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我眼中的王葆
我们用了五天,十四五节课,将近十个小时,读完了《宝葫芦的秘密》一整本书。中间遇到有写作价值的地方也会停下来交流一下或者分析一下。我还设计仿写练习和一篇读后感。但是,我没有直接跟孩子们说写读后感,因为孩子可能都还不明白什么是读后感呢。我只是要求孩子们思考一下在读完故事后你想如何评价主人公“王葆”?请以“我眼中的王葆”为题目,写一写,要求有故事情节的佐证。说实话,这其实是在让孩子写一篇“人物分析型”读后感。但是你不要直接跟孩子说“写一篇人物分析型读后感”,你要把写作的具体方法告诉孩子。
(一)
我眼中的王葆
我眼中的王葆是渴望不劳而获的人。他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因为那样就可以不费力气就能得到一切。一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心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有一次,他和同学下棋想吃掉对方的棋子,棋子马上就飞到他嘴里。虽然心想事成了,但却让他尴尬无比。这是因为宝葫芦的头脑没有那么丰富,它把下棋里的“吃”想成了吃东西的“吃”。
王葆的宝葫芦非但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给他带来很多麻烦甚至是痛苦。他毅然决然把这个宝贝抛弃。最后,他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场梦。梦里的一切都太真实了,他下决心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认真、努力地学习做一个好学生。
果然,天上是永远不会掉馅饼的。不劳而获,只是瞬间辉煌;勤劳付出,才是永恒的财富。
(二)
我眼中的王葆
在我眼中,王葆是一个复杂的人。
他既想让宝葫芦给他变出他想要的一切,又想要独立去做成一些事情。比如,他做数学题的时候,就想直接让宝葫芦把答案给他,好让他不需要费脑筋。老师让画一幅地图的时候,就有一堆地图出现在他面前。这些时候,他都觉得宝葫芦挺好的。另外一些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做自己感兴趣的手工时,王葆想自己干。这时候宝葫芦的帮助就让王葆感觉很不舒服,什么也不用做的生活其实是很无聊的。
你看,不光宝葫芦理解不了王葆的想法,有时候我也不太理解他那复杂的想法。
(三)
我眼中的王葆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主人公——王葆。
我感觉王葆既想自大又很要面子的人。有一次,王葆去钓鱼,鱼迟迟不上钩,他就让宝葫芦给他变出了一桶鱼。他为此沾沾自喜,大肆夸耀时,却引起了他人的质疑。郑小登的姐姐是鱼类的“小专家”,她纳闷:“河里怎么可能有金鱼?”王葆一听,脸刷得一下子就红了。
王葆又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经过种种的事情,他不断反思,终于明白了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四)
我眼中的王葆
我来给你们介绍我眼中的王葆。他是一个淘气的孩子。比如,有一次,奶奶要给他洗个脚,可是王葆不听话,不肯洗脚,但是被奶奶拉住了,没有办法,只好乖乖洗脚。就这还非得提个“讲故事”的要求,奶奶就讲了个宝葫芦的故事。洗完了,奶奶又要给他剪指甲,唉,王葆又不乐意了,又是得讲故事才配合,奶奶只好又讲了一个宝葫芦的故事。
还有,王葆被宝葫芦搞得开始怀疑周围一切都是幻想出来的,他想试一试是不是这样,就故意攀着郑小登的肩,和他摔跤。
王葆还有一个优点:明辨是非,不帮坏人保守秘密。宝葫芦再三强调不要说出它的秘密,当王葆明白宝葫芦变出的一切都是偷来的时侯,不再盲目遵守承诺,而是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