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雨果作品读书笔记

2024-03-17 07:41:27  本文已影响人 

雨果作品读书笔记
狄更斯与雨果人道主义异同

狄更斯追求自由平等,在他的作品中不但关注下层人民弱势群体的苦难命运而且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进行大胆猛烈的抨击,他认为这是造成下层人民苦难的根本原因。比如《雾都孤儿》当中的老受人欺凌的奥利弗,不能追求自己的权利,就连生存都是个挑战,渴望着绅士们多施舍一点白粥,然而富人家此时正让夏洛蒂用碎肉喂狗!社会贫富的巨大差距在这里一览无余,空虚腐烂的富人们不会想起接济穷人,而残忍的社会也没有给弱者们一个良好的收容所 ,也就不免出现像费金一样的江洋大盗。其次,狄更斯也是反对功利主义的,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生活,平等互爱,然而费金的盗窃团伙利用和诬陷奥利弗,在奥利弗中枪后毫不犹豫地将其丢下并极力撇开他与自己的关系,这群人俨然就是功利主义的化身,这也是作者所厌恶和反对的。

雨果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则是仁爱和救赎。这两点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有很多的体现,《巴黎圣母院》院中爱斯梅拉达对冒犯过自己的丑陋的卡西莫多的救赎;《悲惨世界》中卞福汝主教对世人一视平等的仁爱、对冉阿让灵魂的拯救;《九三年》中郭文的仁慈和西穆尔登枪杀对自己的救赎;这些无一例外都反映了雨果博爱、仁慈、救赎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正如《九三年》中“在绝对的正义之上还有着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是他作品的核心,对社会制度的批判和描写藏匿很深。雨果也希望通过仁爱和救赎唤醒更多误入迷途的人如沙威、冉阿让这类人,进而让社会更加有爱,达到和平相处。

狄更斯不支持所有暴力,他期望社会的变革是温柔的,不认同统治阶级对贫民阶层的残暴,更不认同贫民阶层对统治阶层的暴力推翻。在《双城记》中他自己虽然认识到法国大革命是必然的,赞美法国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推翻了旧制度,但是之后随着革命越走越深,他见识到了法国大革命残忍的一面,贫民对统治阶级讨还血债的残忍无情,他们把斩头刀唤作小姑娘,她摘下了路易十六的人头,之后也夺走了很多无辜人士的生命。狄更斯对德伐日太太的描写就明显地体现了他的思想转变,在革命发生之前,称她智慧的、有才能、有胆识,但在革命之后,她就变成了一个嗜血的刽子手。她拆散了露西幸福美满的家庭、斩断曼内特医生的幸福,最后甚至除掉了露西一家,小说之中吧她写为恐怖的暗影,而这道暗影也是狄更斯希望投射到读者身上的,让读者对其产生恐惧。

雨果则是肯定被欺压人民的暴力反抗,但他自己也对革命有所反思和体悟,但仍然是赞成革命这种暴力的方式,其最后一部作品《九三年》就是该观点的有力印证。在《巴黎圣母院》中着力描写了“奇迹王朝”为救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情节,对下层人民暴力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和教会的行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歌颂。“奇迹王朝”虽然最后落入圈套损失惨重、行动失败,但是他们反抗的精神永存虽败犹荣。在《九三年》中对马拉、罗伯斯庇尔他们三人对话的详细论述就能看出雨果对暴力革命的支持,对反革命采取暴力镇压方式的认同,但他也看到了革命残忍的一面,于是用博爱、仁慈的人道主义思想灌输在作品之中,希望革命更加人道,但革命是不容质疑的,代朗德纳克而死的郭文和自杀的西穆尔登就是鲜活的实例,他们不能违背革命,更不能违背人道,所以他们选择了死亡。

狄更斯认为阶级之间存在调和的可能,阶级调和也是他的社会理想。在《双城记》中塑造的达尔内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达尔内虽然出身贵族,但是他厌恶贵族阶级的腐朽生活和残暴统治,他激烈地反抗叔父的贵族特权论,自己舍去了官衔、爵位和财富,决心做一个自食其力的贫民,并和露西真情相爱并结婚生子,完全融入到了贫民生活当中。他的外在、行为和心灵美受到了作者的极力歌颂,达尔内这个形象正是作者阶级调和思想的体现,达尔内和露西完美爱情和婚姻的结合则是阶级调和的象征。

