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2022-10-14 07:18:19  本文已影响人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写在前面

希望你能拥有毕生倚仗的勇气去拥抱这个世界,只要心是满的,迷茫也动人。

我想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记录我的读后感,我的生活也会贯穿其中,这才是达到了我记录生活的目的。

1

其实在很早以前就看到过这本书的书名,只不过那时候没有在意,直到发现一位我非常喜欢的 up 主正在阅读这本书时,我觉得书名很有诗意,于是决定去看。

起初我并没有发现早在几个月前我就见过这本书的封面、书名,直到后来刷微博,刷到曾经的记忆,才发现原来我早见过这本书,但我也有些不可置信我竟然完全没记起,因为那条微博对我来说不是过眼云烟,它是重要的,我认为我应该记在心上,而事实是我没有记在心上。

后来我发现很多时候,原本我以为我应该记在心上的重要的事,都是在“再遇见”的很久以后才恍然大悟:欧~原来是它。

2

从前看书我从不会先看开头的“序”,都是等到读完后再回来回味。但这次我鬼使神差的从第一页开始翻起。

扉页上只有“献给泰勒”四个字,出于好奇我去网上查了泰勒是谁、与作者(名塔拉,后面都会以名字称呼)的关系。在搞明白泰勒是塔拉的哥哥后,我还发现塔拉生活在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中,从小被哥哥肖恩家暴,泰勒给予了塔拉读书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3

书前面弗吉尼亚的赠言我很喜欢,我认为他说得对,“一个人从来意识不到当时的情绪”,当时只是那样自然地发生着,怎么会注意到当时的情绪呢?而后回忆起来,才有了种种情绪,过去的事的意义是现在的自己赋予的。

​我又想起,几年前,在南山壹华里,我远远的看见楼梯脚下有一对情侣,男生蹲下,随后女生趴在男生背上,然后被背起,男生背着她踏上一节节台阶。

​我远远看着,心生羡慕,然后脑子里冒出一个疑问: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此刻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是有多浪漫多幸福?

然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好像……自己经历的时候,总是不知道在别人眼里是如此的浪漫。

所以,​那天晚上的那一刻我注意到了自己当下的情绪,是快乐幸福羡慕的。但很快这种注意就被山上的凉风吹散,我沉溺在壹华里美丽的夜景中去了。所以,当下的情绪似乎总是容易被忽略,不易被完全感知到。

4

序中,塔拉说,她曾相信他们一家是这四季轮回的不朽模式中的一部分。这真是一种神奇的感觉,是不是只有长期与世隔绝,与大山生活在一起,大山随四季更替但我们没有任何变化,就会产生永生的错觉?

​5

书中提到的《以赛亚书》是《圣经》的第23卷书,是塔拉父亲常读的并信奉为神的书,记录了犹太国和耶路撒冷的背景。欧~对了,塔拉父亲是最虔诚的摩门教徒。

关于“以马内利”的预言,以马内利是希伯来语、基督宗教术语,意为:上帝与我们同在。这则预言说的是:“必有童贞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以马内利。”后在《新约》中应验,就是后来的耶稣。

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电影《十诫》,也是来自《圣经》,所以《圣经》就类似于神话故事,神化贯穿在历史中,真实与否全凭自己判断。不过,我们是否可以从中窥探西方的历史文化呢?

塔拉的父亲读《以赛亚书》的时候说,此处有一条神圣教义,他会求问耶和华。耶和华是上帝、天主的称呼。塔拉生于1986年的美国,也不算久远的年代,但父亲仍信仰天主上帝,仍是神论者,这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个世界还存在很多神论者,只是因为我是无神论者,才觉得不可思议,狭隘了。

塔拉的父亲还认为:

上帝更有智慧

公立学校是政府引导孩子远离上帝的阴谋

臆想歪曲韦科惨案事实

医院是个邪恶的地方,生死应掌握在上帝手中

他把这些想法施加给了家人,至始至终影响着他们。并几次三番将家人置于危险之中,却又不以为然。

6

塔拉母亲成为助产士,有了自己的事业,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在人后,她脆弱恐惧,在人前,她英勇果敢,大家都信任她,一言不发的执行着她的命令,这样的反差令人倾佩。

真为她的改变感到高兴,同时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由此树立。所以塔拉才会挺起胸膛说:“谁也不如我母亲厉害。”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希望有天我也能成为谁的榜样。

