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爱的五种语言》读后感

2025-04-10 09:11:39  本文已影响人 

《爱的五种语言》读后感 | “爱自己”不是口号:一个设计狗的自我救赎之路

清理手机内存,看到2019年读书会的笔记,那场读书会上接触到《爱的五种语言》,那时的我,还是一个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设计狗”,当时只有忙碌。

六年后的今天,我才懵懂理解:爱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这份能力,让我在孤独的城市里,找到了温暖自己的方式,也学会了如何温暖他人。

爱的觉醒:

从“情绪化设计狗”到“自我疗愈者”

2019年的我每天加班到深夜,任劳任怨却情绪压抑,身体也发出各种警告。

直到某天,我下定决心,不要在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了,我在仅有的的休息时间里,参加线下读书会接触到书名为《爱的五种语言》,书中一句话击中了我:“爱的根本,是看见对方的需求,也是看见自己的需求。”

我忽然意识到:我忙到连自己都不曾好好爱过,又如何能爱别人?于是,我开始用书中的方法,一点点拆解自己的“爱无能”:

✔肯定言辞:每天对着镜子说一句“你今天很棒”。

✔精心时刻:周末不再瘫在床上,而是去公园发呆、喝咖啡、写小日记/周记。

✔接受礼物:每月送自己一件小礼物,哪怕是一本书,一次探店计划。

✔服务行动:学做饭、整理房间,用行动治愈自己。

“爱自己不是自私,而是把曾经亏欠自己的温柔,一点点还回来。”

爱的实践:

职场与社交中的“高情商操作”

我逐渐发现:爱的语言不仅是亲密关系的密码,更是职场和社交的润滑剂。

1. 职场:用“肯定言辞”打破僵局

在设计行业的高压环境下,同事常因意见不合争吵。我尝试用“激励性提问”代替"批评式反问":“你觉得这个配色如果调整一下,会不会更符合客户需求?”这样团队沟通效率提升了,我也被领导称为“情商担当”。

2. 朋友:用“精心时刻”制造记忆点

和朋友不再只是约饭,而是共同策划“主题日”,比如“复古摄影日”“家庭料理PK赛”“近郊徒步”。这些精心设计的时刻,让我们的友谊超越了点赞之交。

3. 原生家庭:用“服务行动”化解代沟

过去总抱怨父母不理解我,后来发现他们爱的语言是“服务行动”。于是,我主动教妈妈怎么用手机软件、陪爸爸买菜。这些小行动,比争辩“你为什么不懂我”有用得多。

“爱的语言不是套路,而是把对方的‘需求方言’翻译成你能听懂的话。”

爱的升级:

单身时代的“高质量独处”

很多人问我:“未婚未育,你不孤独吗?”

我的答案是:我一天挺充实的,自己独处的时间居多。因为爱的五种语言教会我——独处时爱自己,与人相处时爱别人。

列“10个优点清单”:每次自我怀疑时,就写下自己的优点,比如“独立”“自娱自乐”。

“三个呼吸拥抱法”:情绪低落时,深呼吸三次,给自己一个拥抱,像安慰朋友一样安慰自己。

创造“未来记忆点”:哪怕是一个人,也要去做热爱的事,学画画、徒步旅行、参加读书会、演讲俱乐部。

“单身是最好的增值期,因为你有足够的时间关注个人成长,把爱当成一门功课来研修。”

爱的反思:

为什么我们总是“爱而不得”?

回望过去,我经常因情绪化搞砸过关系,也因不懂表达错过机会。

《爱的五种语言》让我明白:

冲突的本质是“需求错位”:你以为对方要礼物,其实他要的是陪伴。爱需要“刻意练习”:就像学设计一样,爱也需要复盘和反馈。

📍今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目标:

每月深度链接一个人——可能是多年未联系的老友,也可能是新认识的同行。用爱的语言,让关系不再浮于表面。

爱是平凡生活里的英雄主义。“爱不是运气,而是技术。技术到位了,对的人自然会留下。”2025年,我依然未婚未育,但我比任何时候都更自在。

爱是居家办公深夜的的最后一杯热茶,
是朋友间的开怀的一场大笑,
是给陌生人的一个和善微笑。
爱是具体的事,是每天的选择,
是“我知道你也需要被看见”。
最后互动

你“爱的语言”是哪一种?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大爱者,善因结善果
  • 下一篇:波伏娃《安详辞世》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