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你们的观后感来啦,本文包含剧透,一部二部都有,不能接受的慎入。
鳄鱼的黄眼睛代表的是贪婪、虚伪,也很符合这本书,从头到尾贪婪二字就从未消失,约瑟芬的母亲贪财,为了钱财嫁给了她一点都不认可的暴发户,也就是“主管”。
她们叫他“主管”,他却一点实权都没有,这个善良坎坷的人被约瑟芬的母亲玩弄于鼓掌之间,每一笔生意都要经过约瑟芬母亲签字才行,最后他还是聪明地反败为胜,让约瑟芬的母亲一个字儿也拿不到。
没有人是愚蠢的,也没有人可以被掌控,人只是心甘情愿被掌控。
(不要让我写人名了,我会晕头转向的,天知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需要翻过前面看看,这个人名前面有没有出现过,他是谁)
约瑟芬的姐姐贪名,她什么都有却不知足,不想做任何人的附庸品(这点本来是值得欣赏的)拥有别人梦寐以求的爱她的丈夫却朝三暮四,渴望自己曾经抛弃的白月光。
后文埋了个惊雷,她姐姐根本没有一点才华,她之所以和丈夫相遇就是因为她抄袭被人告了,这也可以理解她让约瑟芬帮她写书这点了,她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其实她不应该做导演,比起做导演她更适合做演员,做演员她同样也可以出名啊。
她什么都不缺,可她却渴望自己的才华被人称赞,渴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她的名字,但是她偷窃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最终也毁了她,说实话第二部她的结局很唏嘘。
虽然约瑟芬的姐姐不算好人吧,但她待自己的妹妹并不差。也不至于死掉。
被称为“人间喜剧”是靠什么,阻挡她们爱情的姐姐死了,靠约瑟芬没有丝毫顾忌和心理负担地得到了爱情吗?所以第二部要写女巫写天国,为了让作者和读者都心安理得这个结果。不要难过,她姐姐去了天国。
虽然她书写得很好,但是她大概也有私心。
和某部漫一样,主角的好朋友默默为主角做了很多,最后因为主角毁容了,甚至发声都困难,口罩挡住下半张脸,孤独地在儿女双全主角身边。多么强烈的对比。
难道全部人以为他死了,最后却活着回来了就是个喜剧吗?
不过为了成全主角的喜剧罢了,对朋友怀有愧疚,朋友最后活着回来了,没有死。
他不用怀着愧疚过一生了。
不说名字是怕盲目热爱的人要跟我争执对错。
除了第一部,真的没必要出那么多连续的。
好的东西不必急着毁了它。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作者是带着某些嫉妒情绪去写剧情的,因为作品也是有原型的,所以人物才能栩栩如生。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男二女二,还是曾经的我那个观点,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你可以选择在自己人生当主角,也可以选择在别人的故事里当配角,在不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和别人擦肩而过,是别人的人生里名字都不知道的甲乙丙丁,别和别人作比较,故事类型都不一样。
你的故事是由你书写的,因为你是作者,所以由你来决定它的走向。
也许有人写了大纲,类似于星盘,但是我们是可以改变这个大纲跳出这个框架的,如果我们不满意的话,我真的想体验TA们说的,故事里的人物不受自己控制的感觉。
约瑟芬在全文中就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与她的母亲和姐姐的存在,一个善良的老实人,喜欢中世纪爱幻想,她相信爱他人和生活是可以支撑她走过黑暗的。
开头她丈夫提到过他的妻子是法国国家科学院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十二世纪女性研究领域的专家。
我当时觉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可他的丈夫却用不屑一顾的词汇去评价她。
她是丈夫失业后全家的经济来源,却得不到大女儿的丝毫尊重,比起约瑟芬,她的大女儿更喜欢她的丈夫,喜欢她的姐姐和母亲。
第一部的时候,她的大女儿像她的母亲一样自私贪婪,像她的姐姐一样美丽傲慢。
在约瑟芬的家人的眼里,她总是不被认可的那一个,她明明很优秀大家却觉得不够富有不够美丽,她的才华没有得到名和利之前,在众人的眼里毫无用处。
她的小女儿更像她,也更像小时候的自己。所以她会更喜欢她一些。
我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人们总是要把两个孩子拿来做对比,无论是别人家的孩子还是自己家的孩子。
比起公平对待,总是会更偏爱另外一个。
还是蛮多例子的,可能小时候那个会讨人喜欢,所以大家都喜欢她。
