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2020-11-14 08:53:50  本文已影响人 

《史记》读后感


《史记》作为史传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史记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以"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的魄力和才情,使《史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无愧。它不仅建立了杰出的通史体裁,建立了史学的独立地位,更带给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史记》论赞是司马迁创造的一种史论形式。指的是《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在先秦历史典籍《左传》《国语》《战国策》中“君子谓”、“君子曰”、“君子以为”、“某人曰”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史论形式。《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大多数放在每篇结尾。也有放在篇首或散见篇中的。习惯上人们称放在篇首的为序,放在篇末的为赞,总称为论赞。《史记》全书,序二十三篇,赞一百零六篇。其议论风格重点突出、结构严谨、生动形象,具有较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对后世研究历史和认识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读者而言,在读《史记》的过程中,论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向读者指明了事件发生的广阔背景,为读者做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原始依据,更向读者展示了史马迁进步开明的历史观和浓厚的人文情怀,使作品更具有启发性。通过阅读《史记》,总结出其中论赞的价值和功用如下:
一、帮助读者了解司马迁其人及其思想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了解司马迁,不仅是了解中国历史,更多的是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因而,司马迁成为了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物。然而,只是通过简单的介绍,人们很难了解司马迁及其思想。所以,通过司马迁的著作,尤其是他的论赞,我们能明白其思想。
比如,我们可以说司马迁是个心怀悲悯的人。《史记》以写人为中心,共有112篇写人的文章,其中57篇为悲剧人物。司马迁倾注了其大量的感情描写这些悲剧人物,更是在其论赞中表现了他那种发自人性的悲悯之情。他对周亚夫之死的评价:“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被直易有加焉!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可见,太史公在对他称赞的同时,也为他惋惜,说他因为过于耿直,后期不重视自身的学习,虽然坚守气节,但不懂得谦逊,再加上对皇帝不尊重,结果导致悲剧结局,令人感慨!他写屈原时,也体现了他的悲悯之情,“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像这样抒发他悲悯之情的还有很多,例如“向令伍子青从奢俱死,何异蛾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韩信、卢绾非秦积德累善之世,徽一时权变,以诈力成功,遭汉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称孤。内见疑强大,外倚蛮貂以为援,是以日疏自危,事穷智困,卒赴匈奴,岂不哀哉!”等。通过这些论赞语言,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司马迁的悲悯之心,也可以更正确的认识他。
二、帮助读者全面客观的了解历史人物
由于多数读者非历史专业研究人员,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不多,对中国历史人物的认识更是存在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将中国历史人物便签化,例如,秦始皇是暴君、项羽是英雄之类的。此类认识很显然是不全面也不客观的。而《史记》一书中最有文学价值的就是人物传记,论赞语中的人物评判更是占了很大的比重。最重要的是司马迁用精炼的语言穷形尽相,抓住了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因而,通过读《史记》论赞,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历史人物。
比如,在评说项羽时候,他说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可见,他没有一味的歌颂他的英勇,他直接点明了他的不足和失败原因,不仅对后世有启发性,更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更为客观真实的项羽。他虽讽刺秦始皇“白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但是也肯定了他“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东到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的功绩。可见,《史记》中的论赞对我们全面了解历史人物有很大的帮助。
三、帮助读者科学的认识中国文化
我党始终强调,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的不竭源泉,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是民族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因。因而,了解一定的中国文化,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树立文化自信,对于我们而言十分重要。
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不应只是停留在对中国一些名胜古迹的了解上,更多的是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处事准则。而《史记》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凝聚力和包容性,更是在论赞中提出了总结性的论述,对我们了解古人及思想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引用借鉴。另外,文章独特的写法和内容也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光芒。例如,司马迁的“人本”思想,不仅体现在他以人为中心的叙事方法中,还体现在他选题的广泛性上,他为刺客立传、为商人立传、为卜人立传,他的立传对象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其中所体现的平等思想、“草根”文化放在当下也是值得推崇和追寻的。
《史记》之文不朽,论赞之词不朽! 它不仅是文学、历史的宝库,更是中国文化的宝库。故《史记》论赞的深远意义绝非这短短的一篇文章所能概括,其中蕴含的更多价值和功用还值得我们进一步通过阅读去研究和探索。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草房子》读后感
  • 下一篇:《百年孤独》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