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读后感

2025-04-26 09:04:02  本文已影响人 

《娱乐至死》读后感
今天试用了速读法,大约用一个半小时看完了这本书,很受启发,方法来自《每周工作4小时》,截图附在文末。

开篇作者就列举了奥威尔和赫胥黎对于限制信息自由的不同看法,奥威尔强调威权对信息获取的限制,而赫胥黎则关注娱乐信息对严肃信息的稀释和取代,作者认为在当时的美国,随着电视这一信息媒介的普及,情况更偏向于赫胥黎所预测的那样,即电视这一媒介,相比严肃文字而言,天然带有娱乐性,而这种有偏向性的信息媒介的普及,毫无疑问影响着大众对于信息的偏好,可参照如今盛行的短视频,短视频天然携带的娱乐属性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越来越习惯于这种短平快的信息获取方式,而以留存率为基础的推流机制也反过来塑造了娱乐化反深度思考的内容,可以说这是人类百万年来自然选择的享乐基因决定的,遇到了这样一个技术就迸发出来了。这样拒绝思考追求快感的媒介形式,在商业上是可行的,或者说这种满足客户需求的生意必然是有市场的,但是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当我们习惯用短视频获取碎片信息时,我们需要思考,这些碎片信息真的有用吗,还是只是平台为了用户留存设置的感官诱饵,美国总统是拜登还是特朗普除了作为谈资之外,还能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吗?我们是否应该停止这种泛泛吸取碎片化信息的方式,转而针对自己的目的去确定阅读的书籍。当然在这里我要说明泛读是很有必要的,阅读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增长各种领域的知识,有时候创新就源于跨领域,短视频对涉猎跨领域知识发挥着火种的作用,我也通过短视频的推荐看了很多书。我所反对的是将短视频或长视频作为一种主要的获取知识或者信息的手段,因为这种媒介的本质要求了其广泛传播必须具有娱乐性,这就导致了不是短视频去适应知识的要求,而是知识去适应短视频的形式,要知道信息在不同种传播媒介之间转译的时候是会失真的,虽然隐喻中有共性,但是不同的信息或者更丰富的细节却在转换中妥协或者缺失了。真正能与作者对话的一定是原著,改编或者所谓浓缩过的,虽然能起到火种的作用,但是它同时降低了人的文字阅读水平,阅读从来不是一件娱乐性的事情,真正读进去与作者对话有自己的思考是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的,而短视频恰恰磨灭了这种耐心。勇气和自信绝不是靠降低要求获得的,短视频降低了获取信息的门槛,但是信息的密度被无限稀释了,阅读与思考需要有直面恐惧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明白失败是经验是成功必经之路的自信,很多书只是听起来大部头,就可能有畏难情绪,而被短视频磨灭的耐心也加重了这一情绪。我觉得应该不断输出自己的思考,不断摄取经典书籍的力量,读书要有品味,不能什么信息都摄取,这样被垃圾信息淹没之后,人只会变得愚蠢,在现在的AI批量制造垃圾信息时代,找到好东西是对一个合格读者的首要的要求,这需要有对现实生活的经验和阅读经典带来的判断力。为什么今天有空看书呢,因为我抖音喜提了30天封禁,在微信搜索塔西佗陷阱时看到了徐贲的文章,看了之后觉得很有见地,就去微信读书搜索他的书,读那本《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中注意到了《娱乐至死》,提它是为了说明不同时代信息媒介对于智力的定义的影响,比如没有文字的时代,记忆力和精悍的警句就是智力的象征,口述流传的荷马史诗保留了这些特征,然而到了有文字的时代却不然,文字替代了记忆,阅读能力成了智力的体现,到浏览器时代,搜索能力可能是智力的体现,那么短视频风行的AI时代,当大多数人变得没有耐心追逐表面的视听享受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基础的分辨能力时,智力体现在哪里?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我看见的世界》李飞飞自传读后感
  • 下一篇:《影响力》读后感:解锁个人品牌打造的密码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