长大后,那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因为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叛逆”起来就变得不讨喜了,相反另外一个更为乖巧,于是ta们便改变了偏爱的对象。
说到底,大家不过是更喜欢不脱离自己掌控的、乖巧的、听从安排的,最好还会讨人开心的存在。
职场上也是如此。
后文揭开了约瑟芬故意“遗忘”的童年创伤,她是在海上遇险时被母亲抛弃的那一个,母亲选择了救她姐姐而不是她,她即使最后得救了,灵魂却永远葬在了那片海底,这是她在第二部《乌龟的华尔兹》中自我反省的独白内容。
自信是需要培养的,一个人之所以一直无法自信起来,不是因为TA不够优秀,也不是没有被爱,而是曾经得不到人们的肯定,一直被否定的人是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的,TA脑海里有太多曾经的声音了,每当TA获得成就的时候就会跳出来否定ta,导致TA们把那些成就归功于幸运而不是自己。
即使现在得到再多的夸奖和肯定也无济于事,需要TA自己去停止脑海中那些否定的声音,去培养自信去迈出这一步。
就像停止像曾经那些人批判自己的声音一样,人们不该继承那些曾经模式,然后用这个模式去继续伤害自己,也不该把创伤带到新的生活,带给新的自己。
这样看来约瑟芬好像什么都没有,即使她很优秀,不,她并不匮乏,她有雪莉那样的好朋友,每当她遇到什么难过的事情,总是有她开解她,她的好朋友是和她相反的存在。
雪莉美丽勇敢、自信大方,三观很正,是一位很优秀的单亲母亲,她的教育,是倾向去引导而不是去干涉,和她的儿子相处和朋友一样。
可能是同类相吸,因为她的姐姐身边可没有那么好的朋友,伊丽丝(她姐姐的名字)的朋友虚伪善妒,会在伊丽丝婚姻名存实亡的时候勾引她的丈夫,她们的相处方式是互相嘲讽,倾听对方的不幸然后用来取乐。
当然约瑟芬也有很多缺点,因为过度的善良,是盲目的有种不考虑后果的,她把无家可归的母子领到家里,全然不顾自己家有两个女儿,女儿们的安全难道不应该是首要考虑的吗,更何况她还听说对方的儿子要“睡”她大女儿,而她只是说给她好朋友听然后两个人在哪里笑。
这是什么神奇的脑回路?可能是文化不同吧,“性”对TA们来说就跟吃饭喝水一样日常,没有束缚所以混乱,虽然后面她也吃一堑了。
她的姐姐找她写书她也妥协了,她姐姐要名,承诺会给她利,她不满自己的成果被人窃取,却也只是忍着,最后帮她揭露的一切的是她的大女儿。
而她自欺欺人,对于她姐姐的怨恨,她解释自己什么都不想要,她对自己内心的感受并不诚实,虽然大多数人都这样。
她有爱的勇气,但她选择用爱情来填补自己,爱他人来获得迎接困难的勇气,不得不说是和我相悖的。
而她出轨的丈夫,在那群贪婪、虚伪的人面前会不停流汗的丈夫,为了饲养一群贪婪的鳄鱼,欠了债,一直幻想的成功在看到写书获得成功的妻子和优秀的情人之后破灭了,自尊受到打击,死在了鳄鱼口中。
第一部主打的是励志,在第一部最后约瑟芬获得了名利和爱情,即使她开始什么都没想要,开始觉得离开了丈夫自己很无助,但当她剥离掉自己的依赖,一次次去迎接突如其来的打击后,往后一看才发现自己原来走了这么多路。
我其实觉得故事到这里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有续集,第二部是有点魔幻的存在,有女巫天堂魔法,还有狗血剧情,禁忌之恋。
类似于闪灵本来是经典,最后却出了睡梦医生。
特别是关于出轨和情人在这部作品中屡见不鲜,我不会因此否认这部作品说TA们糟糕透顶,可圈可点,女性力量那部分描写很到位,即使有太多槽点。
特别是约瑟芬说不应该把对方出轨怪在另外一个女人身上,对于这点我非常认同,即使她的确不可原谅。
人们不应该把所有过错推到另外一名女性身上,女性之间根本不应该互相敌视。
不是挑起战争,事实就是如此,婆婆儿媳,朋友闺蜜,大部分男性就特别团结,无论怎么争,最后还是会成为朋友,会化干戈为玉帛。
但是看了第二部,我对约瑟芬的大女儿改观了,甚至和她一些想法产生了共鸣,她不屑剽窃别人的作品的姨妈,她敢于揭露一切,她拥有自己的才华和野心,她脆弱但坚强,她勇敢和自信。
这是她和她青梅竹马的对白,最后一段话真的值得所有人共勉。
虚荣是她的缺点,是我们对她的印象,可你读了第二部,你发现她并不像她的外婆和姨母那样无可救药。
她不愿意成为她的母亲,不愿意被感情主宰蒙蔽眼睛,她觉得她的父亲其实很优秀,却因为情感的原因,会在别人挑剔的眼光下不停流汗,所以她不愿意接受自己的脆弱的一面,她摒弃掉作为人的情感,觉得理性和成功可以带来一切。
之所以不对母亲表达爱不是不爱她,而是不知道怎么面对对方泛滥的情感。
特别是她被骗去卖淫时,面对威胁恐吓和暴力,冷静理智和对方周旋,最后成功逃走的场面,非常值得学习。
连一直都不待见她,说她小白眼狼的雪莉也对她刮目相看。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吧,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我们也不应该因为别人三言两语就不去看一部作品,毕竟每个人看到的点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