某种程度上来说,母亲对小孩的教育也是成功的,毕竟她会给孩子们读美国历史、科学书、数学,这比现在很多中国母亲要成功一点吧。

可是后面的母亲,却有些令人失望,她变成了父亲的附属品。

7

母亲的母亲因为童年的不美好的回忆,婚后她便致力于构建一个完美的家庭,将母亲打扮得光鲜亮丽,她相信这样会保护女儿免受社会伤害,不像她过去那样遭人冷眼。

我突然想到人作为一个群居动物,刻在基因里的社会性有时也会成为负担。

8

双相情感障碍。我第一次听说。

9

​塔拉的父亲极其偏执,不听劝助仍要驱车夜行,酿成两次车祸,而且不就医,认为母亲的生死掌握在上帝手中。我真的是无语😓

10

“汇而构成人一生的所有决定——人们共同或者独自做出的那些决定,聚合起来,制造了每一桩单独事件。”

“沙粒不可计数,叠压成沉积物,然后成为岩石。” 全书最喜欢的一句话。

从消极方面来看,从前每个人做的任何决定会在后来的某一刻“应验”,成为一桩“事件”,每个人都难逃罪责。

从积极方面来看,每一次的回报、馈赠、相遇都来源于从前的每个人的每一次决定、每一个微小的努力。

还是好难过,我讨厌塔拉父亲的一意孤行,否则不会将大家置于此等境地。尤其是因宗教信仰放弃求医更是愚蠢!真的好惋惜塔拉的母亲啊!太难过了,太难过了。

11

虽然扉页上写了“献给泰勒”四个字,但这本书却很少写泰勒。某种程度上感觉我与泰勒有些相似,比如,对暴躁的斥责充耳不闻、一言不发,只一贯默默隐忍。不知道是因为此书的扉页,还是泰勒“性情古怪”、“宁静的复调”的气质,还是相似性,让我格外喜欢泰勒。

我在书中圈出了每一个与泰勒有关的词句,想努力捕捉泰勒的每一个情绪,搜刮每个不易被觉察的细节,想了解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有种魔力,尽管当时我耳边是嘈杂的音乐,但在读到泰勒时,心情也随他一起平静了下来。

​泰勒也是个温柔、安静、有条理的人,他的外婆很为他感到骄傲。

泰勒也像我的大表哥,一样的安静、聪明、沉默寡言。我记得大表哥说过他不喜欢外婆家,他在外婆家长大,8岁的时候就学会了做饭,我从小就知道外婆对他非常的严厉,但我不清楚是怎样的严厉。所以他后来也凭自己的努力,走出了那个小县,我还记得他说过,他永远都不想回去了。而我像温室里的花朵,每次去外婆家里,外婆总是笑意盈盈,啥都舍不得让我干。

我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大表哥和二表哥来我家找我玩,那时他们十几岁,我几岁。我们一起去我家后山爬了山,我感受到被两位哥哥保护着,好幸福,尤其是他们不远千里特意来找我,就开心。被惦记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情。


看到这里突然有种感触,我能感受到作者文笔真挚,不加任何修饰的真诚,我为之感动。

泰勒终于离开了巴克峰,临走时,他拥抱了小塔拉,说他会想塔拉。在书中能感受到爱真的好幸福,像突然在马路边捡到了一个宝一样。

12

有些时候塔拉的父亲是可爱的、伟大的,但我不太想去提,这根本不值一提。

塔拉说:“我所希望的父亲的样子,一位我渴望已久的守护者,一名想象出来的斗士,一个不会把我扔进暴风雪中的人,一个当我受了伤,能让我重新变得完整的人。”

13

书看了三分之一了,还没看到塔拉提家暴的事情,而且哥哥肖恩曾经对塔拉还很好,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变了质,我认为是塔拉的长大,和肖恩骨子里的暴虐与认知障碍。

小时候同样是遇到危险,爸爸在时,塔拉想的是依靠自己,哥哥肖恩在时,信任哥哥。

塔拉后来说:我想起记忆中的哥哥,想起他以前的样子,以及我希望他成为的样子。我想起阿尔伯克基和洛杉矶,想起我们在其间洲际公路上的旅行。

14

泰勒引导塔拉离开家,去读大学。塔拉也进入了大学,自我重塑开始了。

15

为什么资本主义可以使财富增长?也许可以看看亚当斯密的《富国论》。

16

克里博士说:“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然后再决定你是谁……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

17

塔拉说:“风就是风,人能受得了地面上的阵阵狂风,所以也能禁得住高空的风,它们没有区别,不同的是头脑中怎么想。”

18

读到第三部分了,那时正在视频电话,我在书中记录下这段话:

我看着他认真思考的模样,再看了看左上角的时间,23:44。快12点了,原来不光我这种菜鸡会学到十二点,大佬也会,不过我是勤能补拙,他是查漏补缺。我好像看到了无数个他曾经挑灯夜战的画面,好像有一点理解了。

19

塔拉说:尽管我已弃绝了父亲的世界,却从未寻找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勇气。

反思我自己,也缺了点勇气,勇敢说起来很容易,但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是不易摆脱的,突然有点理解作者了,我不也是一样固步自封的胆小鬼吗?

