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狼
萧星寒兄的大作《终极失控》这周四终于摆在了我手上。拿到书以后没有多想,一口气将它读完;阖卷之时不禁再度想到,购买书籍毫无疑问是一项聪明实惠回报多多的投资——如果买到的是一本有益的书的话。
一
《终极失控》是一本科幻小说——傍水群里每个人都清楚这一点,在这本书发售之前。科幻小说的最大特点当然就是它的主题在于阐述一个科学幻想话题,而找到并思考这一个话题也就成了科幻读者的主要任务。
单从科幻内容的布置上面,终极失控是不落俗套的,尽管它所选择的话题久矣为人所津津乐道:人工智能。正如文中所提到的一样,人工智能题材的作品主要还是围绕着两个方向来展开:模仿思维结构;或逼近人思维的结果。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qq群机器人就带有这样的影子,更不要说其他数不胜数的模仿品了。当然,结果很明显,当前并不存在公之于众的“人工智能”,也就意味着在我们现在科学水平下,这两条路从理论上都还没有走通。
《终极失控》走的则是宣称的第三条道路:实际上并不是由人造出人工智能,而是人造出一个可能孕育人工智能的环境。比起前面两条路来,这样一条路听起来确实更加靠谱一些:我们人并不知道我们自己的思维是如何产生的,但是我们人至少知道我们的思维产生之前世界是什么样子,那样的一个世界就有着产生智慧生命的条件。这个思路在我们现世应该并不是一个极新奇的思路,应该有人提到过类似的东西,至少我看到这个说法的第一眼,是恍然大悟的感觉,而并不是大吃一惊。
但《终极失控》最精彩的并不在于提出了这一思路。提出思路这样的水平,很多科幻都具备,但《终极失控》走的更远。它用实验来尝试模拟这个思路的实践,并且假设它得出了一个预期的结果,在此之上用更大规模的实验来提出更多的推论。这种务实的作风带来的就是极强的说服力。看到它的第一眼,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现实——至少还不是现实——但是所有人都不能否认,它有可能变成现实。
从假设,到证明,再到推理应用。《终极失控》走的其实是一条科研的道路。以科研的思路去写科幻,倒是直如牛刀杀鸡了。
二
《终极失控》的科幻设计堪称精彩,不过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其实不能算是愉快。它的科幻核心无可置喙,但围绕它的各个组分就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了。
这本书上手会很累。曾经在某个地方看到一个说法:一本书如果不能在五分钟之内吸引人,那就是失败的。这个说法有些偏颇但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因而我一直牢记着。《终极失控》这本书的开头部分在我看来着实有些惨淡:展开了一副末世图卷,安插了一个神秘敌人,但是在整个第一章当中这个末世图卷的灾变一直就没有得到充分展开,神秘敌人的威胁也并不能很好地刻画在读者心里。举一个栗子,全文开始不久之后死了一个人,一个叫做林博士的人,但是当我看到包括主角在内的所有人几乎没有因为他的死而受到任何冲击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大叫一声“坏了”,通常来说这种凉薄的事情只有起点文才干得出来,而稍微有些意识的写手都会借势渲染一番。过于朴素的叙述,以至于气氛烘托感觉单薄,第一章的大部分内容味同嚼蜡。能够推动我读下去的,也就只有对这部小说科幻核心的期待了吧,幸好后面尚不负所望。
更令人困惑的是角色的塑造。全文共有两个人令人印象深刻:主角,和敌对方的代表。这两个人(后面那个姑且算“人”的话)形象丰满那是理所应当的,但他们两人的血肉,基本靠他们的行动来体现,而没有从情感上去丰满,或者我们暂时也可以用全文的朴素风格来解释。铁中棠无疑是全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存在。它的言行相当完美的体现了一个铁族人应有的样子,包括它行为的具体表现,和这些表现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种种变化。同时铁中棠可以说是本文科幻内涵一个非常重要的侧面写照。相比之下男主人公靳灿就有些令人咋舌,虽然给他的笔墨很重,但这个人的种种形象割裂而矛盾:他沉浸在旧时代的知识当中,却看不到他对灾难后世界的情感;他会在乎铁中棠在人类社会当中收到的非难,却没有表现出对死在自己面前同胞的痛惜;他沉迷于妻子治愈性的温情,引导他反扑的却是另一句简单的誓言——这句誓言于文中出现两次,当中隔了绝大部分篇幅,在这里面他可是极少流露出民族主义的情怀。全文一个沉重的故事在他面前,只仿佛一个平淡的童话一般。文中出现的其他角色也为数不少,但基本上都更像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道具,而不是有着自己生活的凡人。最令我腹诽的莫过于唐淼/唐明珠的设计,全文的前半她是一个感情宣泄的窗口,到了后半则只剩下穿针引线的功能……这倒是可以作为靳灿生性凉薄的旁证。
《终极失控》的各个部分,“金属”看不到像“风暴”般掠过,“重庆”的痕迹也并不繁茂如同“森林”,“钢铁”一族的“堡垒”仅仅露出一角便被攻破,一个紧张但不失安慰的结局把一切的代价都掩盖住了。吴、黄、董三位大佬封底所指出的危机、战争与城市的变迁,仅仅是浮光掠影;整部小说好似实验室中的烧瓶,环境背景如同烧瓶的外壁,晶莹剔透太过透明,只想要把内里的溶剂尽可能清晰的显现出来。以至于全文的节奏让人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直到钟扬的日记出现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有些虚浮焦躁,正如钟扬本人一直以来的焦躁,直到开始他的实验。
这个时候我的脑子里蹦出的其实是一句广告词:科技,以人为本。
三
写到这里突然有些惶恐。就好像大刘的作品我只看过《三体》,萧兄的作品我也只看过这一本《终极失控》,只因为匆匆一瞥就这样大放厥词,是不是太过轻率?然而既然已经写出来,那断然没有收回的道理了;哪怕明知道自己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扩写的构思,真正动起笔来肯定“失控”的还要彻底。
《终极失控》给我的最大助益在于,让我看到了我作为一个凡人,通过努力也是可以达到类似的高度。《三体》奇诡的构思是真的能让人心生敬畏,那纯属妙手天成;但《终极失控》的朴素和踏实,却是明明白白显露出来,正是高尔基打发巴别尔前往人间,才能有那一本比任何别人都深刻、壮美的《骑兵军》——那正是我等凡人,也可以通过文字来抒发的胸臆。
不论如何,这部二十余万字的作品,终究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我看到文中出现的怀斯曼博士和沃米小妹妹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嘴角上扬,因为那里面还混有了一点点在下的构思;能够顺利将这部作品完成的萧兄,心里的满足岂不是胜于此千倍百倍?同为男性,不得不说,要论起创造的喜悦,我们天生就比女性少了一个体验的渠道。有创作的艰难苦楚和完工的幸福满足,也算是模拟替代一下,却也有趣。
谨为此文与萧兄贺,以期诸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期人人皆能勾勒出,自己头顶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