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满族,1986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中山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暨南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曾在省级外贸工作,退休前任金融高管。散文见于《中国老年》杂志(北风那个吹),《报刊精萃》杂志(碗底的荷包蛋),《印象红磨坊》(追梦姐妹花)等。
徐婷婷在《追梦姐妹花》一文中,讲述了她们四个同学人生中的动人故事,文章励志感人,美到极至。文笔清新脱俗,如涓涓细流。她将她们的同学梦、工作梦和生活梦展现在一个平面上,这种写作手法是一种富有深度和层次感的叙事方式。这种文学手法的运用,让她的作品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她的这种独特写法,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还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通过这样的叙述,还能巧妙地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梦想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成长的道路。
作者和雨婷、佩华、晓鹿她们四人年龄相仿,气质各异,她们是一起怀揣过梦想的姐妹花,是一起踩着时代节奏,在不同方向上奋力前行的姐妹花,是在人生调色板上调出绚丽色彩的姐妹花。
她们当年同时兴高采烈地踏进了神圣的高校大门。四个姑娘在班上成为好朋友,她们如影随形同进同出,在校园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她们对未来的憧憬有着共同的期待。
四年后,她们经过高校统一分配进入工作阶段,开启了各自精彩的人生征程。正值青春年华的四姐妹,在人生最关键的一步即将迈开,她们将坚定的决心和梦想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那些年,她们各自融入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承担起人生各阶段历史使命,她们在漫漫人生路上,努力打拼成长壮大。她们步入社会后,对各自的职业发展有着共同的追求和梦想。
姐妹花对于家庭、爱情和生活有着共同的美好向往和追求。经过几十年的辛苦打拼,她们将光和热奉献给了单位和家庭。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她们脸上的皱纹已悄然爬上额头,不知不觉间陆续进入人生最美的退休阶段,她们各自追逐自己的夕阳梦。
作者通过姐妹花的故事,展现了不同人生阶段的人物成长和心理,塑造了显明的人物形象。在情节设计上,通过同学聚会、工作场景和生活片段的交织,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故事框架。在主题表达上,姐妹花的梦想和追求,反映出了一个时代年轻人对未来的共同向往。
这样的作品,不仅对年轻人的有重要启示:通过姐妹花的故事,年轻读者可以感受到梦想的力量,对现实挑战的勇气和智慧。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作品中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竞争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够让人们看到个人梦想的丰富多彩,还能够感受到 出生于60年代的四个姐妹花,在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时代中,迈着坚定的步伐努力前行。
她们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和聪明才智奉献给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她们为祖国由弱到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她们与伟大祖国一起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她们参与见证了伟大祖国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重要历史阶段!她们用奋斗的青春创造了自己美好幸福的生活,她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更是时代的幸运儿!
《追梦姐妹花》,是一部新时代的赞歌!让我们一起共同为新时代欢呼,为新时代歌唱。让我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继续砥砺前行,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书写更加美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