雨果不认同阶级调和,阶级之间的鸿沟是难以跨越的,表面即使存在和解的现象,但内在和思想是根本不一样的。《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与弗比斯之间的爱情就是如此,爱斯梅拉达的爱是纯洁的、坚贞的,而弗比斯只是看上了爱斯梅拉达的肉体,追求与爱斯梅拉达的肉体欢愉,在法庭上也做了诬陷爱斯梅拉达的重要人之一。可怜的爱斯梅拉达幻想破灭后仍对爱情坚贞不渝这也就注定了她的爱情悲剧结局。底层舞女与贵族军官之间的破灭是作者对阶级调和这个不可能实现的魔幻梦想的否定。

尽管两位大家对人道主义有着显著的差别理解,但是作为十九世纪社会变革时期的亲历者,他们在许多方面也有着一致的见解。

深切同情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和苦难生活命运。这不仅是他们的共通点,也是现实主义作家共同的共通点,封建制度对人们心灵和身体的迫害,上升的资本主义罪恶的发家史和沾满人民鲜血的资本积累手段,这些丑恶在英国和法国都存在,并且罪恶的受害者往往最终都会指向下层人民。雨果用对照手法在《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多部作品中描绘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环境,“奇迹大院”的环境就和美丽的巴黎街区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狄更斯在《双城记》《雾都孤儿》中极近写实地揭露贵族阶级生活的腐化堕落和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在国家、教堂、老爷地主的压榨下“小小的村落竟然还没有被吃光,反倒令人惊讶”。

猛烈抨击残害人民的封建法制。法律大多掌握在封建统治阶级和教会的手里,成为两者维护自身权益和谋取利益的罪恶工具。《巴黎圣母院》中聋子判官审判聋子卡西莫多,两个聋子在庭上的发言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这也是作者对荒唐的法律和法庭的讽刺;《悲惨世界》中偷了一块面包的冉阿让被判了五年,像鹰狗一样的沙威,都是对法律的极大讽刺。《双城记》中同样对封建法制残害人民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讽刺。侯爵的马车撞死人后反而责怪受害人,丢个金币当做赔偿然后安然离开,像是“偶然打碎了一样平常的东西,已经赔了钱”。法律是贵族的保护伞,曼内特医生告发了侯爵的恶劣行迹反被捕入狱判了18年!冤狱彻底摧毁了他,精神失常、失去记忆,成了只会做鞋的废人。

积极倡导博爱平等,表达人民对平等的渴望。“奇迹王国”就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国王克洛德也需要像臣民一样自己去乞讨而不是享有国王地位带来的特权便利,甚至对妇女也能平等对待,在审判误入之中的诗人格兰古瓦之时告诉他只要和奇迹王朝的女人结婚便能免罪,获得与奇迹王朝臣民同样的待遇。“奇迹王朝”的平等和波旁王朝的等级森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小说中还描写到人们不愿意去看宗教剧而愿意去胡闹节,因为在胡闹节上他们才能平等相待,受到人的尊严。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平等的渴望和追求。而达内尔也是狄更斯表达平等呼唤的一个重要人物,贵族出身的他追求贫民生活,痛声疾呼贵族特权的不平等,放弃一切投入贫民生活,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靠自己的劳动求生,靠教授法语和法国文学为主,体现狄更斯无阶级区分的平等思想,也和他阶级调和的思想相对应呼照。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是超越了金钱、权力和阶级地位的人道主义,是以人、人性为核心的,以怎样解决社会问题,带给下层人民生活质的改变为目的的人道主义;雨果宣扬仁爱精神,抒发平等思想,仁爱可以感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打破宗教对人的桎梏、社会对人的压迫、自然对人的蹂躏。狄更斯与雨果作为那一时代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不同的特定社会背景使他们产生不同的思想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两人所共有的。他们的人道主义思想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任然经久不衰,提供世人思考反思的模板,对人性的思考和尊重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现实主义作家以人道主义为武器,广阔描写和深刻批判社会的各种现象,但是作家各自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必然有着诸多的区别,这也导致作家在批判的同手有自己的选择点和侧重点,所书写的人道主义必然有着偏差,狄更斯和雨果分别作为英国和法国的现实主义大作家,在人道主义上也有着他们的分歧,本文将要探讨狄更斯与雨果人道主义异同。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春秋三传》读书笔记
  • 下一篇:《南唐世家》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