苍白无力,空泛而无根。李征变成老虎后大概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反省并剖析自己由人变虎,经此厄运的前后心理历程,读之令人惊悸。他说乡党誉他为鬼才,而他却倨傲不逊,妄自尊大,是缘于一种近似于羞耻心的、怯弱的自尊心。

     李征说“我想以诗成名,却又不进而投师访友,相与切磋琢磨。与此同时,又不屑与凡夫俗子为伍。这都是我那怯弱的自尊心和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在作怪。我深怕自己并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这段话几乎是每一个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之人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是太自负,就是太自卑,却又常常以一种表面的满不在乎来掩饰自己的怯弱和渺小。毋庸置疑,承认自己就是普通人平凡人,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勇气和智慧,我们许多人,却缺乏或不具备面对真实自我的能力。

    文中接下来的一句话,更是道尽人性真谛。“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李征最终未能驯服自己心里的野兽,变成一只老虎,让人唏嘘感叹。而现实生活中,我们谁又不曾是李征,哪个又不曾有过无法驯服自己性情人兽同体的体验和经历?

     突然想起曾经读过的卡夫卡的《变形记》,与《山月记》一样均为人兽变化的名作,似乎异工同曲,但细细品味,感觉两篇文章对人的感触启迪却颇为不同。中岛敦的《山月记》更偏重于追问人缘何变成兽以及所变成的兽究竟是什么,而卡夫卡的《变形记》却侧重人变成虫的社会因素及个体感受。中岛敦笔下的《山月记》所喻涵的深意,以及对人性幽暗的探究和自我存在以及人存在意义的追问,似乎更能警醒每个人去反省和思考。

    《山月记》收录的中岛敦小说,除过《山月记》,其它篇章亦十分感人和精彩。再简单介绍几篇,希望对这些故事感兴趣的朋友,有机会能阅读中岛敦的作品,从而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著作的另类解读。

    《山月记》里的《武净出世》《武净叹异》取材《西游记》,精彩故事刷新了我对名著《西游记》里那位,最木纳最没有存在感的沙僧从小就有的认知。让我看到了沙僧这个人物,亦是有自己思想和存在的价值。全篇中岛敦都是以沙僧的视角,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性格特色及成因进行分析探寻追问,让读者跟着他的笔墨,从不同的着眼点,从细微处了解到《西游记》里各个人物最本真的一面。

    《李陵》是中岛敦取材于《史记》的又一篇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从李陵请战带兵犹如当年爷爷李广英勇作战,深入边塞开始讲叙,古战场生死搏斗的场面描写刻画十分精彩,读来惊心动魄,如临其境,而人物内心活动更是真实生动。环境恶劣及部队力量的悬殊,尽管李陵及其部下英勇顽强,却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而后出现司马迁朝堂之上维护正义,为李陵辩护被汉武帝罚以宫刑羞辱的场景,又为读者呈现了另一位英雄人物司马迁。小说通过司马迁大段内心独白,将司马迁的个性及思想转变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有怨又恨,在受到不公正极刑却又咬牙活下来,继续完成《史记》真实的司马迁。

   《李陵》故事里最后出场的人物是苏武,“苏武牧羊”的故事大概家喻户晓,但真正的情形及真实的苏武,似乎只有中岛敦懂得和熟识。小说通过李陵与苏武各自面对被俘被扣,远离故土,降与不降的纠结矛盾,将这两位人物的性格做了详尽的刻画和描写,让读者重新认识了他们,并对他们各自做出的无奈降伏或顽强坚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及怜悯,从而产生出体谅同情乃至崇敬之情。

      故事来源于《左传•昭公四年》的《牛人》,取材于《列子•汤问》的《名人传》,以及讲叙孔子弟子子路故事的《弟子》等等篇章,中岛敦皆以轻盈的文笔,娓娓道来地刷新着我们普通人耳熟能详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懂得的中国古代人物形象。这些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堆砌的大道理,却能引发人内心的共鸣。无论是《弟子》篇里的子路,还是《武净叹异》篇里的沙僧,抑或《李陵》篇里的李陵、司马迁、苏武,每一个故事人物,几乎都有丰满的人格和自我反省与成长,让读者总能在故事里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相像的特质,找到能让自己共情的点。

     一个日本人将中国古代故事讲叙出新意,挖掘出人性所具有善恶,不仅引人入胜,更发人深思,让人不禁对这位不大熟悉的日本作家——中岛敦,敬佩加好奇想要知道他究竟是怎样的天才作家。通过查阅资料,对中岛敦的生平及这部《山月记》里各篇小说写作背景,我总算有了大致的了解。

     中岛敦生于1909年,1942因哮喘病去世,年仅33岁,真正的是英年早逝。这部《山月记》收录的十篇小说,几乎都是中岛敦临去世前一两年的作品。中岛敦汉学知识渊博,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一方面有其家学渊源得益于家族,一方面与自己勤思好学及多次到中国的游历有着重要的关系。中岛敦从细小末微处窥视、解读中国文化、诠释中国哲学的学养深广才思敏捷,均能从他这些引人入胜的作品里体现出来。

     文学无国界。中岛敦以中国古代故事为材完成的《山月记》,一直被编入中学课本,被其世代子孙学习诵读,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希望我们能从中岛敦的著作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真正的重视和学习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不好高骛远,亦不闭关自守,唯我独尊,尊重和学习不同国家及民族文化,驯服自己性格中的自负自卑及偏见,成为自己的驯兽师,做真正的人。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致电蜃景岛》读后感
  • 下一篇:从《茶馆》中看人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