20

塔拉奶奶生病了,说完“是我的小塔拉,大老远从英国回来啦”这句话,就爱上了眼。

我想起了我爷爷去世时的样子。

那时,爷爷闭上了双眼,一大家子围在爷爷的病椅前,妈妈牵着我的小手,奶奶让我叫一下爷爷,我小心翼翼的轻声叫了两声:“爷爷,爷爷。” 爷爷缓缓张开嘴,想要回答我什么,可是一直没有声音发出,然后他就那样永远定格住了。随即姑姑在旁边哭着喊着爸爸,我感觉我的右眼有一滴泪滑落。

办丧事的某晚我梦到了爷爷,我梦到我睡眼惺忪地坐在床上,那是我刚睡醒,然后爷爷突然走进我的房间,跟我说了什么我忘记了,我疑惑问了一句:“爷爷,你不是死了吗?” 然后他就笑着出去了。

21

有一些声嘶力竭的记忆也被唤醒了,曾那样盯着镜中自己的脸,指责它流下的每滴泪。

22

晚上,和哥哥姐姐通了电话,在这些时候还有家人可以倾诉,就觉得,足矣。

23

读到“救赎之赌”这一小节时,我意外被告知了一段别人的故事,那一瞬间,紧绷、惊喜、震惊、疑惑、怀疑、刺痛、难过、伤心、痛苦、纠结……总之很不是滋味。随后我写下:原来爱而不得才是人间常态,我仍期待我的满月。想告诉自己淡然处之,仍要抱以期待,但其实这只是一句怎么都安慰不了自己的废话。

我恍惚、反复摩挲这段认识但看不懂意思的文字:“精神崩溃的问题在于,不管你崩溃得多明显……” 我脑海中不断回想起那件事,根本看不进去书,于是我决定写下这篇读后感,文字使我平静。可是无论是平静前还是平静后,我都承认,一切真相都无法打破心里的滤镜,我只是想静静,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会想得很美好,所以很心动。

人们努力营造的表象,与内心深处不曾与人说起的秘密,产生了矛盾,但我觉得他想相信什么,就会是什么,于他而言。因为我们只对过去,而非现在,拥有完整的情绪。​过去的情绪取决于现在的他怎么想。

认清内心并做出选择对每个人都很难吧,我仍感恩经历,不管好的坏的,所以这坚定了我要经历更多的想法,我想要成为社会的一员并透过某些角度去观察这个社会,如此,我才会更加清楚的知道,我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法接受的事实也会成为一种救赎。

我只是很遗憾,为什么生活中会有那么多刺痛,接收的信息越多,就越痛苦。但我发现当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待这些事情,就会少很多痛苦。现在我接受“所有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这个观点。

24

到这里就结束了,其他的不想谈,可以看出塔拉对有些事情含糊其辞,尊重个人隐私。

当自我与家庭产生冲突时,你会怎么选?

晚上,我下楼买沐浴露,回来的路上,我将自己幻想成塔拉,经历她所经历的童年,感受家庭的桎梏给她带来的痛苦,以至于我走错了路……

回到正题,因为我无法理解她为什么会在逃离和回归原生家庭中的不断拉扯,失去给她造成创伤的家庭,有什么值得难过的?有什么无法割裂的?是因为经历了那些刻骨铭心的痛苦,才难过没能拥有渴望的家人的爱吗。还是说,前15年她是不缺爱的,只不过家训是上帝在家人之上,而她那时恰好是摩门教徒,不存在冲突,所以自觉过得还算不错。

而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无论去了哪里,那些痛苦一直一直潜移默化地提醒着她、影响着她,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她对家庭有执念。

但有的人会选择将不好的事情忘怀,以此来保护自己,每当回想起来的时候,才会瑟瑟发抖,有可能这叫做逃避。能够做出这种选择的人,是痛苦不够刻骨铭心,还是怎么?所以,我很好奇,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养育出寡淡凉薄之人?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点就是,教育的重要性,塔拉善于主动思考。

25

看着陈玉莲和陈俊豪每天拌嘴的样子,我感慨,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幸福。

26

我像鸟一样飞回了这座山城,但我发现我并不喜欢,迫不及待想要折返回深圳,每个人问我,我都说是因为太冷了,这儿跟郭敬明描述的一模一样:

“冬季的天空,总是这样锋利的高远。风几乎吹了整整一个冬天,吹得什么都没有剩下,只有白寥寥的光,从天空僵硬地打下来。”



但还有一个原因我不能不承认。

我也反思,为什么我对故乡不像塔拉那样有执念?这种感觉就像,情感被封印住了,钝化了。

不过这次回来我知道了对我最重要的三个东西:

自由  太阳  爱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古典名著《红楼梦》读后感
  • 下一篇:《红楼梦》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