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2022-07-13 06:52:38  本文已影响人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拖了很久,才把这本书看完。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叙述的是吉卜赛少女爱丝美拉达和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以及其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之间的故事。

故事在1842年1月6日的巴黎的司法宫大厅里缓缓拉开了序幕,这天是主显节与愚人节合二为一的日子,所以这一天格外隆重。大家争相去看烟火、五月树,或者圣迹剧。


落魄的穷诗人甘古瓦是圣迹剧的剧作家兼导演,因为一度无人赏识而心情抑郁,意外邂逅美丽又善良的吉卜赛女郎爱丝美拉达和她的一只小山羊在广场上跳舞卖艺,并被她深深迷住。

穷诗人甘古瓦尾随爱比美拉达,却误闯禁止外人进入的乞丐和流浪汉聚集的场所-------“奇迹宫”的大厅,按惯例他将被乞丐们处死,除非有个流浪女愿意嫁给他。

爱丝美拉达为了救甘古瓦,表示愿意嫁给他,救了他一命。甘古瓦以为爱丝美拉达倾心于他,却发现她只是为了救他而与他做了摔罐成亲的名义上的夫妻。

爱丝美拉达其实早已心有所属,她曾在某个深夜被两个副主教和卡西莫多劫持,被当晚负责巡逻的弓箭队队长弗比斯救了出来,并对这个英俊的队长心生爱慕。

整个故事通过吉卜赛女郎与副主教、敲钟人、巡逻队长的情感纠葛为主线,以美与善的被摧残为对比,来表达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雨果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穷诗人甘古瓦爱慕爱丝美拉达,虽然与其做了名义上的夫妻,但却从未走进她的心里,甚至最后由于他的生性懦弱,却被副主教利用,间接害死了他所爱的人。

他的爱是一般市井小民的爱,他的爱现实又理智,当得知为了救爱丝美拉达可能会牺牲自己的生命时,他犹豫了,他不舍得放弃生命和他想像中的大好前程,说到底,他爱的其实还是他自己。

爱丝美拉达对救了她的巡逻队长弗比斯一见钟情,但不知她的意中人其实是个花花公子,且已经有一份设计的利益婚姻。她那么相信爱情,为了爱她忠贞不渝,宁愿死也不肯苟活于世,却不知自己坚守的这份爱其实只是一个笑话,是一个美丽泡沫的幻影。

她对弗比斯的爱,是只缘感君一回顾,使人思君朝与暮。天真单纯的她,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而她的意中人呢,心里面想的却就只是自己的利益和前途,根本就是致她的生死于不顾,非但没有丝毫想去救的想法,反倒无形中成了杀害她的帮凶。

在故事的最后,负责逮捕任务的弗比斯并没有亲手抓捕爱丝美拉达,而且嘱咐手下去执行了这项任务。我想,这应该是雨果刻意安排的情节吧,真相永远残酷,善良的作者刻意避开了弗比斯,为的就是给爱情留下最后一层温情的外衣吧。

副主教是个非常学术并且非常严谨的人,严谨到近乎病态。他对于美的倾慕和追求,要么得到,要么毁灭,他得不到的任何人也休想得到。在他伪善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邪恶丑陋的心。

他无疑也是爱慕爱丝美拉达的,美的事物大家都喜欢,坏人也不例外,做为一个神父和主教,他是不能亲近女色的,但爱丝美拉达的美又让他无法抗拒,他渴望将她占为已有,他也为此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文中也花了大段的篇幅对副主教微妙的心理描写进了细致入骨的刻画。

发现外国作品对人物的心理描写都非常到位,细致入微,仿佛带你真正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化身为文中的人,感同身受。在《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及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里也有同样的大篇幅的单纯心理描写。

同国人喜欢借助描述身边的景与物来衬托人物内心情感的烘托对比手法相比,外国作家似乎更擅长直接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起伏波动。感觉这一点也是很值得借鉴的。

卡西莫多是副主教收养的一个异常丑陋的弃儿,长大后做了圣母院的敲钟人。如果说副主教的爱是毁灭,那么卡西莫多的爱就是一种成全。只要能让所爱的人快乐地活着,他什么都愿意舍弃,包括爱情,还有生命。

在没有遇到爱丝美拉达之前,他的生活一片黑暗,他的世界里只有他的副主教恩人和他的钟,如果没有爱丝美拉达,或者他会一直这样无知无觉地终此一生。但是爱丝美拉达出现了,她就是光是爱是美的化身,是人间的温暖。

习惯了黑暗的眼睛一旦遭遇光明,却再也无法回归黑暗。有些东西可以一直没有,但一旦有了便再也不能没有。于是,当卡西莫多得知自己拼尽全力保护的爱丝美拉达最终被副主教设局绞杀,他的人生里唯一一抹光亮也消失了,他便再没了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

他并不是想占有她,他只是希望能竭尽全力地保护她,让她幸福快乐地活着,哪怕她的幸福与他毫不相关。可是,就算是这么卑微的愿望也不能够实现。他最终选择抱着爱丝美拉达的尸骨殉情而去,这也许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幸福的归宿了吧。

卡西莫多在不明就里的情况曾经作为副主教的帮凶企图劫持过爱丝美拉达,并因此而受刑。爱丝美拉达却不计前嫌,在他受刑时,在所有人都攻击厌弃他的丑陋时,这个美貌的吉卜赛少女却亲自送水给他喝。她的善良,她的以德报怨,是卡西莫多的人生中唯一一抹温情的光。惊鸿只一瞥,爱到死方休。


再说说故事里的两个配角。一个是副主教的弟弟,只知道享乐,头脑单纯的大学生,最终却在他的副主教哥哥亲自策划的一场阴谋里死于非命。这是一个多么绝妙的讽刺,这个弟弟曾是副主教唯一的牵挂和亲人,可副主教却为了杀害不肯屈服于自己的爱丝美拉达而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而副主教也被自己收养的丑陋的弃婴卡西莫多推下圣母院的顶楼结束了自己悲催的一生。

另一个是爱丝美拉达的母亲隐修婆。这个失去了女儿十几年的可怜的母亲,整日抱着女儿幼儿时的一只红色小鞋,思念成疾。而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重新找到女儿重新得到女儿的时候,却是女儿的死期。她以生命为代价,拼死相护,却也没能救下女儿。这何尝不是又一个绝妙的讽刺?得到和失去都在一瞬间,鲜血淋漓。

雨果在这篇充满了唯美气息的浪漫主义小说里,还有个比较独特的地方,就是他大篇幅地花了大量笔墨好几个章节来描写教堂以哥特式为主的各种建筑风格,这些对建筑的描述极为详尽和细致繁琐,作者似乎是在不厌其烦地向我们介绍建筑的美与独特魅力,其间还将其与逐渐兴起的印刷术作了客观的比较和分析。

这样花重笔来介绍创作背景的手法还是不太多见。我几乎是耐着性子看完这几章的,专业性的术语,很是枯燥。还有就是雨果在文中喜欢时常引经据典,一些法式冷幽默还看注释才能勉强读懂。不过,这些都不妨碍小说的整体故事性和美感。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丽的东西,打碎了给人们看。美的东西总是令人心痛,悲剧让人深刻。《巴黎圣母院》以其悲剧性的美,令人念念不忘。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红楼梦》全书读后感
  • 下一篇:《围城》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