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2月份就读完了,印象最深的一个点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
很早以前就知道一个词:终身学习。早到我自己都忘记了是什么时候有这个概念在脑子里面的。
成长性思维模式会产生一种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精神。而这,才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才是一个人内驱力的源头。别人是怎么想的我不知道,我好像很早以前在心底就会有一种“一切都会过去”,尤其是发生一些对我不是那么有利的事情的时候。
这本书不仅揭示了不同思维模式对生活、对事业、对人生的影响;同时还提供了一套转换思维模式的学习以及行动方案。
只要你仔细观察,细心体悟,就能察觉: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有时候比人和猪之间的差别还要大。其背后最深层的原因,就是思维模式的差别。正如那一段“名言”:
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
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动;
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将变成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思维方式是可以选择的,可以改变的,它只是自身意志的一部分;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个选择。
如果你稍微留心一下,就会意识到一点:“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教育。”为什么,就是因为思维方式的影响。成年人的教育只能由自己完成,或者自己主动走出自己,走向真实,自己选择去接受教育……
对于成年人而言,每个个体在面对当下的困境、困局、痛苦;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认命还是搏命。认命,就意味着接受命运的摆弄与蹂躏,随波逐流,缘起缘灭。搏命,就相当于选择了反抗与争夺,我命由我不由天,接受更多的挑战与磨难,但这些挫折与磨难终将使我强大。
成长型思维更认同这样的说法:“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智力水平。”虽然,改变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本身生活具有较大生存压力的时候;但,不改变,就意味着逐步脱节,逐渐被时代抛下。
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周,自问自答:过去的一年,一月,一周;我是固步自封,原地踏步;还是学习了新知识、新技能,一直保持着不断进步?就像我在年终总结中写的灵魂拷问一样:
金钱,多赚了吗?
思维,提升了吗?
身体,变好了吗?
信心,变足了吗?
如果做好了,是在哪个环节做好了?做不好,是为什么?如果每一个问题最后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过去的一周、一月、一年,自己活到狗身上了吗?
既然是《终身成长》,既然成年人只能自我教育,那么,就自己给自己刺激;每一段时间,发现自己不成长,就自我剖析,就自我鞭笞。
如此往复,才能保证终身成长,让信息变成知识,把知识整合成系统,再体现为能力/能力圈,通权达变,最后生出智慧,并把这些智慧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